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做干练的老师,教讲理的数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514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干练的老师,教讲理的数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做干练的老师,教讲理的数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做干练的老师,教讲理的数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型纪录片被数学选中的人中提出,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可以归结为两 抽象和推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之王,它剔除纷繁复杂,用独有的眼光和自创的语言来表达万事万物的共有属性,因此它的 世界是极其抽象的。当它的世界建立起来之后,又拥有了自己的逻辑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对错是可以被实证、实验的,这就是推理。数学的抽象性让一部分人敬而远之,数学的逻辑性让一部分人摸不着头脑。作为数学教 育的最主要传承人老师,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为之狂热而非疏远。如何做一个既干练又讲理还受学生欢迎的 数学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数学老师毕生的不懈追求。关键词:讲理;巧选方法;生动语言;潜心钻研;暂隐道理作者简介:张仲权,男,甘肃省庆阳市北京师

2、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前些日子,一个同事告诉我她在参加应聘答辩的 时候,一名考官老师曾经问过她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张三有3个苹果,李四有4个苹果,求张三比李四 少几个苹果,我们列4_3这个式子计算,那么请问减 去的3个是张三的苹果还是李四的苹果?”同事描述,她听到这个问题后一头雾水,她明明知道这就是一个 一年级的数学问题,还是一个仅有两个选项的选择题,但对于一名数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竟然硬生生地 拿不定主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经说过,他最喜欢外 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缘由是来自他在少 年时期的一些求学经历。在中学学习正负知识时,袁 隆平搞不清楚“为什么负负得正”,

3、于是就去请教老师,没想到老师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就行”。后 来学几何知识时,对一个定理不理解,再次去问老师,结果又得到了类似的答案。由此,袁隆平就觉得数学“不讲理”,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数学成绩也不 尽如人意。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这是应试 教育、唯分数论和急功近利的短视教育观共同作用的 结果。在大力提倡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数 学倡导呼唤不仅要教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 要让孩子们体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道理、发展核心 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囱一句话,就是不再单纯 追求考高分,让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而是要让受教 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习得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 格

4、,要实现这一切,做一个干练、讲理的数学老师是 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一、巧选方法,让“理”看得见三年级数学上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有 一个道理需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O 有同事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了面积一大一小A、B两个正方形蒙层 处理。师:同学们,猜测A、B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你最想得到老师的什么提醒?生:这两个图形是什么形状?师:A、B都是正方形。谁的面积大呀?生:老师,这个提醒没有必要。我想知道这两个 图形中都包含了几个小的正方形?师:A图形里有9个小正方形,B图形里有4个小 正方形这时候,大部分学生回答A图形的面积大,只有个 别同学说不能确定。老师揭开了谜底,并让学生说明道

5、理。152152一个看似较难说清楚的道理,同事通过精巧的“猜 一猜”课堂活动设计,在轻松愉悦地猜测过程中,统 _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淋漓尽显。二、生动语言,使“理”听得到俞正强老师说:“生动是可亲近、可理解的,是 活泼的意思。生动的课堂是学生无法拒绝的。因此,讨论如何将课上生动,是十分有意义的。”冈数学老 师如果能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穿上哲理的外衣,就会把 深深的理浅浅地讲透彻。在混合运算单元整理复习课上,我先立后破,大 胆突破教材,引入同级运算简算的一种方法一“跳 着算”o为了避免学生们产生同级运算你不是让我们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这样心理阴影,我主动介 入孩子们,我们现在写的是正楷字是吧,但上

6、了 中学、大学后你们还写正楷字吗?孩子说不,我们可 能要写连笔字了。我说对的,正楷字就相当于“从左 到右”,连笔字就是“跳着算”,只有我们学写好正 楷字,你才能写更好的连笔字。“从左到右”是同级 运算最基本的顺序,但”跳着算”有时会更便捷简单。孩子们听完后欣然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他们完全理解 这其中的道理了。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识事物 的方法。数学老师如果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恰如其分地 运用此手法,一些深奥的数学道理就会自然流淌出来,让每位学生都能听得见。比如顾志能老师在教授“乘 法分配律”一课时,用“分菜者”和“隐身人”作为 巧喻,成功地帮助学生理解了“(15十10)x8=15x8

7、 十 10 x8”和“4 2x99+4 2=4 2x99+4 2x1”。华应龙 老师用穿西装和衬衣分别比喻中括号和小括号,形象 地说明了两者的位置关系。张齐华老师用“把山峰切 下来正好可以填到山谷里去”的比喻说明求平均数时 移多补少的方法。笔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常常用 到比喻,效果不错。生动的数学课堂可能会有千百个生动的缘由,但 从尝试生动你的数学课堂语言入手,一定会是一种“低 重心起步、小口径切入”的不错方法!三、潜心钻研,教“理”摸得着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所有计算课的标配。算理 _些席彩青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体现,法中见理,理中 得法,原本不可剥离。但遗憾的是“重法轻理”的计 算课

8、课堂随处可见。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深,有追求高分数的 心理存在,认为“会算”比“懂理”更重要;二是部 分老师没有潜心钻研,自身对算理的理解存在似是而 非的情况。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是乘 法学习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 义。然而算理、算法又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 为在这之前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需要把多位数分 解成一位、整十、整百、整千数后再和一位数相乘,最后把几部分相加就行了,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构 比这个就要复杂多了。要上好这个单元的课,老师一 定要认真钻研,理清理透。比如14 x23这个算式竖 式计算的算理用横式表示为14

9、 x3+14 x20,用一句 话小结即“由分到合”。但要讲清楚弄明白至少要厘 清这样几个理儿:一是为什么要拆分23而不是14;二是23为什么要拆分成20+3而不是18+5、19+4等 其它;三是14 x20在竖式书写时为什么要省略“0”还错位;四是为什么要“由分到合”。在探讨14 x23 的方法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14 x3+14 x20和 10 x 23+4 x 23,第一种是把23“拆加”为“20和3”,第二种是把14“拆加”为“10和4”,然而学生不禁 要问,为什么在竖式计算时要拆23而非14呢?其实 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然而之所以要拆23是因为23 是第二个因数,一般情况下在竖式计算

10、时我们会把第 二个因数写在下面,类比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字的,倘 若笔算23 x14时就可以“拆加”14 了。这样一讲解 之后学生便不再纠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运用的 最大数学思想其实是转换思想,即把不会的转化为会 的,把未学的转化为已学的,把难的转化为简单的。14 x 23只有把23拆分为20和3后,才能实现彻底的 转化,也就是只有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 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才既容易又简便。这个道 理学生凭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经验即可完全 理解,但关键是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设法让学生提出 153153课程与教学20 22.12(下

11、)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再看第三问题14 x20在竖式 书写时为什么要省略“0”还错位。这是本课的一个 难点,老师必须协助学生彻底理解。14 x20我们在口 算时一定是用14 x 2=28,再在28的末尾添上一个0 得到的积是280,其道理是14 x 20=14 x 2 x 10 o在口 算任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时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换个 角度论,任何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积的个位一定是0,而每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大步也注定会出现一个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情况。换句话说,任_个两位数乘 整十数积的个位早早就被“0”占领了,也就是说,我们省略0和错位写的深层原因是在归纳推理、小结 发现的基础上得到的。至于最后

12、一个问题为什么 要选择“由分到合”的方法,其实在回答第二个问题 时已顺便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不再赘述。四、暂隐道理,给“理”放个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和面 积单位例2的教材编排,用意是让学生明白通过重 叠法比较不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就要用相同的 小图形来测量,从而使学生发现面积大小的实质是“大 面”里拥有相同“小面”个数的多少和用“正方形”来作”面积单位”的原因。笔者认为第一个用意通过 教材的内容呈现完全可以实现,但“为什么用正方形 来作面积单位”这个道理是怎么也讲不清楚的。教材呈现的素材是承接重叠法比较红、蓝两个长 方形面积的大小。共呈现了3组图,第一组是用大小 一样的圆

13、来测量,结果为红长方形能摆10个圆片,蓝长方形能摆12个圆片;第二组是用大小一样的小 等腰三角形来测量,结果为红长方形能摆18个小三 角形,蓝长方形能摆21个小三角形;第三组是用大 小一样的正方形来测量,结果为红长方形能摆10个 小正方形,蓝长方形能摆12个小正方形。因为素材 呈现是要比较红、蓝两个不同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从 前面的数据分析看,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小图形测量,尽管小圆片和小三角形没有铺满而留有空隙,但并没 有影响蓝长方形面积大的事实,据此就得出“只有用 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才比较合适的结论是严重缺乏支 撑的。如果教材不设置对比的情境,给出要知道某一 个长方形的面积,用不同形状的小图形去

14、测量,从而 发现三角形和圆片的个数并不能真实代表长方形的面 积大小,只有正方形的个数才行。这要比置于对比的 情境下理由更充分一些,但还是不能令学生信服。因 为学生肯定会心存这样的疑问:“这里只举了长方形 的例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甚至生活 中大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为什么也要用正方形测量 呢?”如果不解决这个疑问,“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比较合适”这个道理在此根本就讲不清楚,然而,这 个道理对于三年级学生是无论怎样也讲不通的。因此,笔者认为像“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这一 类需要后续很多知识支撑才能理透的道理,教师要淡 化弱化处理,要暂时给“道理”放个假,静待能理解 透彻的时机到来后再做一个

15、“回头望”方才有意义,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自寻烦恼。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一定要教会自己的学生透过 现象看到本质,要使学生知道”其然”,更要竭尽所 能让他们弄清楚“其所以然”。看到长方形“长乘宽”的面积公式,马上能明白“长”其实质是每行能摆的 面积单位的个数,“宽”是行数,表面上是”长乘宽”,其实是“个数乘行数”o这就和曹冲称象是一个道理,表面上是称石头的质量,其实质是称大象的质量。若 干年后,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其 中的道理,但“替换”或“借鸡生蛋”的这种解决问 题的办法肯定会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0 1.2 罗鸣亮: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 16.3 俞正强:生动,源于数学规定的道理J.小学数学教 师,20 14(0 5).154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