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2015年山西省优秀导学案评选活动”报名表_太原_市_县(市、区) 第五十四中 学校参评作品编号:(由评委会填写)学段(小学、初中、高中)高中学科数学年级高一参评导学案题目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所用教材的出版社人教新课标A版作者姓名戎秀兰性别女工作单位太原市第五十四中电话18603456036专业职务、职称中教一级教师电子信箱Rongxiulan1971163.c0m作者声明与授权:1我的参评导学案没有抄袭和剽窃他人的作品,没有公开发表过,如出现侵权纠纷,由我本人负全责。2如获奖我同意上传到山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者签名:戎秀兰2015年 6 月 18 日 时 间2015.
2、4.15主 备 戎秀兰审 核戎秀兰课 题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课 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运用3.过对公式的推导,体会公式探求中从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类比思想.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公式的灵活应用.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探索与证明. 学 习 活 动教师指导【自主学习】1.复习向量的知识:数量积; B角的终边xyO(1,0)1A角的终边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单位圆,以为始边作角,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分别是A,B.则xyO(1,0)1BA角的终边角的终边(1)点
3、A、点B的坐标分别是( , )、( , ).(2)角的关系是_.【合作探究】探究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问题1.当时,计算,与的值是否相等?那么是否成立?问题2. 如何用角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呢?【典例分析】例1求值.(1),(2),(3)例2 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总结拓展】知识小结:思想小结:【达标检测】1.填空. (1)_.(2)已知则 _.2. 已知3.已知求.【能力提升】4. 5.已知,是第二象限角,求.【课后作业】已知,求.由(2)可得到与的关系是_.通过【自主学习】可知,就是向量与的夹角.那么如何用向量的坐标来表示?思考:如何求?学习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思想小结,本节课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