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才能善用“大思政”,讲好“大道理”呢?为此,本刊特开设“大思政课”建设栏目,在新学期开学之际,邀请苏豪珍、王继敏两位中原名师,携手开封、濮阳、平顶山等地的青年思政课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善用“大思政”、讲好“大道理”的理念和实践,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落实、落细、见效。主动破解困境,实现专业成长开封市第十三中学朱宪纲濮阳外国语学校陈慧君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总会不断遇到新问题,通过不断的反思、学习、调整,以实现专业成长。具
2、体到思政课的教学,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有关于职业发展的,也有关于课堂操作的。“面对教学改革无所适从,缺少权威性的引领,从而引起职业效能感逐渐降低”,就是问题之一。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与状态,和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比如,在讲授中流砥柱一课时,需要讲述年代久远的历史。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在日常学习或研学活动中有所了解,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并不深人,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也就不会积极。面对此类困境,我们青年教师虽然没有老教师经验丰富,但一定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主动打破困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去思考、去解决,实现从课堂的主角慢慢向课堂的组织者、向导的角色转变。首先,我们要坚持学习,学习是成长的最佳途径,通过学习可
3、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创新教学设计。其次,我们要坚持走近教育对象,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困惑,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做到课堂真正为学生服务。最后,我们要坚持反思,比如坚持手写教案,在每一篇教案后写一写教学反思,并对现有教学设计进行再思考、再优化,不断在每一次的反思中提升自己,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青年教师眼里的“大思政课”,是以多维度评价为导向的一它要求思政课教师是多面手,能引经据典,贯穿古今;能从社会大课堂的细微之处着手,讲授人生哲理;能让实践活动如活水般激活课堂,促进学思行结合。它要求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学科素养实现全面提升,实现德智
4、体美劳全面发展。“大思政课”建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积极主动地逐步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时,青年教师应该认识到,专业成长上“磕磕”2023年第9 期21在所难免,急不得、躁不得,需要清楚以下几点一第一,青年思政课教师期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对于自已的专业成长要求也很迫切,容易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这其实不利于长期稳定的专业成长。第二,青年思政课教师对于专业化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在提升自已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往往容易出现没有明确目标和可行规划,甚至陷入迷茫。第三,青年思政课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也会拥有学科外的身份,比如班主任、社
5、团负责人等,需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时间和精力会被分散。当管理压力较大时,会出现无暇顾及专业成长的现象。第四,在“双新”背景下,思政课也需要不断创新。这要求青年教师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愿意创新、敢于创新。总之,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教材的选择、处理和开发”“教学设计与校情、学情和谐统一”这一系列问题需要青年教师真正沉下心来去思考、去突破。将“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濮阳市实验中学王继敏“大思政课”建设,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致力于培养信仰坚定、素质过硬、本领高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
6、推进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思政教育氛围。同时,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一一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大思政课 以育人为中心,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人教学过程。在育人方式上,“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从过去以听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注重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要把一堂堂思政课“烹制”成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想“美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人手。1.建立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思政课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关注,引导他们思考社会现象与价值观念的关联,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而引发思考和分析。2.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认知。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困惑和真实经历,并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例如,在讨论网络安全与道德的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在网络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引发他们对网络行为的思考,并从中抽丝剥茧,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3.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升22河南教育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