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中華武2023.08武苑杂谈纪效新书是明代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所撰的著名兵书。我们现用的是十四卷本。十四卷本是戚继光晚年在十八卷本和练兵实纪两本书为蓝本的基础上,提炼、归纳、综合其原有军事理论与思想,并总结和加入新的军事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一部兵书。戚继光(1 5 2 8 1 5 8 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莱芜人,生于将门。其曾祖父谏,力过人,曾和虎猛斗。其父景通,曾任都指挥使,武艺精熟。戚继光武举出身,自幼随父练武、读书,并得启蒙老师梁训海,很快成为一个身怀绝技、腹有良谋、胸怀大志、文武全才的青年将军。他十七岁袭职从军,历任指挥金事、参将、总兵等职,于浙、闽、粤、纪效新书
2、之真知灼见文/张世昌等地抗击倭寇,屡获大胜,为解除东南倭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治军严谨踏实,对练兵、治械、阵图、拳术均有创见,主张武艺训练重实战,讲实效,反对“法花”“虚套”,提倡“对打”“对练”,反对脱离攻防的“单练”,强调体质全面训练,主张“练心之力”,“练手力”,“练足力”,“练身力”,还提出“因材授器”等主张,并对杨家枪法精研入微,有所发展,戚继光戎马生涯四十载,上马能持戈杀敌,下马能提笔著书,在中国兵学史上属凤毛麟角。他遍览群书,勤于著述,除了两部纪效新书,还有练兵实纪莅戎要略武备新书止止堂集戚少保奏议等。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成书于万历十二年(1 5 8 4年),水陆兼具,洪纤毕备,实则相
3、当于一本完整的操典手册,在中国古代兵书库中可谓卓尔不群,独树一帜,堪称戚继光军事思想之集大成。兵法与武学相通。纪效新书揭示了武术的本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选、师道、器械、习练、操守等基本原则,实乃是武术人的一本好教科书。必胆为主,必信为立关于选拔士兵,主张要精选,坚持“必胆为主”“必精神、力貌兼收的原则和标准。不仅要看力气、形貌和武艺等方面,更要注重胆量和勇气。不可用油滑之人,不可用奸巧之人,识人为第一要务。何谓胆气?“胆具于身,理具于心,心统乎气,气当乎用。所谓“胆气”,就是指士兵临阵不惧、勇于战2023.0835武苑杂谈斗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气质。戚继光认为:“夫人有此身,先有此心。气发于外,根
4、之于心。故出诸心者,为真气;格于物而发者,为客气。练心则气自壮。孟子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心也。”在此基础上指出“大势所系在气”,进而提出“练胆气乃练之本也”的观点。他把胆气分为“真气”“客气 两种,主张从“练心 入手,来训练士兵的真胆气。“善练兵者,必使其气性活泼,或逸而几之,或劳而息之,俱无定格;或相其意态,察其动静而樽节之。故练手足号令易,而练心胆气难;有形之练易,而不练之练妙。能练而使其气性活泼,必须收其心,有所秉畏业。又有练之似者,最为练之害。是故罐哗散野,似性气活泼;解苦不振,似心有藐业。为将者辨此为急,知此可以语韬铃之秘矣。”(卷十一胆气篇胆气解)夫人无信不立,而军中之信,犹如
5、冬之裘,夏之葛,不可一时缺者。夫子日:“去食,去兵,不可去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兵中号令,更不可一字苟且。“是故行之而必察,察之而必行。操简驭繁,信于先而用于后。故未战而庙算胜者,此也。”(卷十一胆气篇原立信)必信为立。真实守信,言行如一,最忌不靠谱。诚信、信任乃至信誉是一个军人和武者的基本品质和价值取向。手足便捷,系于器械轻利孔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法云:“器械不利,以卒予敌。”戚继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精器”辅助“精兵 的思想主张。“彼以何器,我必求长于彼”(卷三手足篇长器短用解),从而克敌制胜;另一方面讲求兵器的使用技巧及相互之间的配合,长为短用,短为长用,长短互救
6、,远近兼授,“大概每一兵必授以远器,御敌于百步之外;必授以近器,为角于手足所接。(卷三手足篇授器解)长器“妙在身步齐进,手足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杆,彼器不得交在我枪身内,彼自不敢轻进。我手中枪就退至一尺余,尚可戳人,与短兵功用同。此用长以短之秘也。”(卷三手足篇长器短用解)短兵利在速进,终难接长,持久即为所乘。今俱加长,别有尺寸。手握根间,一寸不可留,皆有七八尺在外,并股肱进步,计一丈之远。彼若以长来,待他入我深五尺间,一拨格他歪了,即用棍内连打之法,下下着在长兵上,流水点戳而进。彼先进我五尺,我一进又有五尺,是得一丈之势矣。被我连打,势不得起,欲抽脱去,岂能便抽一丈
7、?一入长兵之内,则惟我短兵纵横,长兵如赤手同矣。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一切不足当大阵者,俱不赘说。“步下短兵,有若杨家枪手握于根,而倭则持枪中截;枪法惟长彼一寸则必胜,乃较长可五尺,是倭枪不足以敌吾之枪。用时必身法、步法与手法并进,而手握于根,即如把舵使舟。钯、棍、大刀、长刀皆然。但平日在教场操时,似谓习之已精已至矣。临敌之时,若使仍是照前从容酬应,如教场内比试一般,不必十分武艺,只学得三分,亦可无敌。”(卷四手足篇短器长用解)惟杨家之法,手执枪根,出枪甚长,且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
8、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故日: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信其然乎!施之于行阵,则又有不同者,何也?法欲简,立欲疏;非简无以解乱分纠,非疏无以挪进退。左右必佐以短兵相卫,使彼我有相倚之势,得以舒其气,展其能,而不至于败。”(卷四手足篇长枪解)武艺在军中忌花法或日:“平时官府面前所用枪、刀、棍、叉之法,可以用于敌否?所教亦有是与?戚子日:“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干百人36中華武2023.08武苑杂谈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
9、,焉能容得或进或退?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出,天下无敌。未有临阵能尽用平日十分本事,而从容活泼者也。谚云:“到厮打时,亡了拿法。兵岂易言哉?长枪,单人用之,如圈串是学手法,进退是学步法、身法。除此复有所谓单舞者,此是花法,不可学也。须两人对较,惟有六枪,按一字对戳一枪,每一字经过万遍不失,字字对得,乃为成艺。后方可随意应敌,因敌制胜也。藤牌,单人跳舞免不得,乃是必要从此学来。内有滚,亦是花法。须用持标与长枪对杀。先标使去,亦要不早不迟;标既脱手,要进得速,出刀快,方为成艺。钩镰、叉钯,如转身跳打之类,皆是花法,不惟无益,且学熟误人第一。钯、棍花法甚多,剃去不尽。(卷
10、五手足篇忌花法)这里有三个含义:军队堂堂大阵,武艺焉得进退;两人对较,万遍不失,乃为成艺;单舞、滚爬、跳打,皆是花法。“武艺尚可以教习,必精神、力貌兼收。”“可场中较艺、擒捕小贼。”“妙在乎熟,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神而不滞。又莫贵于静,静则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通之以情,结之以心,虽静处间阎亦谓之练,乃真练也。微乎微乎,妙不可测;神乎神乎,玄而又玄。以上所述对武艺做了言简意的概括,但这些仅仅反映了那个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武术风貌。武艺要在战争中应用,则必须服从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和部署安排,这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从宋代的武术套子演变到明清的武术套路,其中一些不堪实战的
11、技法动作不可避免地流入军中,所以,戚继光专门提出这个问题,即“忌花法。关于花法在武术套路上的长期应用和存在,应该说是合理的,“存在即合理(黑格尔)。当然,军旅武术绝对不能用,广大的民间群众武术还是可以用的,缘于武术的基本属性技击之外,还有它的多元性、艺术性、观赏性以及时代变化的需要。教习之道须先重师礼尊师重教,是戚继光治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卷五手足篇尊教师云:“教习之道须先重师礼。古云:“师道立而善人多。又云:“师道不立,则言不信。教之不遵,学之不习,习而不悦,师道废而教无成矣。须于兵卒间隆以师礼,付以便宜,凡兵士之不听教者,得径行责治,慕官示以军法。将士头目皆习其业,小卒相视而谓日:其尊者信之
12、如此,吾辈当何如耶?如此,教师道行,习服速矣。但教师之类,皆气血小人,一技在身,如藏至宝,便不肯尽其法以海人。且或需索供养,以厚薄为是非。如此,卒心不服,习艺复为虚文。故不假之师权,则教习不行;若假之师权,则分外生事。在吾善操其驾驭之柄而已。在军队中拜师纳徒,传习技艺,有军法保驾护航,这是优越性,即便这样,也有“师道废而教无成以及卒心不服而习艺复为虚文 的弊端。这种情况在武术传承中也有表现,不是一个小问题。在传统武术中,首先要确立师道,“教师道行,习服速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德为先。要肩负起一个师父的尊严。而弟子无论是“未曾习艺者”“略闻外习者,心中有物而不化 者,都应该隆以师礼,
13、潜心学习,“恒专不骄”地把这门技艺和学问传承下去,最好不要半途而废。教师的报酬自然应该有,随缘度化,但不得贪婪,不得“以厚薄为是非”;而弟子的虔敬自然以一种适度的供养来表达,而绝不是过河拆桥或者虚情假义。这个“驾驭之柄 不好掌握,正是武术传承的瓶颈,亦是它的高明处。真正的武术传承不在于表面的信誓旦旦,而在于一种忠诚的契约精神、衣钵精神和脚踏实地精神。武以德为先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的压卷之篇,是“练将篇。戚继光认为在整个军事训练活动中,“必练将为37中华武浙2023.08武苑杂谈重,而练兵次之。夫有得之将,而后有入毅之兵。练将譬如治本,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练将与教场内的其他科目操练不同,是一
14、种既无定形又无定式的心理和品德素质方面的训练,“不宜混于场肆之习”,因此特地置于全书之末,“以重纲领,以明专尚。此乃谓之“将德。细考下来,“将德 其实也是武德 的重要内容,明代戚继光提出的“将德 具体条款,到了现代一点也不过时,有相当可贵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正心术:夫将有本,心术是也。善学将者,光明正大,以实心行实事,思思念念在于忠君、卫国、敬人、强兵、爱军、恶敌,任真任难做去,不以死生颠越易其念。此为将之根本。立志向:夫志即心也。心之体为神明,心之用则为志向。警如花草树木种子,小者如沙如尘,大者如拳如卵,可谓混茫之甚,一入土中,萌芽勾甲,蚁可食而尽之,及其长成参天合抱之木,梁栋取材,霜雪不
15、能摧。做好人、行好事,爱之、护之,不计岁月,待其根本坚固,发荣舒长,尽其种子所有之力而后已,安可量哉!勤职业:语云:“惟勤有功。毋论职之崇卑,艺之大小,商贾勤则致富,农夫勤则获丰,工勤则器精家给,士勤则德进业充,一命之士勤于职则职修名显。况夫为将之道,疆场安危、三军死生系焉。如此行之既熟,自忘其劳,精粗巨细,无不毕举,自然有备无患。精兵法:夫兵之有法,如医之有方,必须诵习而后得。颖敏之人因而推之,师其意,不泥其迹,乃能百战百胜,率为名将。严节制:节制者何?譬如竹之有节,节节而制之。故竹虽抽数丈之笋,而直立不屈;故军士虽众,统百万之夫如一人,举错不惑。总刚:夫坚志勇为,谓之刚。刚者,人之德也。恃
16、强自用,谓之。者,德之贼也。善将者,转环听纳。庶刚为吾之德,而通下情,知敌变,来众善,成功业,转凶为福矣。戒逢迎:兵务丛挫,必难实力练。虽一时有拂其意,终不失已。他时功求成,事求可,上官且感服矣。故端于持检者,必励(忠正之意)(直言之意)之风,断不逢迎以为悦也。正心术、立志向、勤职业是根本,其内涵是爱国、忠诚、敬业;精兵法、严节制,其内涵是本领和能力,节节贯通;忌刚、戒逢迎,其内涵是善良、持检、刚正不阿。这七者相辅相成,有机联系,自成一统,缺一为憾。世间常有那么一种人,当面阿诀奉承,背后逸言低毁,其实七者间一者皆不备。凡忌刚、戒逢迎的人,一定是有真正本事的人,一定是心术正、有志向、敬事业的人。
17、反之皆然。武德的重要性全在于此。悟道与收获读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直觉是兵学海洋中提炼出的武学精华,如何取并消化?戚子日:“微权重焉,不能传也。当于经籍中采其精华,师以意而不泥;实事中造其知识,衡于已而通变,推而进之,于真武直取上乘。孔子云我战则克是已。”(卷十一胆气篇胆气解)虽然,精妙的技理和功法十分重要,但是,重了悟而不重论证,只可意会,无可言传。应当在经典古籍中去采集精华,领会效法其思想真谛而不拘泥于具体的言辞和做法;实践出真知,权衡自己而灵活变通,由此而更加推进一步,能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直达上乘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知礼至道的人作战就能获胜啊。这正是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