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44期期 研学堂 作者简介 胡亚萍,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育学。“新文科”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胡亚萍 摘摘 要要 本文基于“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班级等级划分、构建新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的优化、师资团队的建设、校企合作六条改革措施,为“新文科”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关关键键词词 新文科 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 基基金金项项目目 2 0 2 2年度甘肃省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 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2 0 2 2 1 6)。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转型,对于人才的需要也日趋多元化,“新文科”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从而助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因此新文科教育背景下各校应结合自身教学现状,重视对于教学的改革,创新改革方式,助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一)迎合国家发展需要“新文科”教学,是教育部为各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专业化内涵升级提供的规范,从而促进各院校跟进时代的脚步,积极向数字化教学方向转变,探索新的学科结构,迎合现阶段人才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创业及就业,为经济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新生力量,
3、对于行业的业务水平及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会起到助力作用1。因此“新文科”与各院校教育相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是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地,但是只注重技术培养也是不行的,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的人才应为技术能力强,英语文化水平也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毕竟我国与外国间技术交流日益增多,所以对于技术型人才而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英语能力是不可以忽视的。(二)培养高素质人才现阶段虽然强调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目前还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我国各类技术的高职院校都有涉及,高职院校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大多缺少专业性的教学及人才培养计划,忽视了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科繁杂,但
4、多而不精。“新文科”这一理念能够缓解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这一问题,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工匠精神,使学生对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一些基础英语不陌生甚至擅长,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2。(三)加强学科融合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科设置存在一定的专业局限,对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界限过于分明,从而使得文理之间存在专业鸿沟。“新文科”理念,则是更新了文科教学的发展方式,在文科教学中注重了与理科知识的相融合,从而促进了文理科之间的专业互补,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出现了交叉点,促进人才向着技能多样化
5、发展3。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育的改革,应该以“新文科”理念为依托,将技术型人才培养计划间的学科限制打破重组,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会受到学科的限制,促进我国技术人才预备役的综合素养高质量发展。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一)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存在问题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只是停431胡亚萍/“新文科”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留在书本之中,照本宣科,忽视对于知识的拓展,依旧沿袭传统的刻板教育,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存在“高职院校就是培养技术人才,重点在于技术”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下使得现阶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流于形式。由于高职院校同高校之间存在差距,教师
6、队伍建设中的年龄结构也存在问题,教学观念也相对落后,不能精准地抓住时代发展的风向标,部分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缺少规划及目标,从而导致动力不足,讲课过程中缺少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4。(二)教材过于陈旧,更新速度慢虽然“新文科”理念已经开始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但是高职院校对于“新文科”理念的理解仍存在不足,对于学科融合及交叉重组方面只是流于形式,内里还是没有进行更新。如对于公共英语这一学科的课程教材内容及教学内容,还是因循守旧,导致其单一化问题严重,且同数字化教学融合进程缓慢。教材在选取时忽视了人才发展的需要,部分教材甚至还是多年前的教材,缺乏时效性及适应性5。(三)生源不佳,师资力量不
7、足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生源不佳,大多是普通的高中、中专的学生,英语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公共英语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老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水平也低于本科院校,且教学理念及模式也缺乏创新。在这两种情况的交织下,使得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新文科”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四)教学课堂刻板,缺少趣味性现阶段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因为使得学生的参与度不足,并且对于知识讲授时的讲课工具,也主要是以书本及板书为主,整体课堂的教学氛围刻板、严肃,缺乏趣味性。高
8、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对于英语的接受能力相对受限,如果在授课时不能吸引到他们的兴趣点,那么只会让学生对于公共英语学习敬而远之,实际的公共英语学习情况将与公共英语能力水平提高这一目标南辕北辙。(五)培养计划过于注重对于技术的要求,忽视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过于注重对于技术的要求,忽视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技术教学水平的重视度过高,因此对于公共英语教学这类学科并不重视,从而使得学生英语能力水平不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既然是为祖国建设培养人才,那么对于人才的其综合素质就不能忽视,因此学校和老师应该提升自身对于“新文科”理念的重视程度,充分了解“新文科”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展
9、开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学科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高精尖人才。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新文科”视域下的改革措施(一)实施分层教学,班级等级进行合理划分对于公共英语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前进行一次班级分级。首先,高职院校在招收学生时,要对于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及划分,并对其进行一次院校自主举行的英语技能水平测试,将英语技能水平测试的成绩分值相近的放在一起。针对合作的企业,或者是通过对各企业人才需求的要求,依据“新文科”理念中的战略性、创新性及融合性的要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班级划分,对于不同学生的劣势学科进行系统
10、分析,将同一学科存在劣势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劣势学科知识能力的加强。例如可将英语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放在一个班级,形成一个英语基础班。同时,再进行公共英语学科的课堂难易水平,进行一个划分,例如设置公共英语A班,针对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公共英语B班针对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公共英语C班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每学期进行自主的英语公共课的选择,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去学习。(二)构建“通用+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模式构建“通用+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模式。首先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教学的学科教学中,要以专业学习、企业需求、人才发展方向为主,进行专业性英语教学,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公共教学的适用性在进行公
11、共英语教学时,要弱化学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强制性要求,与相关技术型企业进行合作,了解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调整,在每学期设置专门的专业课公共英语授课,或者是在期末以英语论文形531胡亚萍/“新文科”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式作为教学考核的一部分,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型英语能力。其次在进行“通用+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教学时,对于课程教材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现阶段国家发展需要,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角度出发,促进将哲学、文学等课程同公共英语及专业技术课程相适应,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及创新性。在不同层级的教材中,每单元的内容都应以不同的学科为背景,从而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时,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大
12、学生的知识面,要重视对于阅读理解的联系。在专门用途的英语中发现其与通用英语的共通性,触类旁通,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最后就是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三)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问题上,应根据“新文科”理念加以优化。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时,应充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力图为祖国建设培育德才兼备的贤才,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及落脚点,推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技术教学、英语教学相融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交叉融合,打破专业领域的壁垒,在公共英
13、语教学中学习新技术,在新技术中融入公共英语教学,并且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时应该适当地设计课堂互通,从而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了解不同的语境中对于不同英语的运用。以此提高我国技术型人才的服务水平,打造一批英语能力良好、专业技能过关、思想素质优秀、创新能力提高的综合型人才,提高技术人才的沟通能力,重视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剖析如何在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融入“新文科”理念,能够为学生塑造良好的三观。(四)智慧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采取“智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数字化设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共英语教师应充分明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新文科”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在
14、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采取“线上+线下”的公共英语的授课形式。例如在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的相关内容,选取影视片段进行播放,并且组织学生进行配音,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职场情境任务的选择时,教师可以选取线上模式进行模拟,通过对于不同人员进行分配角色,让其在线上进行合作,缓解线下教学时学生紧张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勇敢地“说”出来。强化学生的口语技能,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为学生搭建一个智能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公共英语学习数据库及交流群,便于学生的查阅与交流,可以定期在学习平台上进行近期学习情况的小测验,强
15、化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知识的记忆点。(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相关的福利机制,吸引更多专业水平及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之中,力图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公共英语教师团队,完善其人才队伍的建设。其次,加大对于本校公共英语老师的技能培训,尽可能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大力发展“专业教师+岗位导师”的教师队伍机制,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同专业课程对接的目标,教师应该走进企业去进行实地了解,走出书本知识的桎梏,在实践中探索,应定期对于公共英语教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结果相对较差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提高教师对于“新文科”理念
16、下的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最后,学习加强对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成立相关部门,负责公共英语领域教学资源及资金分配,制定相应的关怀政策,让公共英语教师在学校中找到归属感,提高幸福感,提高高职院校对于专业型复合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公共英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进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六)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学校同企业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地。公共英语的学科教师可以选择到企业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教师进行学习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在真正的工作场景中进行英语教学,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
17、生在感兴趣的同时,加深记忆点,促进学生英语技能水平的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应走出课堂,多说、多看、多练。在开阔视野的同631胡亚萍/“新文科”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多领域交叉教学下,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对于企业、学校、学生自身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企业可以定期派专业型技术人才到高职院校进行授课,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与学生进行沟通。定期到学校进行公共英语课程的听课,对于内容错误及不足的情况,及时与老师同学校进行沟通,便于学校及教师进行及时调整,助力融合“新文科”理念的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是培
18、养我国经济发展储备军的基地,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应充分融合“新文科”理念,这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时代要求。因此,要从教师、学生、学校等角度出发,促进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速我国人才培养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参 考 文 献】1 李莉,许敏,佟显峰.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知识窗(教师版),2 0 2 3(1).2 仲友.基于新文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英语广场,2 0 2 2(3 5).3 黎闯进.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才智,2 0 2 2(3 2).4 胡燕,张丽萍.“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浅论 以 新技能英
19、语 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2(4).5 李琼.新文科视野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2 2(2).(上接第5 2页)其次可以开通红色公众号或微博等传播性较强的自媒体平台,通过视频、图片、文章等方式,将红色基因所包含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传播给高校学生,拓展高校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与感染力,以此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参 考 文 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2.2 彭
20、正德,江桑榆.论红色基因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J.湖南社会科学,2 0 2 1(1).3 王易,田雨晴.论红色基因的生成条件、核心内容及时代价值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2(1).4 喻学林,向慧芳.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三者关系及其研究价值论析J.红色文化学刊,2 0 2 1(4).5 邓艳君.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路向J.思想教育研究,2 0 2 1(2).6 刘福琴.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 0 2 1.7 庞洋洋.习近平传承红色基因思想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 0 2 0.8 张建宝,胡占君.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与新时代传承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 0 2 1(1 2).9 韩成.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6).1 0 于晓欢,张希中.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 0 2 1(1 2).1 1 杨威,张会静.红色基因: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动力J.青年学报,2 0 2 2(5).1 2 徐国民,王国洪.教育引导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意涵、目标建构与实施路径J.青年学报,2 0 2 2(5).1 3 王世娟,董小龙.新时代高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探 析J.中国高等教育,2 0 2 1(2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