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原则与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999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原则与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原则与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原则与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想理论研究472023.16_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指出,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在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场域也逐渐演变升级为“虚拟教育场”,各种虚拟现实技术作用于教育领域,促进了教育场景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创新,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适应网络发展变化,构建“虚拟教育场”,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革新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营造新颖的教育场景,

2、打造立体化、可视化、沉浸式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要引导学生在“虚拟教育场”中更为直观具象化地感受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激发情感认同,促进知识内化与外化相统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虚拟教育场”(一)“虚拟教育场”的内涵要义“虚拟教育场”是由虚拟数字技术构建的网络化教学空间和信息资源场域,是一种虚幻且“真实”的教育场域。在该场域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媒介等以时空交互、多元融合、知识共享的方式形成纵横交错的逻辑关系,推动现实教育场域与虚拟教育场域的深度结合、相互促进。总体来看,“虚拟教育场”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价值引导性。在当今纷繁复杂的

3、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易受到多元信息冲击,影响正确的价值取向,这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现实教学场域中开展教学活动,而且要在虚拟教学场域中发挥引导作用,将学生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拉回正轨。1通过构建“虚拟教育场”,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网络运用规律构建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实现情境导学和问题导向,发挥价值引导功能。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虚拟交互空间中设置议题,带领学生进行线上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将价值观渗透在一点一滴的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虚拟技术营造逼真的场景,带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强化学习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价值引导作用。第二,多维叙事性。思政教育中构建“虚拟教育场

4、”,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升级传统叙事空间,将单向知识传授空间上升为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体验的立体化叙事空间,使之有更高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在科技的赋能下,构建多边社会教育空间,打通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之间的边界,以贴近学张鹏飞(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050024)摘 要:“虚拟教育场”以技术手段打造思政教育场域,构建“身心”在场的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实现知识沉淀,取得以情感人、以场育人、立德树人的效果。本文在介绍“虚拟教育场”内涵要义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高校思政课构建“虚拟教育场”的原则,并从以交互技术构建话语叙事场、以仿真技术创设具身环境场、以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心理

5、体验场、以智能评价系统搭建情感关系场等四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建构策略。关键词:“虚拟教育场”思政教育建构原则建构策略“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原则与策略研究思想理论研究48_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展开思政教育,使之有更多机会走出思政“小课堂”,融入思政“大课堂”,真正成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第三,评价智能性。“虚拟教育场”以虚拟技术为主要支撑,在多种技术的共同交互下,构建多元化、智能化评价系统,全面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学习过程,并通过表现性评价、非测试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形成可视化数据图表,对学生每一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呈现,推动评价过程的智能化、评价结果的精准化。(二)高

6、校思政教学中构建“虚拟教育场”的必要性1.以可视化教学助力多维共情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素质人才。但由于教育内容以“高深莫测”的理论和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为支撑,而当前的大学生正处于各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下,所以对理论和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难以产生共情,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思政教育成效难以符合预期。基于这种现象,构建“虚拟教育场”,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历史场景,可以引导学生置身于这种多维感官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全方位感受时代变化,可视化体会社会变迁,激发多维情感,从而实现自我与历史

7、、与热点事件的共情,取得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2.以沉浸式教育激发学习动机“虚拟教育场”改变了过去思政教育强灌输的教学范式,运用网络平台整合教学内容并借助多种新技术为学生营造体验式空间,使之在体验的过程中开展沉浸式学习,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学习深度,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例如,A 校开展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活动,以抗日战争历史题材为背景在校内设置了五个红色主题体验场馆,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沉浸于在场馆中寻找红色记忆、感受岁月变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政学习动机和爱国情怀。3.以交互式教学引导价值判断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因缺乏对社会的正解认知,其

8、思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亟须加强价值引导教育。构建“虚拟教育场”,借助网络手段构建线上学习平台,能够引导学生自由互动、双向交流,打造交互式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直观引导,针对某些社会中的热点事件进行正面解释,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避免受到不良影响。二、“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的原则(一)吸引性原则:挖掘技术趣味魅力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构建“虚拟教育场”要坚持吸引性原则,通过先进的技术构建独特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体验最佳的学习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充分发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对文字图像进行展现,打造立体化、交

9、互式、丰富性学习场景。3例如,巧妙运用“智慧平台教学资源”网络构型,扩充短视频微课、精品在线课程,解决思政课教师备课困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打造活灵活现的思政课堂,使每一节课都能丰富多彩;运用智能助教服务,使学生深刻体会互动教学、身心在场的乐趣,降低思政学习的抽象性和高空性,打造具象化学习空间。(二)价值性原则:营造善性道德氛围“虚拟教育场”作为一种虚拟的教育场域,与现实教育场域存在一定区别,教师之所以打造这种虚拟教育场域,目的在于逼真地展现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深刻学习知识内容,积累知识经验,提升价值判断力和选择能力。但在虚拟场域中,学生有很多自由选择信息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冲

10、击,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挑战。再加之虚拟教学空间存在身份不确定性特征,这为不法人员营造了作案动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善性道德氛围的打造,以促进“虚拟教育场”的良性运转。例如,河南某高中历史老师在网课直播间遭遇黑客扰乱课堂秩序。这告诫人们构建“虚拟教育场”要打造善性的道德氛围,并做好法律约束。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构建“虚拟教育场”的过程中,应注重虚拟与现实的互通、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形成共同的道德力量,促进善性道德氛围的建设,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实现知识内化,获得社会思想理论研究492023.16_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三)和谐性原则: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11、“虚拟教育场”是一种重视学生沉浸式体验和具身化学习的教学场域。在这种场域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连接的情感共同体。面对虚拟教学带来的角色虚假、身份脱节等问题,我们要始终坚守和谐性原则,构建师生真实的共同体,实现二者的全面发展和共同成长。一方面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师生身份与关系,加强二者的联系与沟通;另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交互,在交互中获得真实反馈。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学生真实的价值取向和认知状态勾勒出与其需求相契合的精准画像,并通过情感唤醒实现学生与自身的情感共鸣。(四)效益性原则: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效益性原则也是“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从某种程

12、度上来看,高校思政教育构建“虚拟教育场”本身就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在这种场域中,教师可以网络平台汇聚全国范围内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省域间教育共享场域,实现地方课程资源与空中云课堂资源的深度对接、本地教学资源与外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帮助学生扩大学习面、拓展学习视角。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AI”“教师VR”等模式,扩大思政教学的范围,为学生提供便捷灵活的学习内容,实现学习过程的生动灵活、学习方式的智能有趣。三、“虚拟教育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策略(一)交互技术:构建话语叙事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叙事局限,充分运用交互技术构建沉浸式话语叙事场,使学生在立体化、沉浸式学习中深

13、化知识理解、提升学习成效。交互式教学场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话语机会,运用先进技术构建的交互式场景能够唤醒学生最深处的情感,并通过针对性引导多方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热情,使之全面分享自身的所见所闻4。例如,针对思政教育中的“意义论述”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知识借助小组话语叙述,在虚拟空间的意义场中进行分享和体验,帮助学生感受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生成逻辑。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的思维思考思政内容,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培育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感。再如,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等有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维数字化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并构建多维度话语叙事场,使学生感受中国不同时代的

14、变化,体会“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区别,在逻辑思维升级的叙事场域中强化对知识的吸收,借助交互式符号表达解读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意义。这种“虚拟教育场”中的叙事结构、时空格局和数字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学习建立在实践连接、逻辑思索基础上,从而激发出深厚的思政学习力量。(二)仿真技术:创设具身环境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时政热点,是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发展有机联系,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时候因为缺乏与事件相契合的环境场,导致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理解并不深入,思政学习效果不理想。在“虚拟教育场”中,思政课教师可以有效运用仿真影像技术创设时政热点具身环境场,以穿戴设备为载体营造多维感官

15、透射的虚拟仿真环境,拉近学生与时政热点的距离,帮助其更深入、透彻、全面地理解思政知识,提升学习成效。例如,在学习“两会”热点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时,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投射建党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发家致富的历程,通过相关事件的串联和共享,以动画视频方式展现我国的制度优势,使学生在这种具身环境场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产生深刻的感知体验,提升政治生活的参与感,鼓励学生针对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探究,引导其在虚拟场景中回顾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情感变化,在逼真的具身环境场中深化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三)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心理体验场思政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通过意识形态引领,帮助学生改变行为习惯,

16、最终成长为高素质人才。而在这个过程中,心理体验是关键因素。学生只有达到良好的心理体验效果,才能激发对思政知识的学习热情,保持对思政知识长久的学习兴趣。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心理体验场,将学生带入这种体验环境中,提升体验成效。思想理论研究50_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思政课教学并非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通过关联场景的创设,带领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将原有的心理惯习系统与新的学习内容、生活内容相连接,使学生在体验和交互中产生新经验,并实现旧经验、旧知识与新经验、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5例如,在学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或者校园红色场馆中打造与“五

17、四运动”相关的虚拟场景,并根据场景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虚拟情境中的身份,使之以“当事人”的角度见证并体验北洋政府的腐朽堕落以及无产阶级的觉醒,将其带入这种历史化的场景中。如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历史事件,从心理上感受价值观带来的导向作用,并认识到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智能评价系统:搭建情感关系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学评价是关键,通过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动态化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迅速构建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深度学习。以往单向性的评价体系,由教师独立对学生开展评价,往往会导致评价内容的偏颇,不利于评价成效的提升。但在“

18、虚拟教育场”中,思政课教师可以构建智能评价系统,围绕学生的价值追求和学习目标精准设置评价指标,及时诊断学习情况,科学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学生实现价值追求及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利作用。例如,运用智能评价系统构建各主体有机交融,可以追踪学生思想情感的成长关系场,打通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壁垒,利用表现性评价、非测试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多元方式呈现可视化数据,实现多主体的互动评价。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入学时对其电子档案信息进行整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同步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变化状况,并定期生成日志和成长评价报告书,在学情分析过程中以此为基础梳理背后的关系场,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四、结语“虚拟教育场”为高校思政

19、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现实性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构建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契合的“虚拟教育场”,在多种不同的场域中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提升学习实效。“虚拟教育场”是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思政教育创新的来源,具有典型的价值引导性、多维叙事性、体验沉浸性功能,值得高校思政课教师去尝试与探索。参考文献:1 韩奕.ChatGPT 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应用性路径研究 J.林区教学,2023(7):18-21.2 饶旭鹏,王芳红.数字化技术赋能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J.北京教育(高教),2023(7):18-23.3 蔡坚,毛永冰.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要素构成与实现路径 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44-47.4 王爱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虚拟教育场”及其建构研究 D.广州:广州大学,2023.5 王庆忠.情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理论建构及实践运用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9):70-73.(责任编辑:刘娟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