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OI:10.16681/ki.wcqe.202320006作者简介:易静萱(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双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然后分析了“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论述了“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学校的实践性反思。关键词:“双师教学”模式;实践性;乡村学校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20-0026-05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是义务教育的重点内容1。“双师教学”模式依托丰富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乡村教育的
2、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双师教学”模式来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较少从学校内部进行分析。然而学校是“双师教学”的主阵地,故分析“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学校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对促进“双师教学”模式更快更好地适应乡村学校,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拟在说明“双师教学”模式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学校的实践性反思进行了阐述。一、“双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一)内涵目前,“双师教学”模式的内涵按照其实践形态主要包含以下三种:一是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双师型”教
3、学,二是由国务院参事汤敏提出的立足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公益性远程教学模式,三是仍处于早期探索中的人机协同的“双师课堂”模式2。本文主要研究第二种“双师教学”模式的实践形态,即致力于城乡互助的“双师教学”模式。汤敏将“双师教学”模式定义为人大附中与友成基金会合作开展的一项实验,指出在“双师教学”模式下,学校借助互联网将课堂教学交由远端教师与现场教师共同完成,远端教师由人大附中的优秀教师担任,当地的乡村教师则负责进行现场教学3。但本研究在其定义的基础上,丰富了“双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即学校借助双师授课平台,运用同步直播授课与视频超录播授课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授课。课堂教学由“线
4、上教师”与“线下教师”共同完成,“线上教师”是指城市合作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教学团队,主要负责课程开发与主要知识点的讲解与拓展;“线下教师”则是乡村学校的教师或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串联、整合城市学校提供的丰富课程资源,课上辅助“线上教师”进行授课,课后为“线上教师”提供学生对课堂的真实反馈与评价。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互通,拓宽优质师资的服务范围,实现网络教学与现实教学的有机融合。(二)特点1.线上线下相结合。“双师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4。其中,在线课堂的“线上教师”作为“知识块”,负责网络远程主讲,即“线上教师”在
5、城市的第一课堂进行现场教学,将授课内容实时传输给乡村的中小学课堂,同时在课后将课程的重难点、教师教案、课堂录像等资料上传到线上平台与乡村教师共享;面授课堂的“线下教师”则作为“知识串”,负责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线下教师”在乡村学校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加入课程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并进行知识点总结等,同时负责学生的课后答疑、习题布置与作业批改等。在“双师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师”与“线下教师”共同合作、授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2.教学资源丰富。“双师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丰富,来源广泛5。“双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广泛的资源获取途径与丰
6、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多维选择。在“双师教学”模式下,通过同步直播与视频超录播等技术,乡村学校不仅能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利用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等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视频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学校的实践性反思易静萱,张红(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20 期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20 期二、“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实现资源共享,完善课程结构。“双师教学”模式通
7、过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互通共享,完善了乡村学校的课程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乡村学校难以获得与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常常陷入“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尴尬状况,课程结构单一且固化。而“双师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资源共享系统,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城市优质教师辐射范围小、城乡教育资源沟通不畅的缺陷,通过推动城乡网络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助力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完善了乡村学校的课程结构。“双师教学”模式在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互通、完善乡村学校课程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双师教学”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一线教师通过录制、上传课程视频,共享教案、课堂 PPT 及课后习题等方式,与乡村教师共享丰
8、富的教育资源。乡村教师则借助“双师教学”平台获取自身需要的教学资源,并在城市优秀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备课,不断完善与拓展教学内容,推动课程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双师教学”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各学科大量且优质的教学视频,乡村学校可借助平台提供的各科优质视频,采用视频播放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内容。该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乡村学校由于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而导致的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缓解学校师资压力的同时,弥补薄弱学科,从而进一步优化乡村学校的课程结构。2.提高教师质量,丰富师资队伍。目前,虽然国家采取了教师轮岗制、“强师计划”、“国
9、培计划”、特岗教师等多种方式来促进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但乡村学校依旧面临着师资质量低、优质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留不住”、优秀毕业生不愿去等窘况6。而“双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乡村学校不断提高教师质量。第一,“双师教学”平台上海量的优质课程教学视频有助于提高乡村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与教学专业能力。“双师教学”模式依托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很好地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质量,推动乡村学校师资队伍优质化建设。一方面,在“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教师需要提前观看城市名师提供的优秀教学视频,而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就能够自然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以此丰富专业知识与提高教学
10、技能,推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7。另一方面,乡村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名师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评价反馈等课堂活动,可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机智。第二,“双师教学”模式能够助力乡村教师培训的推进。传统的乡村教师培训受到时空的限制,辐射范围小、内容结构单一、耗费成本高。而“双师教学”克服了传统乡村教师培训的缺陷,通过采用远程教师培训、集体备课培训等方式,可扩大乡村教师培训的范围,实现乡村教师培训的高效化、多样化与精细化。同时,“双师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乡村教师培训碎片化、零散化的缺陷,通过示范课例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培训,可实现优质教师言传身教式的陪伴式教学8。第三,“双师教学
11、”模式能够推动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多样化建设。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制约,城乡学校师资存在一定的差距,乡村学校优质教师资源匮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难以得到解决。而通过“双师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城市优质教师资源,改变了乡村学校传统、单一的教师结构,推动了乡村教师队伍多元化发展。从理论上来讲,“双师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的过程,此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城市的优质师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让乡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优质师资。同时,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双师”课堂用同步直播或视频超录播的方式,将城市的优质课堂资源传递给乡村学生,改变了传统
12、、单一且固化的教师授课模式,扩大了城市教师的服务范围,从而推动了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多样化建设。(二)挑战1.设备要求较高,学校难以负担。乡村学校难以负担“双师教学”模式对于信息化设备的高要求。受到教育经费划拨制度的影响,地方教育局在下拨项目经费时,会优先考虑城区学校、优质学校等,乡村学校只能获得较少的项目经费,以致其教育教学经费不足。而“双师教学”模式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产物,对信息化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在教学设备购买与日常维修等方面。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完善的“双师”教室需要配有专门的交互式白板、摄像头、收扩音设备、计算机及答题器等硬件设施,需要学校花费大量的资金来采购、
13、安装、调试与维护9。对于大部分的乡村学校而言,其教育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难以负担“双师”教室改造与设备维护的高额费用。“双师”课堂对于网络软硬件设备的高要求也使得乡村学校难以负担。“双师教学”模式对网络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对于软件的版本也有一定的要求,维持网络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一方面,网络硬件设备制约着“双师”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设备质量低带来的网络崩溃、视频播放模糊卡顿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上课体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更新硬件设备,同时升级软件,以维持课堂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双师教学”
14、模式对于网络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维持良好的网络环境,这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财政压力10。2.教师角色固化,教学效能感低。在“双师”课堂上,线上线下较为固化的教师角色容易导致乡村教师教学效能感下降。“双师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师”与“线下教师”分工明确,教师角色固化。具体而言,在“双师”课堂中,“线上教师”主要负责课程开发与知识点讲授,是课堂的实际主导者;“线下教师”则更多的是作为辅导者的角色,负责串联课堂的各项活动,维持课堂纪律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调查显示,“双师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固化问题是造成乡村教师教学能动性低,阻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1。“双师”
15、课堂上,乡村教师由最初的课堂主导者转向课堂辅导者,部分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难以适应这种教学角色的转变,未能在日常教学中获得自我提升所需的效能感,以致教学能动性较低。“双师”课堂单一且固化的教学分工模式不利于不同阶段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目前,“双师教学”大多采用城市名师担任线上主讲教师、乡村学校教师仅作为线下辅导教师的教学分工模式。这种单一且固化的分工模式难以适应不同教师的发展路径,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乡村学校中,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其发展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新手教师而言,迫切需要了解一堂课的课程结构与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现有
16、的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胜任型教师与骨干型教师而言,其更为迫切的需要是了解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12。在这种情况下,“双师”课堂单一且固化的教学分工模式就未能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从而降低了乡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效能感,这不利于乡村教师的长期发展。3.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难以适应。“双师”课堂对于学习能力要求的转变,导致乡村学生难以适应。“双师教学”模式下,参与课堂教学的班级体量大,而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线上教师”难以给予学生充分、个性的指导,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知识辨别能力。但就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其知识基础与知识辨
17、别能力相对较弱,课堂学习的挑战性大大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课堂重难点,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本就不重要的知识点上,从而造成知识学习的偏差。乡村学生难以适应“双师”课堂这种以城市教学内容与节奏为主的教学模式。“双师”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城市教学内容为主,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与节奏的转变。虽然“线上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会提前跟乡村教师进行沟通,但教学内容与节奏仍多以城市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习惯为主,这就导致“双师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此外,以城市名师为主导的“线上教师”较难了解到乡村学校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导致基于城市学生能力基础的教学内容未能很好
18、地满足乡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其真正需要的课程。三、“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学校的实践性反思(一)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需要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推动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政府需要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推动乡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和学校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帮助乡村学校进行信息化设施建设。但是由于乡村学校及学生的基数较大,目前的资金尚不能充分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需求。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地
19、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比如,政府可以加大对“授渔计划”中三个课堂项目的支持力度,为更多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提供进行“双师教学”的硬件设备支持,扩大“双师教学”模式实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20 期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20 期施的辐射范围。政府在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多方力量,探索企业硬件平台支持、政府学校购买服务等新模式,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政府可以充分吸取“好未来”等“双师”课堂优势企业的发展经验,探索建立政府学校购买企业平台服务的新型合作模式,推动“双师教学”平台的优质化建设。第二,政府需
20、要加强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双师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网络设备的要求极高,网络环境的质量极大地影响着“双师”课堂的教学效果,制约着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加大软件优化力度,优化“双师”课堂的网络环境与设备。同时,还应该组织相关的网络技术人员做好教学平台的网络与软件维护工作,帮助教师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政府需要科学地选择适合的教学平台,在保障平台功能流畅使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平台的数据采集功能,将大数据与教学平台相结合,实现教学数据实时采集、实时反馈,不断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二)采取灵活的管理机制,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
21、乡村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双师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双师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师”与“线下教师”角色相对固化,且不能为不同的乡村教师群体提供针对性帮助,这导致乡村教师难以在日常教学中获得推动自身发展需要的效能感。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乡村学校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双师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来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比如,针对新手教师教学技能不熟练、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为其提供导师服务,通过采用线上集体备课、教师陪伴式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新手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日常教学工作。而对于已经能够很好地胜任日常教学工作的成熟教师而言,其更为迫
22、切的需求在于了解和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让乡村教师负责部分主讲工作,或者进行城乡教师的角色互通互换等方式,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性,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效能感。(三)加强教师辅导,推动“双师”课堂双向发展第一,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乡村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传授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双师”课堂的适应性。首先,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重难点的情况,乡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沟通中介作用。乡村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利用教师集体备课,及时与“线上教师”沟通学生
23、的基本学习情况,让“线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其次,受教学时间及学生数量的限制,“线上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对此,乡村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个性化辅导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与个性化指导。同时,乡村教师还需要转变传统“双师”课堂认知观念,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掌控,选择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优质、易懂的“双师”课堂内容。最后,乡村教师在发现学生未能理解知识或“线上教师”讲解速度过快时,可以在课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第二,乡村教师需要依托乡村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建立“双师教学”的双向服务传输机制。目前
24、,“双师教学”模式主要以城市优质学校向乡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单向资源传输为主,教学内容与节奏以城市学校为主,未能很好地与乡村学校的地域特点相结合。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传统的“城市乡村”的单向传输机制,探索建立“双师教学”的双向服务输送机制,推动“双师”课堂的双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特有的乡村文化资源,利用各类网络平台选择与本土文化相关的资源,积极开发优质且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或特色课程,并尝试建立乡村学校面向城市优质学校输出乡村教学资源的交流渠道,从而推动“双师教学”模式的双向传输。四、结语促进乡村教育的优质化发展是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受经济发
25、展水平、资源分配及师资力量等客观因素影响,乡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双师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因具有能够跨越时空的独特优势,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双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助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而且在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优质化、多样化发展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如何更加充分、高效且具有针对性地利用“双师教学”模式进行乡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上接第 15 页)源相关的社团,并且思政课教师要紧密结合重要时事政治和重要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日开展情景剧、红歌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山东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校外实践则
26、是鼓励学生积极参观与山东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馆等,走访革命人士及其后辈,切身感悟红色精神。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第四节“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可以让书本上的英雄形象在大学生心中变得有血有肉、立体丰满;通过近距离感受和了解革命伟人,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他们身上的光辉品质和伟大精神,深刻领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第三,发挥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者,同时还应该是
27、理论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就山东红色文化的传播而言,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是山东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优质资源,这是讲好红色故事的前提;而劣势则是很多红色故事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与新时代的受众之间存在巨大的时空差距。对此,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需要新时代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喜爱唱歌的学生可以自己作词谱曲,创作相关的红色歌曲;热爱旅游、阅读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到革命旧址或革命前辈故居等地进行参观,制作相关视频发布在网络上以传播红色文化。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将社会热点与山东红色文化相结合,加强对红色文化现代性的研讨,发挥红色文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总之,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
28、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思政课应该用足、用深、用活地方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引导大学生将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政治信仰入脑入心,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抵御能力。参考文献:1 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1):97-104.2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07.3 张美赞.地方高校如何借助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陕西关中地
29、区高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4):22-25.4 张小云.山东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1):153-156.5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6 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1).7 刘新跃.推进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育人各环节N.安徽日报,2020-09-29(6).8 冯霞,刘进龙.“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2):118-122.9 杨志刚,费聿辉.刍议提
30、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93-95.10 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N.人民日报,2022-05-22(1).其他作者简介:于洋(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分配不均的问题,助力教育公平,仍需要继续加以探索与实践。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04-20.https:/ 乜勇,高红英,王鑫.“双师教学”共同体模式构建:要素与结构关系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
31、,41(12):65-70,78.3 汤敏.用“双师教学”模式改造乡村教师培训J.中国教师,2015(19):78-80.4 刘忠蓉.基于“双师教学”的广西乡村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5 杨小微,沈爱琴.我国乡村学校发展的当下困境与可能突破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1):50-57.6 李莎莎.双师教学视角下改进乡村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18(20):108-109.7 梁宇.双师教学:“互联网+教育”下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7(21):134-136.8 陈超凡,关成华,汤学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提升落
32、后地区学生的学业表现吗:来自华北某县智慧课堂和双师教学项目的证据J.教育与经济,2022,38(4):60-71.9 陶雨,孙刚成.人工智能时代在线教育中的双师教学模式审思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7):1-4.10 李葆萍,仁青草,桑国元,等.“双师教学”模式下乡村教师能动性与教学专长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7):114-121.11 伊娟,马飞.机遇与挑战:双师课堂走进乡村学校的实践性探索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6):17-21.12 周海军,杨晓宏,俞树煜.均衡发展背景下的“双师教学”:困境与突围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2(8):35-41.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2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