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 以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 探索归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正确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5、 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6、 能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或证明。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一、注意三角形全等思路的归纳
1、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1)翻折型 (2)平移型 (3)旋转型
2、找对应边、对应角三法
(1)对应顶点确定法
在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是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那么我们就可以按照对应顶点去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对应顶点确定的是对应角,两个对应顶点确定对应边。
(2)对应角、对应边的互相确定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所对的角(边)是对应角(边)。
B)全等三角形的两对应边(角)所夹的角(边)是对应角(边)。
(3)图形特征确定法
A)若两个全等三角形有公共边,则公共边一般是对应边。
B)若两个全等三角形有公共角,则公共角一般是对应角。
C)若两个全等三角形有对顶角,则对顶角一般是对应角。
D)两个三角形中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的边(角)是对应边(角)。
3、证明三角形全等的策略
A
D
C
B
O
E
F
大家知道,证明三角形全等,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边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角角边、斜边直角边”,不能使用角角角;不能使用角边边,但是,面对一个命题的已知条件,到底采用以上哪一条公理或定理来证明三角形全等呢?这是学生们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为此,向学生们介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与思考方法,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不同,总的可分为如下三大类:
一类:已知两边: 找夹角 (S.A.S.)
找直角 (H.L.)
找另一边 (S.S.S.)
例:如图,AB=CD,AD=CB,点O为AC上任意一点,
过点O作直线分别交AB,CD的延长线于点F、E,试说明∠E=∠F。
分析:∠E、∠F所在的三角形不具备全等的条件,可以考虑
△ABC≌△CDA,推出∠BAC=∠DCA,在利用三角形内角
A
B
C
D
E
F
和定理得出结论。而在△ABC和△CDA中,已经具备了
条件AB=CD,AD=CB,再加上AC公共边,从而利用“SSS”即可判断两三角形全等。
二类:已知两角: 找夹边 (A.S.A.)
找另一边 (A.A.S.)
例: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FB=CE,AB//ED,
AC//FD,试证明AC=DF。
分析:要说明AC=DF,需说明△ABC≌△DEF,由AB//ED,
AC//FD,得∠B=∠E,∠BCA=∠DFE,但还缺少一边对应相等。由FB=CE
,得FB+FC=CE+FC,即BC=EF,从而利用“ASA”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C
A
B
D
E
H
三类: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对边 找一角 (A.S.A.)
边为角的邻边 找夹边的另一角 (A.S.A.)
找边的对角 (A.A.S.)
找夹角的另一边 (S.A.S)
例:如图,AD,BE是△ABC的高,AD和E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
连接HC,且AH=BC。试说明CE=HE。
分析:欲说明CE=HE,只需要判定△AHE≌△BCE,两个三角形
已经具备了条件∠AEH=∠BEC=90°,AH=BC,只需要再推出
∠EHA=∠ECB,从而利用“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A
B
C
D
4、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
A)利用公共边(公共角)相等
例:如图,AB=DC,AC=DB,△ABC与△DCB全等吗?为什么?
B)利用等边(等角)加、减等边(等角),其和、差仍相等
例:如图,AB=DC,BF=CE,AE=DF,求证:△ABF≌△DCE
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A
B
C
D
例:如图,AB//CD,∠A=∠D,BF=CE,∠AEB=110°,
求∠DFC的读数。
D)利用对顶角相等 例:已知:如图:AB=DC,AC=DB。求证:∠A=∠D
二、注重全等三角形的具体运用
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全等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它作为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一直倍受关注,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主要有翻折、旋转、平移等。
全等三角形练习卷(45分钟)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
A、∠A B、∠B C、∠C D、∠B或∠C
3、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 )
A、AB=DE,BC=ED,∠A=∠D
B、∠A=∠D,∠C=∠F,AC=EF
C、∠B=∠E,∠A=∠D,AC=EF
D、∠B=∠E,∠A=∠D,AB=DE
4、如图,△ABC≌△DCB,A、B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D、C,如果
AB=7cm,BC=12cm,AC=9cm,那么BD的长是( )
A、7cm B、9cm C、12cm D、无法确定
5、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ABE≌△ACD的是( ).
A、AD=AE B、∠AEB=∠ADC C、BE=CD D、AB=AC
6、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
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二、 填空题:
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角,则另一组对应角是 和 ,对应边是 和 、 和 和 、 和
图5
2、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
且AD=AE, AB=AC,若,则。
3、在△ABC中,∠A=90°,CD是∠C的平分线,交
AB于点D,DA=7,则D点到BC的距离是 。
4、要使下列各对三角形全等,需要增加什么条件?
(1) (2)
三、解答题:
1、如图,在直线l上找出一点P,使得点P到∠AOB的两边OA、OB的距离相等。
(保留作图痕迹,不用写作法)
A
B
O
l
2、如图,已知AC⊥AB,DB⊥AB,AC=BE,AE=BD,试猜想线段CE与DE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A
C
E
D
B
3、如图所示,已知点A、E、F、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F,BF⊥AD,CE⊥AD,
垂足分别为F、E,AB=CD,求证:AB∥CD.
4、如图,AD∥BC,∠B=∠D。求证:AB=CD。
5、已知:如图AB⊥BC,BE⊥AC,∠1=∠2,AD=AB,
求证:FD∥BC
A
B
E
C
D
6、如图,已知AB=DC,AC=DB,BE=CE
求证:AE=DE
答案:
一、选择题:DADBBC
三、 填空题:1)∠COA=∠BOD;OC、OB;AC、DB;AO、DO
2)20 3)7 4)AB=FD;AC=FD(∠C=∠F、∠B=∠E)
三、解答题:
4、提示:连结AC 证明△ABC≌△CDA
5、提示:(1)证明△AFD≌△AFB(SAS)
有∠ADF=∠ABE
(2)∠ABE与∠C同为∠EBC的余角,则∠ABE=∠C
所以∠ADF=∠C 得FD∥BC
6、提示:(1)证明△ABC≌△DCB
得∠DCB=∠ACB(∠ABC=∠DCB)
(2)证明△AEC≌△DEB(△ABE≌△DC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