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教学研究1152023.15_刘然然(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7)摘 要:“双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如何选择寒暑假活动值得研究。本文探讨“双减”之下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活动选择的问题,从“双减”的价值意蕴、新的机遇着手分析,最终落脚在社会建构支持体系,政府、家庭、学校三方力量协同发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关键词:“双减”农村留守儿童 寒暑假活动 社会支持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各省市相继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推进
2、工作,减负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寒暑假是拉开学生差距的关键时期,在“双减”政策之前,农村留守儿童可以选择参加学科类培训班来度过寒暑假。然而,随着“双减”政策对学科培训机构的规范,非学科类的培训或收费较高,或距离过远,农村留守儿童在寒暑假已无处可去。在“双减”政策之下,我们有必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活动的安排和选择,探索社会可以提供怎样的支持使其在寒暑假期间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双减”是新时代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双减”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体制机制入手,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这必然要求对整个教育生态环境进行整顿
3、,对校外培训机构展开严肃整改。(一)“双减”旨在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减负”是指减轻学生所背负的来自外界的额外负担,减去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量,减去校内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本质上是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双减”政策的推行将正常的成长环境还给学生。长久以来,教育系统中重分数、重升学评价指标,使学生承受着校内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双重压力。在双重压力之下,学生的学习环境笼罩着分数焦虑和升学焦虑,这些焦虑又在学生及家长之间相互传导形成更大规模的群体焦虑。有关资料显示,“子女教育”在家庭面临最困难的问题中除收入、住房之外名列第三。1这种普遍的焦
4、虑氛围给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难以放松身心,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高质量的全面发展与立德树人难以实现。“双减”政策的实施恢复了少年儿童自由生长的时空,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参加各类学习实践活动,便于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潜能,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二)“双减”使教育主阵地回归学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更不能让高质量的教育成为有钱人的“专利”。在“双减”政策出台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校内上课、校外补课”的双轨现象。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超过 70
5、 万家,从业人员超过 1000 万人;而在公共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研究“双减”之下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活动选择及社会支持研究教育教学研究116_的学校数量仅 21.08 万所,专任教师为 1029.49 万人。换言之,市场化轨道上的校外培训机构在规模和体量上已超过了公共教育体系。在“双减”背景之下,学校要抓住机遇,严格规范教育教学秩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积累“双减”落实过程中的经验,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课后服务方面可以采取双校合作、校企合作以及学社结合等形式,在这种联合形式下,学生更容易与社会互通,与社会接轨。2各个学校可以将“双减”作为
6、本校的创新点,提高教育质量,组织好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的育人水平。二、“双减”给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活动选择带来的新机遇农村地区各项服务活动较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大概率无法在寒暑假这类较长假期将其接往身边照顾。与此同时,随着智能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儿童使用智能产品的年龄正在不断提前。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期间缺少外在的约束,很容易沉迷于电子屏幕。加之寒暑假期间儿童安全事故频发,祖辈家长精力有限,往往会把农村留守儿童送往所在乡镇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但目前在乡镇所设立的学科培训机构并非都具备办学资格和安全资质。“双减”政策出台后,政府对这些机构进行规范和治理,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7、一)寒暑假活动种类方式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状态寒暑假是学生离开校园较长的时间段,活动的选择会影响假期的质量。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进行陪伴与教导,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年龄小,尚不具备分辨能力,很容易陷入电子产品的“漩涡”中。寒暑假期间活动选择的质量会影响儿童新学期的行为表现,甚至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农村地区的活动类型不够丰富,留守儿童很容易沉迷于电子设备的小屏幕中,忘记去拥抱生活的大课堂。不加限制地使用网络产品还会形成网瘾。农村留守儿童痴迷于短视频,久坐于屏幕前,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利于身体骨骼和大脑的发育以及心智的健全发展。(二)寒暑假活动质量影响儿童学习素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8、除了受学校正规教育的影响,还受课外活动的影响。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活动中,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教师的监督、课堂纪律的约束中,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身。在寒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远离了学校的外在限制,且与祖辈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少,与父辈距离远,成了“野蛮生长”的个体。在学校教育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形成的学习素养可能会在寒暑假的低质量活动中逐渐被消磨殆尽。“双减”政策前,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前往学科类补习班复习学过的知识,预习新知识,在新学期开始时,可以较快进入学习状态,适应学校生活。在寒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参加学科类培训班,有利于保持学习的状态与习惯,能够延续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养成的学习素养。当“双减”政策落实到
9、广大农村地区,学科类培训机构得到规范,其办学资格、安全资质、教学材料等得到审查,这实际上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期间的发展。(三)农村地区寒暑假活动所提供的支持欠缺当“双减”政策落实到广大农村地区时,社会提供的支持仅仅是正常教学日的课后服务,并未提供寒暑假时段配套的社会教育服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及城市,农村地区并没有城市书屋、科技馆等教育配套设施。若仅依靠县域匮乏的社会基础设施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度过有意义的寒暑假,这显然不现实。寒暑假期间,县域能够提供给农村留守儿童的财政支持、活动类型及活动质量,并不能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需要。“双减”政策提供了契机,让社会重新思考如何在寒暑假
10、期间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三、“双减”后亟须构建农村寒暑假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双减”是新时代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变化,也使农村留守儿童寒暑假教育活动面临新挑战。(一)政府支持,以县为单位管理寒暑假活动2001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要求“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自此,分级管理由原来的省、地、县、乡四级管理改为省、地、县三级管理,县级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管理责任主体和资源中心的地位得以确定。3同一个县域内风俗习惯和资源条件差距不大,县域内各乡镇间的资源调动更加方便,管理教育教学研究1172023.15_经验也具有可借鉴之处,有利于为县域
11、内寒暑假活动的选择提供资源资金支撑和经验支持。以县为单位进行留守儿童寒暑假活动的管理,是一种的因地制宜管理途径。县级政府可以联络返乡大学生,利用大学生的寒暑假时间,使得大学生和留守的中小学生共同度过优质假期。与此同时,在全县范围内要做好留守儿童高质量度过寒暑假的宣传工作,以县乡村的路径进行层层传导,引起广大隔代家长的重视。(二)家庭参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寒暑假是中小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段,会在家庭中度过较长的时间,家长应当充分发挥寒暑假的作用和价值,利用这一契机培养儿童的自我管控能力,为其提供自主安排学习与玩耍的机会。“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减少、闲暇时间较多,家长有意识
12、地对其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4家长应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家长自身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高质量完成学校规定的寒暑假亲子活动。和谐社会导向下,家长应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沟通,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家长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家长观,减少对分数排名的强调,减轻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负担,转变“分数成绩至上”的旧观念、树立“身心健康第一”的新理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维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三)学校见证,“减”“增”结合促成长在“双减”政策之前,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寒暑假作业,占据中小学生的假期时间。实际效果是否符合教育目标和理
13、想状态还有待考究,但大量机械性的抄写作业确实加重了学生的假期负担。在寒暑假期间,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监督,假期作业草草了事,既没有玩好也不能学好,使假期失去了本来的生机和活力。寒暑假作业是衔接新学期的过渡,透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度,然而,实际上教师对寒暑假作业的检查并不像平日的家庭作业那样严谨。“减”寒暑假的作业量是必需的,减去结构化程度低的抄写作业,“增”结构性高的探索作业。教师应转变思维,设计合作性、综合性、开放性的作业。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每周设置一天的开放日来检验学生作业的开展情况。检验工作可以由返乡大学生、家长、政府选择第三方服务共同完成,既可以减轻
14、教师平时教学任务和课后服务的负担,又能够真正实现寒暑假作业本来的意义。“双减”在中国大地上是正在进行时,立足于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定位于新目标。寒暑假是学生脱离学校管控较长的一段时间,是拉开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差距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对寒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选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政府的支持、家庭的参与以及学校的支持,可以有效帮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 J.中国教刊,2021(9):20-26,49.2 刘丽君.教育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小学课后服务改进对策研究J.生活教育,2021(5):104-107.3 林小英,杨蕊辰,范杰.被抽空的县级中学县域教育生态的困境与突破 J.文化纵横,2019(6):100-108,143.4 王贤德.“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协同育人的困惑、澄明及实践路径 J.中国教育学刊,2022(2):28-33.(责任编辑:王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