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课标相关的要求: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的互化目标: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评价任务:任务1、小数是怎样产生的?任务2:小数的计算单位。任务3、小数的计算单位间的进率任务4、对同学的粄演情况作出正误判断,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教学步骤环节一、学案自学填空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
2、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环节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3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3、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
4、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概括: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环节三、巩固发展1填表格: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2)35克=0.35千克(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0.9 0.09 0.0359环节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环节五、独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