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外国文学”高质量双语教学改革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954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高质量双语教学改革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高质量双语教学改革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高质量双语教学改革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教学研究1712023.14_“外国文学”高质量双语教学改革实践黄莉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外国文学”的双语课堂教学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不应拘泥于语言形式本身,而应从课程自身的属性和特点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本文建议从多元文化语境建构、网络及多媒体辅助、打造研究型课堂、多元化考核方式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外国文学”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一直面临着特殊处境,一方面,它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在整体课程结构中,它尤其具有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时间有限的特点,加之教学内容的跨文化属性,使得这一课程在教学实施方面

2、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提高“外国文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本文认为,双语化课堂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改革形式,但双语化不是单纯的教学语言形式的改变,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造出真正高质量的外国文学双语教学课堂。一、多元文化语境建构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外国文学”课程,其宗旨是打破文化壁垒,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多元思维。因此,“外国文学”双语课堂的本质是跨文化的交流,语言仅仅是载体。正如曾艳兵所说:“文学决不是一个自在自为的封闭系统,不论是文学的内容,还是文学的形式,甚至文学创作的全部过程,都是文化的产物,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1因此,在“外国文学”的双

3、语化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文化语境的问题。在事实层面,从文学原本来看,“外国文学”课程涉及到的语言不仅仅是英语。在范畴上,它包含以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为载体的文学现象。譬如,在19 世纪文学中,俄语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德语文学(施莱格尔兄弟等)、法语文学(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等)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在 20 世纪文学中,除上述语言文学外,日语文学(川端康成等)、意大利语文学(卡尔维诺、艾科等)、西语文学(马尔克斯等)、欧洲其他各国语言文学(昆德拉等)也都是重要的关注对象。回溯欧美文学的缘起,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则是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在英语文学内部,有古英语和现代英

4、语之分;在现代英语文学内部,又有美国、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不同民族、地区文学之间的差异。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双语,即中文英文模式,并不能解决外国文学这一课程所面临的多语言问题。但是,双语教学毕竟打开了一扇具有可能性的大门,它打破了汉语语境的单一维度,使学生意识到语言载体的存在,意识到文化语境的存在,意识到语言翻译的存在。在具体教学中,应着眼于文化语境的建构。以英语文学作品为例,对比狄更斯双城记与哈代苔丝的英文原文,学生可以轻易感受到二者在语言风格上的截然不同。但只有当他们读过乔伊斯尤利西斯的英文原文时,才能体会到什么是 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质感,什么又是 2

5、0 世纪的现代主义语言实验。这种来自语言又超越语言的具有巨大差异性的阅读体验是译本难以提供的,学生能够由此直观而深刻地理解为何教材上说 20 世纪是一个巨大的文教育教学研究172_化转折。同样,在读了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等作品的原文之后,学生既可了解作品个人风格的差异性,又能体会到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性,以及与同样使用英语的英国文学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文化传承关系。以理论概念为例,当教师讲述美国文学史中的“垮掉的一代”时,英文原文的“The Beat Generation”传达出双重含义,既包含“垮掉”之意,也包含“抗争、出击”之意。学生能由此从金

6、斯伯格嚎叫、凯鲁亚克在路上这些作品表面上的消沉无为体会到其深层的文化反抗之主旨;以非英语文学为例,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在英译本中被翻译成 In Seach of the Lost Time,直白简单,却传达了法语的原意,而且直接点出了小说的主题“时间”。这反而是学生在面对诗意婉转的汉语译法“似水年华”时可能忽略的东西。上述案例,均可见外国文学课堂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总体而言,从突出跨文化语境这一宗旨出发,“外国文学”的双语教学尤其应关注到文化背景、关键概念及其语境、翻译和译本选择、作品原文片段等内容。因此,双语化并非汉语课堂的英文传译,而是以多元文化为教学重点作出调整和转移。二、网络及多媒体

7、辅助于涛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基于新媒体环境和现代化工具进行创新,是高校教育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2当下高校课堂的电教化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也不例外,双语化的外国文学课堂建设尤其需要各种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电教化辅助手段。电教化手段可以全面覆盖双语课堂的各个阶段。首先,在双语教学预备阶段,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双语教学内容的准备和操练。客观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并未经过长期的专业化训练。因此,双语教学构成一种天然的考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长期的、针对性的、自我

8、驱动的外语听说读写训练,同时进行“外国文学”课程内容的双语转化,是在集中正规的双语师资培训之外的一条必需的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因为具有自我驱动性,其作用反而有可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国内外高校的各种相关线上课程均可成为教师自我学习提升的有效网络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仔细鉴别甄选,将一些高质量线上资源列入教学体系的教学参考内容,供学生选择使用。其次,在双语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辅助手段。以 T.S.艾略特荒原的教学过程为例。课前,教师可将荒原的英文文本和英文朗读音频发给学生,供其做听读预习,直接感受原著的文本风格特质。课中,教师可播放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Ja

9、mes George Frazer)的 著 作金 枝 (The Golden Bough)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片段,使学生直观了解艾略特在诗中所设置的文化意象和神话模式。教师可让学生尝试跟读荒原英文原文片段,以体会现代派诗歌的独特韵律之美,还可将荒原的六个主要中译本(赵萝蕤、裘小龙、赵毅衡、查良铮、汤永宽、叶维廉)片段同时呈现给学生阅读欣赏,供学生思考讨论各译本之间的差异及其和原文之间的关系。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录制自己的诗歌朗读音频作为课程作业,进一步深化学习体验和感受。经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完整了解荒原创作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意蕴,直观感悟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特征,并深切感觉翻译与原著之间的微妙关

10、系。荒原作为“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之一,不再生硬可厌,而变得生动可感、深刻有趣、回味无穷。三、打造研究型课堂如前文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有其特殊属性,它与语言有关,却并不以语言为根本,双语课堂尤其要注意这一教学宗旨。因此,“外国文学”的双语教学过程特别要避免变成外语教学,而是要以双语为入口,切入文化语境,切入作品文本,以加深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打造一种深度与广度并进的研究型课堂。研究型课堂表现为“在 45 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研究为载体,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进行充分互动,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模式”3。双语化教学要达到这一目标

11、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教育教学研究1732023.14_为与母语中文相比,外语作为教学表达工具自然会有其局限和不足,教师难免会捉襟见肘,学生的接受能力也面临考验。马尔什(Marsh)等研究者在 20 世纪90 年代对香港中学生双语教学进行的大型实验研究发现,由于英语水平有限,香港中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英语为教学语言)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因而无法应对学科的复杂性,无法吃透课文的内容,使其非语言类学科的课程受到了教学语言的负面影响。4因此,外国文学课堂往往需要采用混合双语教学,即中英文并用、各自参半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取舍进行细致斟酌。在教学内容方面,创作

12、背景、关键词解读、文本特征等,可以用英文进行讲授。同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课堂反馈,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适当用中文进行辅助讲解,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各种理论难点及作家作品的研究综述等,教师可以用中文方式进行讲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理论深度;在教学手段方面,研究型课堂的建设重点是抛出问题、启发思考。因此,教师在中英文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备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预留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打造研究型课堂,尤其要注意师生参与度和开放探究性。以荒原的教学为例,教师在适当时机抛出“荒原的六个译本孰优孰劣”这一问题,学生有机会进行自由、开放

13、地思考和判断,可以分组讨论和总结发言。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可以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辩论,可极大提高师生双方对教学的参与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具有开放性,荒原译本的选择在读者群体和学界研究中均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面对这种超越是非对错等二元思维定式的问题,学生将充分意识到文学现象与文化现象是复杂、复合的存在,从而有效习得一种灵活、多维、辩证的思维方法。再以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介绍马丁艾斯林(Martin Esslin)的权威性著作荒诞派戏剧,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于贝克特作品的评论“企图通过批评分析确定戈多的身份,以便获得一种明白无误的解释,就和试图

14、通过刮去伦勃朗油画上的油彩,以便找到隐藏在画面明暗之下的清晰轮廓一样愚不可及”5,鼓励学生讨论艾斯林观点的可取之处以及贝克特作品中“Godot(戈多)”的意蕴。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从寻求唯一标准答案转向关照自我独特的感受、体验。教师在这种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倡导一种开放探究的态度,不限制表达方式,不指定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完成课堂活动,进行课后拓展,用各种方式展开阅读、思考和学习,将课堂所学真正纳入其知识架构和生命经验。这种具有参与性和开放性的课堂,将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汲取课本信息的基础层面深入到不断增殖创新的研究层面。四、多元化考核方式传统的“外国文学”课程

15、考核,一般采用平时作业、课程论文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闭卷考试往往包括较为传统的客观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和主观题型(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等),这种考核方式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对于外国文学课程所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所以它是绝大多数高校至今一直采用的手段。在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自然要探讨和摸索全新的考核方式。“要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与培育,使考试成为继续学习的过程”6,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和考核内容的双语化是必要的改变路径。鉴于高校的教学考核管理制度,可以在考核方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不同的调整。首先,平时

16、作业的改革空间较大,其形式应突破纸质化、平面化、答题化的固定模式,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立体的形式进行。譬如,在学习了索福克罗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易卜生玩偶之家、萨特苍蝇、贝克特等待戈多等戏剧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布置戏剧片段表演视频录制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亲身投入经典戏剧场景,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学习经典小说和诗歌作品之后,可以布置作品朗读的音频作业,鼓励学生直接品味原著的文本魅力,激发其阅读动力。在学习了某些文学思潮之后,教师可以在单部作品或多部作品中寻找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提出问题供学生在 QQ 群等网络平台教育教学研究174_进行在线辩论,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也可以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鼓励

17、学生进行开放性、发散性的思考,如“躺平这个热词让你联想到哪部外国文学作品,请说出你的理由”这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关照现实的文化情怀。在评价体系方面,也可以突破教师批改给分的单一维度,设置“作业匿名、评审公开、全体参与”等新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在课程论文方面,鉴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对象和内容的独特属性,可以制定较为多元化的考核标准。针对同一个课程论文主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体裁和规范进行写作,并对评分标准做相应的分类。譬如教师给出“存在主义文学”这一选题,学生可以对存在主义思想、文化和文学进行研究综述型的学术论文式写作(评价过程将侧重于学

18、术规范性),也可以针对萨特的禁闭进行阅读感想随笔式的写作(评价过程将侧重于思想、文笔和风格),也可以自己原创一部小型的存在主义情景剧(评价过程将侧重于主题表达和艺术技巧的完整度和原创性)。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现状,而且可以启发学生自发地寻找未来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与方向。考核的重心从结果转移到过程,考核从而具备了考查功能以外的开蒙启智作用。最后,“外国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绝大多数高校都要求教师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期末考核。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的双语特点,对试卷题型和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一过程要本着“双语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性,它不等于外语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的简单

19、叠加,它是使学生有机会用外语的思维构建起一种学科性的知识体系和用外语进行思维的学习方式”7这一原则进行。譬如,可以增加作品、作家、关键概念的中英文翻译,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印象,使其始终意识到外国文学中世界文化背景的存在;对于重要的英语文学作品,可以选取英文原文进行材料分析,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原著文本的重要性。但总体而言,闭卷考试试题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英文实际水平,要适当控制英文难度,将难度和内容进行恰当的配比。譬如,部分题目可以以英文为题干,但学生答题仍应以中文为主,否则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陷入以语言为主的困境,从而背离了这一课程进行双语化教学的初衷和愿景

20、。五、结语正如张隆溪先生所说:“研究现代中国文学而不懂外语、不了解外国文学,就很难摸到底蕴。”8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天然地具有文化跨越和比较的属性,也因此具有独特而必要的地位,“外国文学”课堂的双语化实践既是高校探索课程双语化这一改革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外国文学”课程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如上文所述,通过在文化语境建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支持、开放探究型课堂建设和实现多元形式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该课程可以有效完成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实现其在汉语教学模式中颇难达成的教学效果,真实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双语课堂所提供的国际化视域最终将实现督促

21、学生肩负起在理解他者文化的基础上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命这一宏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参考文献:1 曾艳兵.跨文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J.外国文学研究,2006(18):161-167.2 于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 高校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 J.人民长江,2023(2):242-243.3 郑伦楚,徐晓军.论高校研究型教学的阶段性模式与深度推进策略 J.中国大学教学,2011(2):18-19,60.4 Marsh,H.W,K.T.Hau&C.K.Kong.“Late immersion and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Hon

22、g Kong High School:Achievement Growth in Language and Nonlanguage Subject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00(3):302-346.5 英 马丁艾斯林.荒诞派戏剧 M.华明,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4.6 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 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0):25-27,38.7 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8 张隆溪.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J.读书,1981(10):132-138.(责任编辑:王绍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