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4987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村振兴战略 年第 期 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研究汪家欣 王煜琪 朱睿頔 段 伟(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摘 要:基于陕西省和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 份调查数据 采用二元 和多元排序 模型分别研究了保护区周边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农户互联网使用比例较高 但使用频率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年龄、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占比、居住地位置和网络信号均显著影响农户互联网的使用选择和互联网的使用频率 因此 应改善保护区周边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加大对保护区周边地区农户的培训力度关键词:保护区 农户 互联网 二元 模型 多元排序 模型

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者简介:段伟(通讯作者)男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农林业政策分析、保护区社区治理、农户行为决策等 一、引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催生了多种新经济模式农村互联网建设近几年来成果斐然 但乡村和城镇互联网的普及率仍存在 的显著差异“二元结构”问题在我国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城乡居民在互联网接入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既是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获得更好经济发展的现实桎梏 也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城镇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借助互联网获取和利用数字信息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意识和能力的

3、独特优势 互联网使用的不平等影响社会群体的收入不平等 在双重作用下最终可能导致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 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互联网使用仍然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加强农村的互联网建设、提高农民互联网使用意愿能够有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因此 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意愿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已有许多学者在此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从多层面探讨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以及对农户的影响 相关文献表明 在农业生产方面 目前以“互联网 ”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渐成熟 互联网技术可以降低农户的劳动成本、增加市场或农业技术

4、信息的可得性 对优化要素资源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着积极影响 有效增加了农业收入 在非农生产方面 互联网使用可以拓宽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渠道 提高农户非农就业率 延长工作时间 提高农户的工资性收入 同时也为农村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 激发农户的创业热情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从而显著增加其生活幸福感还有学者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年 国务院印发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提出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可见随着我国数字乡村、数字经济的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互联网作为影响农户生计活动的重要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 提高农民对互

5、联网的认识和互联网使用意愿对推动建设数字乡村目标顺利实现、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 年第 期二、数据说明及变量选取(一)数据说明本研究选择了四川省和陕西省共 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域 于 年 月至 年 月开展了两轮实地调研 第一轮调研为 年 月至 年 月 样本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首先 以自然保护区为初级抽样单位 根据保护区所在位置和等级 在四川省、陕西省分别选择了 个和 个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 其次 在每个样本保护区内、外分别选择两个较具代表性的村庄 最后 将每个村的农户按人均年收入水平进行排序并分为两组 每组随机抽取 户农户进行调查 共调

6、查 个村 个农户家庭 第二轮调研成功追踪到 个固定农户家庭 调研人员通过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农户一对一访问以及与村干部座谈的方法获得一手调研数据 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含家庭人口特征、农林地特征、行为认知、生产经营活动、保护成本收益等 户主是主要访问对象 户主外出情形下对其配偶或年满 周岁的家庭成员进行访问 调研结束后 调研组成员对每份问卷进行了 次交叉检查 在剔除无效样本以及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后 最终得到有效数据 份(二)变量选取.被解释变量选取“是否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使用频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居住地位置、保护区管理和互联网特征五类 其中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户主的

7、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身体健康程度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年收入和非农收入占比 居住地位置主要包括居住地位置和村庄到县距离 保护区管理选取是否参加保护区培训作为评价指标互联网特征选取网络信号作为评价指标变量具体赋值说明及基本描述性统计见表 三、模型设定(一)农户使用互联网模型的二元 模型分析表 变量说明及样本描述性统计表变量名称具体含义赋值及说明均值标准差被解释变量使用选择是否使用互联网是 否 使用频率互联网使用频率网费支出“元”“元”“元”“元”“元以上”解释变量 个人特征性别男 女 年龄周岁 受教育程度年 身体健康状况残疾 重病 长期慢性病 一般 健康 家庭特征家庭年收入元(取对数)非农收入

8、占比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居住地位置居住地位置保护区外 保护区内 村庄到县距离千米 保护区管理是否参加保护区培训是 否 互联网特征网络信号信号强且稳定 信号强但不稳定 信号一般且稳定 信号一般且不稳定 信号弱但稳定 信号弱且不稳定 本文选取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为被解释变量即当第 个农户有使用互联网经历时取值为 否则取值为 被解释变量为典型的二分类变量 因此采用二元 回归模型对农户互联网使用意愿进行回归检验 公式如下:()()()式中 为农户 选择使用互联网的概率 为常数项回归系数 为待估参数 为各项解释变量相应的二元 模型表示为:()式中 是农户使用互联网的概率与未使用概率之比 为回归截距项

9、分别为相应解释变量 的回归系数 为了反映乡村振兴战略 年第 期 某一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弹性 本文还进一步计算了变量的边际效应系数(二)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多元排序 模型分析本文选取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为被解释变量以问卷中“网费支出”这一问题作为互联网使用频率变量的表征题项 农户月均网费支出越高 则表明其互联网使用越频繁 将网费支出为“元”、“元”、“元”、“元”、“元以上”的农户分别赋值为、被解释变量为典型的排序变量 因此采用多元排序 模型估计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假设农户的真实上网频率为 赋值后的上网频率为 由于 不可观测 本文通过临界值的设定将可观测的 用真实上网频率为 来表示 具

10、体选择规则为:如果 如果 如果 如果 如果 其中 为待估的阀值或切点()形式如下:()()()式中 为回归截距项 分别为相应解释变量 的回归系数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实证结果.农户使用互联网模型的二元 模型分析根据调查结果 有 的农户使用互联网 的农户未使用互联网 表 报告了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整体上 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居住地位置和互联网特征对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个人特征中 年龄对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与年龄较大的农户相比年轻农户具有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更容易接受网络 受教育程度对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受教育程度高

11、的农户思想和视野更为开阔 对学习、掌握互联网的成本也就更低 更容易掌握互联网使用方式 因此越愿意使用互联网家庭特征中 家庭年收入和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具有正向效应 其中 非农收入占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越愿意使用互联网 这可能是由于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的家庭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就越多 更容易接触、学习使用互联网居住地位置特征中 居住地位置对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表明居住地位于保护区外的农户更愿意使用互联网 这可能是由于居住地位置位于保护区内的农户信息获取相对更加闭塞 对互联网等新兴事物的了解和需求更低在保护区管理变量中 是否参加保护区培训没有

12、通过显著性检验 但回归系数为正 表明参加保护区培训的农户对互联网使用具有一定正向效应互联网特征中 网络信号对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且边际系数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所在村庄网络信号越强、越稳定的农户使用互联网的便捷程度越高 因此网络信号越好的农户越愿意使用互联网表 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的回归结果变量类型具体含义回归系数标准误边际效应 统计值个人特征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身体健康状况 家庭特征家庭年收入 非农收入占比 居住地位置居住地位置 村庄到县距离 保护区管理 是否参加保护区培训 互联网特征网络信号 卡方检验 的似然值 .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多元排序 模型分析根据调查结果 在使用

13、互联网的农户中 有 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等级为 即网费支出在 元之间 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等级为 即网费支出在 元之间 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等级为 即网费支出在 元之间 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等级为 即网费支出在 元之间 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等级为 即网费支出在 元以乡村振兴战略 年第 期上 表 报告了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整体上 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居住地位置和互联网特征对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在个人特征中 年龄对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具有显著负向效应()表明年龄越小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 受教育程度对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

14、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 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触网频率越高在家庭特征中 非农收入占比对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家庭非农收入占比更高的农户更需要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而非娱乐 互联网使用频率更高在居住地位置特征中 居住地位置对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表明居住地位于保护区外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 这可能是由居住地位于保护区外的农户与外界联系更加频繁所导致的互联网特征中 网络信号对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具有显著负向效应()这可能是因为良好的网络信号稳定能为农户提供更加稳定的上网环境 因此网络信号越好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表

15、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回归结果变量类型具体含义回归系数标准差 统计值个人特征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身体健康状况 家庭特征家庭年收入 非农收入占比 居住地位置居住地位置 村庄到县距离 保护区管理是否参加保护区培训 互联网特征网络信号 卡方检验 的似然值(二)稳健性检验为了验证模型估计结果稳健性 本文采用 检验对结果进行重新估计 表 报告了检验结果在验证农户使用互联网意愿影响因素时 年龄、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占比、居住地位置和网络信号对农户互联网使用意愿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和 模型显著性以及作用方向未发生明显变化 表明本文研究结果可靠表 稳健性回归结果变量类型具体含义回归系数标准误边际效应 统计值

16、个人特征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身体健康状况 家庭特征家庭年收入 非农收入占比 居住地位置居住地位置 村庄到县距离 保护区管理 是否参加保护区培训 互联网特征网络信号 卡方检验 的似然值 五、结论及政策启示在我国数字乡村、数字经济的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 本文利用 年和 年于四川省和陕西省实地调研的数据 建立二元 模型和多元排序 模型 实证检验了保护区周边农户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 调查样本中 有 的保护区周边农户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使用比例较高 第二 调查样本中 有超过一半的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等级小于或等于 保护区周边农户互联网使用频率仍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第三 年龄、受教育

17、程度、非农收入占比、居住地位置和网络信号是显著影响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共同因素 而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村庄到县距离和是否参与保护区培训变量则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 改善保护区周边地区基础设施 继续贯彻落实“宽带乡村”战略 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加快宽带、信号基站、网络运营商服务网点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降低互联网使用成本 第二加大对保护区周边地区农户的培训力度 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 实施农民网络素养提升工程 帮助农户掌握互联网操作的基本知识 引导农户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商务价值 提高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利用率乡村振兴战略 年第 期 参考文献

18、:冯大威高梦桃周利.互联网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来自家庭微观调查的证据.中国经济问题():.张正平卢欢.数字鸿沟研究进展.武汉金融():.尹志超蒋佳伶严雨.数字鸿沟影响家庭收入吗.财贸经济():.谭燕芝李云仲胡万俊.数字鸿沟还是信息红利:信息化对城乡收入回报率的差异研究.现代经济探讨():.黄漫宇窦雪萌.城乡数字鸿沟会阻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经济问题探索():.支磊.“互联网 ”背景下传统农业的发展路径.江苏农业科学():.闫迪郑少锋.现代通讯技术使用对农户要素投入的影响 基于山东省寿光蔬菜种植户的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张旭亮史晋

19、川李仙德等.互联网对中国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应.经济地理():.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中国工业经济():.刘晓倩韩青.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对收入的影响及其机理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农业技术经济():.周冬.互联网覆盖驱动农村就业的效果研究.世界经济文汇():.赵羚雅向运华.互联网使用、社会资本与非农就业.软科学():.刘生龙张晓明杨竺松.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马俊龙宁光杰.互联网与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财经科学():.周洋华语音.互联网与农村家庭创业 基于 数据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赵一凡.乡村振兴背景下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居民生活福祉 基于 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江汉学术():.张晓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财会月刊():.宋晓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财经科学():.孙华臣杨真张骞.互联网深化与农户增收:影响机制和经验证据.宏观经济研究():.吴佳璇闵师王晓兵等.互联网使用与偏远地区农户家庭生产要素配置 基于西南山区农户面板数据.中国农村经济():.(责任编辑:李韵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