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的历时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9536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的历时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的历时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的历时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4今古文创“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的历时研究唐婷婷(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4)一、引言诗经 周南 桃夭 中有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全诗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的美盛之貌比喻美人的姣好之态,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因而,人们也常用“夭夭”来形容花草的美盛之貌或者女子的娇美姿态。但是,“桃之夭夭”一词会让人们联想到成语“逃之夭夭”,一种表示逃跑的诙谐说法。汉语大词典 对“逃之夭夭”这样解释:“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 桃 逃 同音,故以 逃之夭夭 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1这种解释较为简单,“逃之夭夭”的发展是否真的如此,“桃之夭夭”与“逃之

2、夭夭”除了同音,是否还存在其他在意义方面的关联,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二、“桃”与“逃”(一)双关在某些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双关。汉语中有许多诗词和歇后语都采用了双关的方式。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桃(逃)之夭夭”也可能是人们使用同音相谐的方法,言在“桃花繁盛”,而意在“逃跑得无影无踪”。(二)民族文化的体现自古以来,桃木就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古人相信桃木可以镇宅辟邪、驱邪纳福,更代表着安康长寿,正因于此,人们也称桃木为“仙木”“降龙木”“鬼怵木”等。桃木辟邪的观念在

3、春秋时便十分流行了。使用桃木辟邪主要包括桃梗、桃板、桃符、桃木兵器、桃枝和桃汤这几种方式。桃梗指将桃木削为人形,立于门户,以达到驱鬼辟邪之效,这一习俗从周代就已经开始。桃板可用于摹画人像,【摘要】“桃之夭夭”在 诗经 中首次出现,形容桃花繁盛美丽,但同音词“逃之夭夭”形容的是人逃跑得无影无踪,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并不是简单的“同音相谐”,而是人们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且结合“夭夭”义项的渐进发展所得出的结果。【关键词】“桃之夭夭”;“逃之夭夭”;民族文化;字形演变;历时【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3-0104

4、-04【DOI】10.20024/ki.CN42-1911/I.2024.03.034挂于门上,这种方法在三国时期出现。在桃木上写有咒语文字的符录就是“桃符”。杨琳(2004)提出桃符是经过桃木、桃人、桃板发展而来的。2桃木兵器除了除灾驱邪,在战场上还具有暗示己方的进取精神和对敌人进行威慑之效。如吴越春秋 勾践阴谋外传 载:“自楚之三侯传至灵王,自称之楚,累世盖以桃弓荆矢以备邻国也。”桃枝主要用来驱除殡柩周围的邪气。如 礼记檀弓下 云:“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鬼)恶之,所以异于生。”郑玄注云:“桃,鬼所恶。茢,旧笤,可扫不祥。”桃汤是取桃树叶、枝、茎三者煮沸的水,可辟鬼崇。3如 汉书 王

5、莽传(下)记王莽篡位后,“又感汉高祖神灵,遣虎贲武士入高庙,拔剑四面提击,桃汤赭鞭,鞭洒屋壁”。桃木辟邪观念自周代流传至今,作为驱除鬼怪的工具,鬼怪遇到桃木,便会“逃之夭夭”,这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寄托了人们驱除灾害的愿望。三、“夭”与“夭夭”(一)夭在 说文解字 中,许慎提到:“夭,屈也。从大,象形。凡夭之属皆从夭。”4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曰:“(夭)屈也。从大。象形。象首夭屈之形也。”5虽然这两本书对“夭”的解释稍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它们都认为“夭”字本义为“屈曲”。古代典籍中,对“夭”字的记载从甲骨文时期便有了。季旭昇先生在 说文新证 中详细列出了“夭”字的形体演变图(图 1)。图

6、1“夭”字的形体演变6文化综合1052024 年第 3 期总体来看,“夭”字以“人”为根本,呈现的是一个人摆动手臂,疾步奔走的状态。所以,季旭昇 说文解字新证认为“夭”字本义为“奔走。走之初文 说文 释为曲也。不确。”6在CCL语料库中,“夭”最初现于 今文尚书 中的“厥草惟夭,厥木惟乔。”意为“茂盛”,诗经 周南 桃夭 中的“桃之夭夭”,也是“美盛”之义,人们以桃花的美盛之貌比喻美人的姣好之态,祝贺年轻姑娘出嫁。在 汉语大字典 中,“夭”有十二种解释,包括:弯曲;受屈;早死;摧残;晦暗;壅塞;成双的兽;姣好;稚嫩的动植物;茂盛的样子;灾祸;妖怪。7这表明经过历代的发展,“夭”从含单义到包含多

7、义,范围也从单一的植物到诸多事物,所指内容和对象不断扩大,“夭”字的使用更加复杂。但是在 汉语大字典 中,“夭”并没有“奔走”这个义项,意味着这个义项未得到广泛的认同。(二)夭夭“夭夭”为一个重言词,作模拟声貌之用,就如 文心雕龙 物色 所说:“故 灼灼 状桃花之鲜,依依 尽杨柳之貌。”所以“夭夭”一词,以“美盛貌”为主要意见。身为重言词,“夭夭”与“夭”的词义便有些许不同了。笔者考察了CCL语料库中关于“夭夭”的语料,从周代到民国时期,共 127条,简作分析,以探查“夭夭”之义和各义项在历代的使用情况。1.美盛貌“夭夭”最初出现在 诗经 中,如:例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8、。(诗经)例 2: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经)例 1中“夭夭”多释为“美盛貌”,这点前文已经提过。而且在CCL语料库中,“夭夭”意为“美盛貌”的共有40条,占比较大,为主要义项。例2中“夭夭”,毛传 也释为“盛貌”,诗经 邶风 凯风 是一首歌颂母亲的诗,意为“和风徐徐自南而来,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嫩芽母亲操劳辛苦。”朱熹 诗集传 主张:“故其子作此诗,以凯风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时,盖曰:母生众子,幼而育之,其劬劳甚矣,本其始而言,以起自责之端也。”8把凯风比作母亲,棘心比作人子,那么“棘心夭夭”应指的是“儿子如棘心茁壮成长的美盛貌”,但是如果把棘心比作母亲,我们可以把“棘心夭

9、夭”理解为“棘心被风吹得弯曲枝干”的景象,以此引出后文“母氏劬劳”。所以,“夭夭”也有可能释为“弯曲”。2.和舒之貌在论语 中,“夭夭”出现了一个新的义项“和舒之貌”。例 3: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这描述了孔子在家闲居十分自如的状况。“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描述了孔子在家穿戴整齐、态度温和,是一种和舒自如的状态。例 4:万石温温,幼寤圣君,一 宜尔子孙,夭夭伸伸。(汉书 颜师古注本)在CCL语料库中,含“夭夭伸伸”“申申夭夭”等诸多形式,“夭夭”作“和舒貌”解的共 16 条。“和舒之貌”形容的是一种平和恬淡的状态,这个义项在单字“夭”中并不存在,是重言形式“夭夭”的独特用法。

10、3.姣好“姣好”之义应该是由“美盛貌”之义发展而来,共 7条。诗经“桃之夭夭”以桃花的美盛貌来比喻美人的姣好之态,为新娘作赞。因此,从唐代开始便出现了“夭夭”形容美人姣好的用法。例 5:惠质夭夭,类红桃之散囿。(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例 6:他风风韵韵,艳艳夭夭。日日朝朝,雨雨云云渐漂渺,那堪暮秋天道。(全元曲散曲)例 7: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全唐诗)例 8:体夭夭。步飘飘。绶带金泥缕绛绡。珑璁趁步摇。(全宋词)“惠质夭夭”描述的是女子美好的仪态和秉性,“艳艳夭夭”刻画的是女子柔美曼妙的姿态,“夭夭邻家子”描写的是女子容貌鲜亮的样子,“体夭夭”形容的是女子绰约多姿的身

11、段。4.人名“夭夭”描绘了美人的姣好之态,所以在后来的许多小说里,作者常用此来给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命名,从明代开始便有“夭夭”作名的用法了。例 9:接着两个表子,一个唤做夭夭,一个唤做蓁蓁(二刻拍案惊奇)“夭夭”作女子名称也是其“姣好”之意的发展,表现了女子对娇美容貌和体态的追求。5.弯曲“弯曲”是“夭”在 说文解字 中的释义,但是将“夭夭”释为“弯曲”的语料出现的却并不早,前文中的“棘心夭夭”究竟应当为“美盛貌”还是“弯曲”,是有疑问的。在明小说中,“夭夭”形容弯曲之态较为常见,CCL语料库中共含 10 条语料。例 10:只见水里走出一个老妈妈儿来,毛头毛脑,七撞作倒,腰儿长夭夭,脚儿矮熇熇。

12、(三宝太监西洋记)例 11:电光一瞬,半空中飞一霹雳,大振一声,打在大蛇头上,方夭夭折折,落在山峰之下。(绿野仙踪)例 12:于冰用手一招,那条长绳夭夭折折退将下来,又成了一大堆(绿野仙踪)106今古文创例 13:牛通见那西云手发白光,抬头一看,只见一条白龙,夭夭矫矫,落将下来(说岳全传)例 10“腰儿长夭夭”,“夭夭”形容的是老妈妈从水里走出,腰肢长长,弯曲之态;例 11“夭夭折折”,描写的是大蛇被打之后身体弯弯曲曲跌落山峰之况;例 12“夭夭折折”,指的是绳子弯弯折折曲成一堆之状;例 13“夭夭矫矫”,刻画的是白龙被攻击之后曲折跌落之景。总的来看,自明以来的小说中,“夭夭”既可以形容人的腰

13、肢,也可以形容长长的事物(动物或者绳子),可以描述人的腰肢曼妙之态,也可以描述诸多事物弯曲着行动的模样。“夭夭”可以用于形容动态的,弯曲着行动的模样是一个较大的发展。6.夭折“夭”作“夭折”来解释是很早便有的用法。例 14:非天夭民,民中绝命。(今文尚书)春秋时期便存在“夭”作“夭折”解的大量语料存在。但是重言词“夭夭”作“夭折”解的语料出现较晚,在唐代首现,并且比较少,仅3 条。例 15:命也罔测,夭夭令德。(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例 16:夭夭华岁,茕茕誓居,卅馀年,志不我忒。(唐文拾遗)例 15“夭夭令德”指的是拥有高尚道德的人夭折了;例 16“夭夭华岁”指的是在正月去世了。比较特别的是,与

14、单字“夭”直接作动词表示“去世”不同,“夭夭”表示“夭折”常用在句首。7.天灾诗小雅 曰:“速速方谷,天夭是椓。”意思是“鄙陋的小人得到了富贵功禄,上天会与其灾祸使其破灭。”诗小雅 正月 中“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也是“黎民贫无禄,饱受天灾”的意思。例 17:如诗:“天夭是椓。”后汉蔡邕传 作“夭夭是加”,与“速速方穀”为对。(梦溪笔谈)例 18:人毁其满,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亦牙。速速方毂,夭夭是加。(后汉书)例17、例18 解释了由“天夭”来表示天灾到由“夭夭”来表示天灾的原因。在 后汉书 中,“速速方毂,夭夭是加”,表示“小人盛宠,方毂而行,上天会与其灾祸”的含义。8.逃(桃)之夭

15、夭表示“逃跑”含义的“逃之夭夭”在明代首次出现。语料较为丰富。例 19: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卷,双双的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今古奇观)CCL语料库中“逃之夭夭”语料有 32 条,基本在句中作谓语,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只有一条较为特殊。例 20: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例 20 中,“逃之夭夭”对“到”进行补充说明,充当状语成分。表示“逃跑”含义的“桃之夭夭”也在明代出现,但是仅存 2 条语料,均出自 醒世恒言。例 21: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卷,双双的桃之夭夭,不知去向。(醒世恒言

16、)例 22:少不得要诈一两五钱。到后觉道声息不好,立脚不住,就悄地桃之夭夭。(醒世恒言)例 21、例 22 中,“桃之夭夭”表示逃跑,在句中也充当谓语成分。总的来看,“夭夭”在 诗经 中最初出现,表“美盛貌”,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具有了多种含义,考察CCL语料库中的“夭夭”相关语料127条,得出的义项使用频率如下表所示:表 1“夭夭”义项分布频率根据“夭夭”义项的发展和使用频率,我们可以发现,“逃之夭夭”与“桃之夭夭”的关系,并非只有同音相谐那么简单。早在 说文解字 中,许慎便指明“夭”表示“弯曲”,经过语料分析,“夭夭”可以描写女子腰身曼妙,也可以描写一条大蛇“夭夭折折,落在山峰之下”“夭夭

17、矫矫,向攀道行了几步”,一条绳子“夭夭折折退将下来”,一条白龙“夭夭矫矫,落将下来”,有长度的事物弯曲着活动都可以用“夭夭”来形容。那么,以此类推,一个人为了离开某个地方慌忙向四处逃窜的样子也可以用“夭夭”来形容,为了逃离某地,行动是有一定距离的,具有长度,而且逃跑方向不定,路线也许是弯弯曲曲的,不是一条整齐的直线,所以,用“夭夭”来形容人慌忙逃离的模样是很合适且生动的。“夭夭”(127例)义项例句总例“美盛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40“和舒之貌”申申如也,夭夭如也。16“姣好”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7“人名”一个唤做夭夭,一个唤做蓁蓁。11“弯曲”那条长绳夭夭折折退将下来。10“夭折”夭夭

18、华岁,茕茕誓居。3“天灾”速速方毂,夭夭是加。6“逃(桃)之夭夭”竟将银两包袱收拾收拾,逃之夭夭了。34文化综合1072024 年第 3 期四、总结“桃之夭夭”在 诗经周南桃夭 中首次出现,意为桃花繁盛美丽之貌,并借此比喻美人的姣好动人之态,在后世广为运用。但是,现在提到“桃之夭夭”,人们总会想到另一个成语“逃之夭夭”,一个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的诙谐用法。汉语大词典 将这种现象简单解释为“桃”“逃”同音,所以被人们用作了诙谐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经过考察,“桃之夭夭”发展为“逃之夭夭”应该有四点原因:首先,汉语常采用双关的方式来写诗词和创造歇后语,幽默生动,因为“桃”和“逃”同音相谐,所以人

19、们也用“桃之夭夭”来表示逃跑之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新的成语,便是“逃之夭夭”;其次,用“桃”来表示“逃”还有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原因。自古以来,桃木就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春秋时期,桃木可以镇宅辟邪、驱邪纳福的观念便非常流行,并且流传至今,所以用“桃”也可以表示使鬼怪邪崇“逃之夭夭”,表达了人们想要驱除鬼怪,避开灾害的愿望;再次,根据“夭”的历代形体演变情况,其以“人”为根本,呈现的是一个人摆动手臂,疾步奔走的状态。季旭昇先生也认为“夭”应本为“奔走”之义;最后,笔者考察CCL语料库中有关“夭夭”的语料共计127条,发现用“夭夭”来形容人逃离之态是有历史渊源的,从形容女子身姿曼妙,到形容蛇、

20、绳子、龙等有长度的事物弯曲着活动,之后形容人不计方向,慌忙逃离一处地方,奔走一段距离,这是一个义项发展渐进的过程。参考文献: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2董玉梅.春联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传承刍议J.历史教学问题,2009,(03).3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4(汉)许慎著,(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季旭昇.说文新证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2002.7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2 版)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21、2018.8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作者简介:唐婷婷,女,四川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Lawrence Grossberg,Cultural Studies in the Future Tense,2010,p.101.(英)克里斯蒂安 福克斯著,周延云译:数字劳动与卡尔 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第94 页。(英)克里斯蒂安 福克斯著,周延云译:数字劳动与卡尔 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第97 页。(英)克里斯蒂安 福克斯著,周延云译:数字劳动与卡尔 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第100 页。赵月枝:马克思归来: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与传播

22、研究,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3 期。(英)克里斯蒂安 福克斯著,周延云译:数字劳动与卡尔 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83 页。参考文献:1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美)道格拉斯 凯尔纳.媒体文化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3(法)路易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思想,1970,(151).4闫方洁.文化研究的限度与政治经济学的理性回归基于当代西方媒介批判理论的反思J.新闻界,2019,(03):43-50.5(英)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数字劳动与卡尔 马克思M.周延云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

23、020.6Patrick Brantinger,Crusoes Footprints:Cultural Studies in Britain and AmericaM.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1990.7Lawrence Grossberg,“Cultural Studies vs.Political Economy:Is Anybody Else Bored with This Debate?”J.Critical Studies in Media Communication,1995,12(1).8Robert E.Babe,Cultural Studies and Political Economy:Toward a New IntegrationM.Lanham:Lexington Books,2010.9Lawrence Grossberg,Cultural Studies in the Future TenseM.2010.10赵月枝.马克思归来: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与传播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03):1-16+190.作者简介:王欣,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上海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接第7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