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3175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民间文化论坛2023 年第 3 期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赵承信 著 熊诗维 岳永逸 译 摘要 为了给燕大师生提供新的田野点,并对中国农村社区开展社会学调查以收集中国村庄的基本资料用以后期的比较研究,燕大社会学系于 1939 年将平郊村建成为“社会学实验室”,把社会学课堂开设到了田野现场。基于互惠原则,前往调研的燕大师生与平郊村村民始终维系着良好的田野关系。为展现一个村庄居民在解决共同问题时的协作方式与合作进程,燕大师生对平郊村的家庭、经济生产、社会秩序、宗教信仰、社会发展变迁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婚姻、经济交换、政治组织和城市化进

2、程等诸多力量的影响下,平郊村村民的协作范围逐渐超越传统的家庭和村镇,但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仍然有着强大的惯性。关键词 社会学实验室;平郊村;社会协作;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23)03-0026-18中国有句谚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尽管对这句话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它可能是一个警告:防止邻里间开展的必要合作变成对邻里事务的干涉。在如一个中国村庄那样小而密集的社区(community),这确实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尽管往往很难遵守。本文分析的是,北平郊区农村居民用以解决他们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社会协

3、作。a因此,这并非有关中国家庭的研究。但在中国,家庭就算不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一定是最基本的社会 作者简介 赵承信,广东新会人,社会学家、人口学家。译者简介 熊诗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2021 级博士研究生;岳永逸,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重大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演进和本土逻辑”(22XNLG09)阶段性研究成果。*原 文 出 处:Ch eng-Hsin Chao,“P ing-chiao-tsun as a Social Laboratory:The Process of Social Cooperation in the S

4、olution of Similar and Common Problems of the Population of a Peiping Suburban Village,”The Yenching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Vol.IV,No.1(1948),pp.121-153.这篇论文完成于 1941 年 11 月,计划作为关于同一村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系列论文的介绍在本刊发表。整个研究计划是由纽约洛克菲勒基金会通过其中国农村重建项目资助的。日本在 1941 年 12 月 8 日袭击了珍珠港,燕京大学被迫关停。实际上,所有收集到的田野资料都遗失了,但学生们的

5、学位论文保留了下来。战争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结束,同年 10 月10 日燕京大学重新开张。田野作业(field work)也渐渐恢复。因此,本文是对为期两年零六个月的田野作业的总结。增加的附录二,“关于战后进展的说明”,是对这个研究计划后续的记录。平郊村是北平西北方向约 7 英里的一个村庄。早在1939 年 7 月,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师和学生就在该村庄开展了覆盖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社会学田野调查。田野作业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且仍在继续。家户的数量,即以家庭为核心,包括非家庭成员的家户,从 58 到 62 个不等,户均约 5 人,男女性别比是 130:100。具体方法参见附录一。a

6、有关物种进化中的合作原则,最经典的论述是克鲁泡特金(P.A.Kropotkin)的互助论:进化的一个要素(Mutual Aid,A Factor of Evolution,London,1902)。近来,梅(M.A.May)和杜布(L.W.Doob)在竞争与合作(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New York,1937)中,尝试对这一主题进行系统论述,且特别关注到文化与人格。在初民的竞争与合作(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 Primitive Peoples,New York,1937)中,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

7、d)等人对初民采用了与之相同的观点。27单位之一,a探究家庭作为社会协作单位之一的重要性,是有价值的。接下来只讨论村民的一些重要问题。另外,可能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文不打算根据人们的问题和需求,对其制度性的活动形式进行分类。b饥饿到目前为止,村民们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广义上的“饥饿”(hunger)。c为了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作为最基本的协作单位,家庭立即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我们知道一个新生儿需要母亲喂养 1 到 3 年。在母亲分娩后,根据不同情况需要由她的婆婆、丈夫或长女照顾 10 到 30 天。d自然,所有的家庭成员共享同样的物质资源,男性和老人会得到其中更好的部分。如果有雇工,他们

8、也会被当作家庭成员一样对待。这种家庭成员与非家庭成员住在同一所房子里,并且在同一个桌上吃饭的单位,就是我们所谓的家户(family-household)。e家户成员共同准备伙食。做饭及相关劳作由儿媳负责,必要时婆婆会适当监督。在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里,这类工作都属于妻子,有时长女会帮忙。在平郊村,没有男性不能做饭的禁忌,丈夫做饭有时可能比妻子做得还好。但即使有时间做饭,丈夫们也宁愿闲着。为了吃穿住用,人们必须工作。家庭的成年男性不参与准备食物和制作衣服,但他们必须赚钱购买这些消费用品。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年迈的父母和其他家眷。商业主义还没有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然而村民们已经深刻意

9、识到金钱的力量。村庄里有一半的家户将农业作为维持生计和物质满足的方式,另一半的家户则需要到 1 英里以外一个镇f上的毛纺厂里当非技术工人,在家从事手工业,做点小买卖,或者靠继承家产生活。g村里有个非常富有的家庭。这家人拥有村里一半的耕地,家庭成员有的在北平城做大买卖,有的在外地城市工作。h除了这家,还有两家,一家有农场,另一家没有农场但在城里有生意,尽管规模不大。在其他家庭中,只有七个人有职业或为政府工作,但职位很低。a Kulp II,Daniel Harrison,“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The Sociology of Familism,New Yor

10、k,1925.索罗金、齐默尔曼和加尔宾关于“家庭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制度,家庭主义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关系”的认知,参见 Sorokin,Zimmerman and Galpin,“A Systematic Source Book in Rural Sociology,”Vol.II,Part ,Chapter X.Minneapolis,1931.b 孙末楠(Sumner)和凯勒(Keller)曾经尝试过这样的分类。参见The Science of Society,New Haven,1927。c “饥饿一词在这里得到了拓展,不仅指该词原有的特殊含义,还指缺乏感,即由于身体能量保存或恢复不足

11、,而随之产生的有相关或衍生出的不适感。身体的主要物质需求有二:一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的食物,二是衣物和其他庇护方式为身体提供的保护。在此,饥饿被认为是一种妨碍人们获得满足的身体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会激励人们追求物质的富足。”W.G.Sumner and L.G.Keller,The Science of Society,p.22.“对食物的渴望是人类最重要的需求,而对住所和衣物的需求则不是那么迫切。每个人都渴望吃饱穿暖、住上好房子、过上富日子。为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用这些需求中最为突出的需求,即饥饿来命名。”A.E.Ayau,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Hunger and S

12、ex,Cambridge,1939,p.17.d 在在一个野蛮部落的饥饿和工作(Hunger and Work in a Savage Tribe,London,1932)中,理查兹(Audrey I.Richards)对营养的社会学含义进行了非常有趣且重要的分析。在平郊村,营养的社会学研究当下也在进行,但本文并不打算探讨该问题的细节。e 家户是我们在村庄进行人口普查的单位。一户只有一种经济管理方式。寺庙、商店或学校也被称为“户”。一户以一个家庭为核心。f 指清河镇,火车站也设在这里。译注g 我们已经收集到土地利用的数据,希望有一天能公布这些数据。h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富有的家庭隔绝于村里其他

13、家庭。直到最近,我们才和这个家庭的成员有了更密切的接触。我们期望能对这个家庭开展个案研究。相关研究参见刘秀宏:前八家村之徐姓家族,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7 年。译注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28民间文化论坛2023 年第 3 期对平郊村村民们来说,与乡镇和城里居民的交换十分重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家庭需要从集镇上a或者村里的两家商店购买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村里的这两家商店则从北平城和清河镇采购其商品。农民们将非食品类产品和优质谷物卖给距离最近的清河镇上的收购者,再购买劣质谷物自己食用。经济因素使村民们接触到许多陌生人。为了

14、谋生,他们需要与之合作。有不少家庭仅为自己的消费而生产,但这些家庭也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购买农具和其他必需品。这段时间物价波动大。对此,村民们,尤其是农民,有了许多顾虑。债务人不好当,债主更难做。多年以前,一个债主将一大笔钱借了出去。在还给他的时候,这些钱票却不值钱了。聊天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经济不稳定。村民们感受到来自比家庭和村庄更大世界的压力。为了解决其温饱,这一压力必须纳入考量。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在竞争与合作中败下阵来。这并非因为他们缺乏合作精神,而是因为他们的生产量不足以交换。平郊村可能曾有过经济的自给自足,但是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仅仅为自己的消费而生产是不够的。对一个农民来说,理想情形是

15、生产量既能满足自身所需,同时剩余部分能换得其他必需品和预留物资。然而,村里没有一个家庭只种植经济作物。对小规模农业而言,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农民发现了一个比他所在的家庭和村庄更大的世界。一旦被这个更大的世界打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家里寻求安慰和鼓励。性比饥饿虚幻,但比饥饿浪漫的是性欲。在平郊村,性是不允许在公共场合谈论的。从表面上看,这一矜持的原则似乎得到很好的遵守。因此,外人很难看到村民们亲密的性行为以及他们对性的兴趣。尽管如此,当一个调查者被村民们视为朋友后,他总会听到有关性话题的闲言碎语。平郊村的民众仍然认为,男女应该区分开来,但实际上村民们并不会严格遵守这种区分。在六岁以下,男孩、女孩

16、的交往十分自由。从十岁开始,女孩子的成长变得更严肃。对于她们及其父母来说,贞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常的结婚年龄从 18 岁到 24 岁不等,女性结婚会比男性早。在村民的意识里,婚姻与其说是为了肉体上的满足,还不如说是为了传宗接代。b同时,婚姻也是唯一被社会认可的男女同居形式。这对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大事。依照传统,婚姻是为了合两姓之好。在择偶方面,中国人遵循异族通婚的原则,即同族同姓的两个人不能婚配。平郊村的人也遵守这一原则。在平郊村,有不同族姓的家庭。然而,很难解释为什么只有一个家庭的儿媳妇来自本村。似乎所有的家庭都希望为自己

17、的儿子找一个外村的媳妇,也希望能把自己的女儿嫁到外村。不过,姻亲关系的范围被限制在 10 英里内。由此可知,村民们确实希望他们的亲戚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a 有关村庄与城镇关系的更多内容,请参见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ork,Yenching University,Ching Ho:A Sociological Analysis,1930;黄迪:清河村镇社区,社会学界第 10 卷单行本,1938 年 6 月。b “性欲主要由肉欲组成;其次是精神上对爱、尊重和陪伴的渴望;第三是对繁衍后代的渴望。”A.E.Ayau,The Social P

18、sychology of Hunger and Sex,p.61.在平郊村村民的意识里,这三个要素的顺序刚好相反。29平郊村并没有特别偏好交表婚。女孩嫁给父亲姊妹的儿子通常会受到两家的欢迎,而女孩与母亲兄弟的儿子结合则会遭到反对。在交表婚中,女孩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的流动似乎遵循着单向行进的原则。可以说,没有反向的。一般来说,婚姻由媒人安排,媒人可能是两家的亲戚或朋友。人们很少雇佣专门的媒人。一旦安排好了,两个家庭就会咨询风水命相师,以确定是否有“承继”的障碍阻止两家的结合。实际上,婚礼对整个村子来说是件非常重大的事。仪式精心准备的程度与家庭的经济能力成正比。一个富裕的家庭若是举办了简单的婚

19、礼,会被村民们看不起,但一个贫穷的家庭若是举办了一场精致的婚礼,也会遭到人们更多的批评。这其中的原则是,一个人需要在其所处的位置按照人们的期待来行事。人们很少会发出参加婚礼的正式邀请,但村民们和近亲很早就会得到消息。事实上,在婚礼的筹备阶段,亲朋好友经常被邀请来帮忙。例如,为新娘、新郎做结婚礼服以及为其他家庭成员做衣服。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也可以参加婚礼,只要送礼,他们就会被邀请享用婚礼晚宴。结果,对所有人来说,婚礼都是一件乐事,因为一个人得到的可能比他付出的多。在新婚之夜,新郎和新娘始行房事。在此不久前,新人处于“求爱期”时,丈夫会主动提供有关家庭成员的信息,并将重要的家庭规则告诉其配偶。无论是

20、两个家庭的成员还是新婚夫妇,都认为第一次性行为非常庄重。这一行为将证明新娘的贞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两个人及其后代未来的幸福,也决定着通婚的两个家庭未来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任何人都不允许在婚前发生性行为。而且,任何婚外性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同。据说几年前,一个农民的女儿因为与家里农场的雇工发生了关系,而被迫嫁给了他。也有人说,有些女孩因为失去了贞操而被嫁到了贫穷的家庭。公公和儿媳之间的风流韵事一直流传着。据说,当儿子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时,挑逗性强的儿媳就会接近她们的公公。在此类故事中,公公对此总是难以拒绝。也有传闻,不同家庭的年轻男女之间也有风流韵事。当然,这些传闻很难核实。

21、村民们讨厌成为被八卦的对象,却似乎很喜欢闲聊别人的私事。在双重道德标准下,未婚女性想要获得性满足非常困难。但对于女性来说,婚姻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性满足,不如说是为了经济保障。她们会小心翼翼地守护其贞洁,以便能嫁给经济条件富足的家庭。男性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在婚前可能无法获得性满足,因为其在村里的行为受到严格的监督。但是他们知道,他们可以花钱在市镇、路边和城里找到妓女。然而,平郊村这样的事少之又少。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村民们更愿意让他们的儿子早点结婚。总的来说,在平郊村,丈夫们过着正经的生活,仅有少数经济富裕的人会纵欲。据报道的案例看,只有不到 5 个人有小妾,也仅有 2 到 3 个人常去嫖妓。从

22、生理上来说,性欲的满足只需要两个人。然而,在人类社会中,性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习俗要求性关系必须得到群体的认可。a如前文所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联结。而且,两个人的婚礼是社区事务。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两性关系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在平郊村,a 到目前为止,社会学视角下的性生活研究,最有意义的属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参见 Bronislaw Malinowski,The Sexual Life of Savages in North-Western Melanesia,An Ethnographic Account of Courtship,Marriage,and Fam

23、ily Life among the Natives of the Trobriand Islands,British New Guinea,1st edition,London,1929,third edition,1932.也可参见其更早的著作,Sex and Repression in Savage Society,London,1927.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30民间文化论坛2023 年第 3 期两性关系的制度化是深远的,以至于肉欲被掩盖了。性欲的满足涉及更大群体的合作,而不仅仅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与两个人的结合。社会秩序只要人类

24、采取间接的方式来满足其物质需要,只要人类性欲的满足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生理结合,那么在人类之间的政治关系的秩序就不得不维系。前文已表明,两性的正式结合需要得到社区的认可。物质资料和服务的交换是人类消除饥饿的重要间接方式,这些交换也需要一套制裁规则。a因为规则和秩序如此重要,本文才用一个独立的章节来探讨。b在行政上,平郊村归北平市管辖。在很大程度上,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取决于北平市政警察的职能。过去很多时候,当警察机构被制约或破坏时,村民不得不逃到城里避难。有时候,警察会逮捕一些人,因为怀疑这些人加入了偷盗附近地区满族贵族陵墓珠宝的犯罪团伙,或者是怀疑他们制作海洛因、鸦片,或是从事其他犯罪行为

25、。根据在实践中细微调整的市政规定,最小的行政单位是:十户一甲,十甲一保,四保组成一个连保。包括北郊的警区,共有 23 个连保。连保系统主要是为了协助警察维持秩序。保甲的负责人由市政府的警察局任命。平郊村有 6 个甲。非常奇怪的是,其中一个甲长在村里没有惯常的住址。这一点警察也未注意到。保长是平郊村的居民,但他负责的地区大于平郊村。在保甲制实施以前,村民们应该有地方自治组织,因为北郊地区被细分为了坊和里。坊里制已经被废除有一段时间,近来又重建起来,与保甲制并行存在。坊和里的负责人由市长任命,协助市政府收税、修路和其他建设工作。里长是平郊村的居民,负责约 50 户。巧合的是,这个里长刚好也是甲长。

26、此外,还有“爱护村”和“地区分会”两个系统。平郊村有“爱护村”的负责人,他同时也是保长,并对一个日本军官负责。这个日本军官在距离平郊村一英里远的清河火车站。地区分会直到最近才由新民会创制。新民会是平津政治区域中唯一的政党。它接管了连保对青苗的税收职能。只有少数村民关注这些政府机构。大多数村民既不关心,也不期望这些机构能带来什么好处。尽管如此,他们的生活却要受到这些政治组织的复杂体系的影响。村民纳税,或通过货币支付、或提供劳动服务,或两种方式都采用。这些政治部门的负责人并不认为从行政体制中获得职位是一种荣誉。责任落在他们身上,他们无法推脱。他们的时间大都用来履行这些职责。他们的责任很大,却无报酬

27、。实际上,保长的职位最开始由村里最富有家庭的成员担任,但他离开村子去城里待了几个月,以此拒绝任命。他有钱,可以这样做。村里的其他人该如何拒绝来自上级政府机关的提议呢?村民们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他们最不愿意在市法院提起诉讼。当有人犯了小错,所有的村民都会三缄其口。为了防止被警察发现,中间人会帮助村民给小官员送些薄礼。a “制裁反映着社会或社会中多数成员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有被认可的(积极制裁)和不被认可的(消极制裁)。”A.R.Radcliffe-Brown,“Sanction,Social,”in Encyclopaedia of Social Sciences,V

28、ol.13,p.531.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互惠原则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参见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London,1926;also his“Introduction”in H.Ian Hogbin,Law and Order in Polynesia,New York,1934。b 孙末楠和凯勒将“调节组织”(包括政府和法律)与“产业组织”置于“自我维护”(self-maintenance)之下。参见The Science of Society,Vol.I,New Haven,1927。31村民们之间不可能一直维持和谐的关系,会时不时发生一

29、些小矛盾。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因此,当一个村民出现了违反政府规定的“犯罪”行为,其他人则遵循不干预和不作为的原则。当同乡村民有不端行为,其他人会动员一切可能的方式悄悄地化解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观察到村内冲突事件。原则上,村庄领导人会让冲突悄悄解决。如果没有解决办法,诉讼则不可避免。然而,在村庄领导人心中,诉讼是非常不幸的事,他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村庄领导人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既要处理私人事务,也要处理公共事务。虽然他们遵循不干涉和不作为的原则,但他们总会被要求提供帮助。例如,当一个家庭的财产要分配给这个家庭的儿子们时,就需要一位年长且德高望重的人来帮忙,不管

30、他是不是这家的亲戚。因篇幅有限,无法进一步探讨法律和社会秩序问题的细节。a可以这样说,村民们并不了解法律,当然也很少犯罪。维系平郊村社会秩序的不是政府颁布的法律,而是习惯法的制裁。尽管家庭是秩序和管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单位,村民之间的流言蜚语等公共舆论的威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神圣秩序在平郊村,社会秩序的维护有赖于一种超越世俗的神圣力量。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军事打击,没有什么比社会人类学家所谓的如出生、结婚和死亡等“生命节点”(lifecrises)的纷扰大。除了这些生命节点,还需关注由“风水”造成的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生命节点和农业危机都可能打破现有社会结构中的平衡,因此需要一些方法来恢复这种

31、平衡。当所有世俗的方法都失效时,人们就不得不求助未知世界的神秘力量。他想要起死回生,就不得不依赖宗教。b小孩出生是一件喜事,但死亡率很高。父母忙于生活事务且他们的育儿知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非常担忧婴儿的生命安全。于是,就有了宗教救赎。许多巫术宗教性质的仪式会在特定时间段举行,以庇护孩子的生命安全,如出生后的洗三、百岁和周岁。即使当这些巫术宗教仪式都没成功,也不是神的失败,而是一个人的命。结婚也是喜事,但是新人也可能是麻烦制造者,他们的结合未必能得到神灵和祖先的认可。婚礼前、婚礼中和婚礼后都会有巫术宗教性质的表演。如前所述,在筹备婚礼之前,要先咨询风水命相师。在新娘进入花轿前,有特定的巫术

32、仪式来驱走恶灵。婚礼结束后,新郎会带着新娘到祖坟前,告诉祖先家里增加了一位新成员。疾病与死亡是人类的悲哀。当一个人生病时,其妻子或孩子除了寻医问药,还会去庙里在神灵面前烧香。死亡是场灾难,尤其是家庭支柱的过世。一个人去世时,他的远亲近亲、朋友和他姓村民都会纷纷赶来,分担这个家庭的悲痛。a 有关平郊村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论文正在写作中。参见沈兆麟:平郊某村政治组织,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0 年。译注b Bronislaw Malinowski,“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in Science Religion and Reality,edited b

33、y Joseph Needham,New York,1925,pp.19-84;A.R.Radcliffe-Brown,The Andaman Islanders,A Study in Social Anthropol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22.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32民间文化论坛2023 年第 3 期和婚礼一样,葬礼的精心准备程度同样与家庭的经济条件成正比。然而,所有家庭的仪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仪式的巫术宗教性质。必须通过仪式表演送灵,以确保灵魂能够从地狱到达天堂

34、。家属必须确保他们将不会被死者的灵魂侵扰。在田地里,水、风和害虫可能会破坏农作物。农民们可以控制部分外在风险,但仍有许多是他们无能为力的。到神也不灵验时,农民才会把一切都交给命运。农民的骡车和牲畜必须受到保护,以远离邪祟。一位农民,或他的妻子,或他的一个孩子,必须每年或每月定期在神灵面前烧香,感谢神灵保佑人的劳动、牲畜、马车和庄稼。平郊村有一座庙,但近些年没有举行集体敬拜。a这座村庙没有和尚。需要时,可以从邻近村庄的庙里叫来一个和尚。村子里许多神已经不再受欢迎了,但娘娘仍然起作用。妇女们向娘娘祈子,并祈求她庇护这些孩子们。一个家庭可以在家中供奉神灵。足够奇怪的是,仅有少数家庭有祖先牌位。祖先崇

35、拜在平郊村并不普遍。在所有的家神中,灶神最受欢迎。每家都有灶神,并且每个家庭都会在一年中特定的日子祭拜灶神。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家里要给灶神准备供品,以便他在玉皇面前说一家人的好话。根据我们的一项宗教调查,平郊村最盛行的巫术宗教仪式是对“四大门”神圣的黄鼠狼、狐狸、蛇和刺猬的敬拜。人们会在房舍的一角,为这四大仙家修建一个高 2 到 3 英尺、长 3 到 4 英尺、宽 1 到 2 英尺的小房子财神楼子。人们相信这些亦邪亦正的仙家会在村里游荡。他们不能被伤害和打扰。有时,其中一个或几个仙家可能会上身附体,通常被附身的是女人。这些仙家可以通过被附身者的嘴说话。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会修建财神楼子来取悦这

36、些仙家。有时候,这些仙家会要求他们附身的个体一直为其当差,而当差的这个人也就会以一个或多个仙家的名义给人瞧香治病。b据我们所知,宗教崇拜是“家务事”(familymatter)。c在某些情况下,如出生、结婚和死亡时,亲友也可以参加仪式表演。因此,从巫术宗教表演中,人们不仅获得了心理上的安慰,还获得了来自社会的安慰。当一个人在某个生命节点情绪失衡时,其亲人、朋友会与他一同为他祈祷。由此,群体情感和宗教敬拜给了他一种道义上的帮助,从而助力他战胜绝望甚或死亡。传承与变革平郊村的民众感受到了外部要求变革的压力,但比起求新,他们更加倾向于守旧。他们回首往事甚于展望未来。如果说传承性和创造性是文化发展的两

37、个维度,那么在平郊村,前者比后者更显著。a 即延年寺。在燕京大学学生关于平郊村的调研的学士毕业论文中,有的也称作“延寿寺”。陈永龄就专门研究了该庙在平郊村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以及庙宇空间、功能的现代性转型。参见陈永龄:平郊村的庙宇宗教,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1 年。译注b 有关“四大门”的论文正在写作中。李慰祖的学士毕业论文就是写的这个主题。该文数年后也有英文版发表。另外,除陈永龄的毕业论文外,马树茂的毕业论文也较多地涉及四大门。分别参见:李慰祖:四大门,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1 年;“On the Cult of the Four Sacred An

38、imals(Szu Ta Men 四大门)in the Neighborhood of Peking,”Folklore Studies,Vol.7(1948),pp.1-94;马树茂:一个乡村的医生,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9 年。译注c 敬拜的家务事属性,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的共识。参见陈涵芬:北平北郊某村妇女地位,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0 年,第 44 页;陈永龄:平郊村的庙宇宗教,第 14 页。译注33社会结构向来稳定,尽管现在变化已经开始。a虽然所有的生命阶段都涉及变化和传承,但在这一部分,我们只探讨教育的一般过程。b在家庭中,教育始于婴儿期。

39、当父母教孩子如何说话时,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将传承下来的社会文化教授给孩子。最初,最重要的教导者是母亲,而非父亲。大约在 6 岁左右,当婴儿期和幼年期一结束,男孩和女孩就会被分开。母亲仍是女儿最主要的教导者,但女儿开始与同龄或年长的女性群体有更多的交流。她逐渐学习成为一个女人,正如她母亲曾经有过的经历那样。c她不仅需要学会做饭和做家务,还要谨记女子的价值观,践行女德(femalevirtues)。掌握做家务的技巧并不容易,村里的女孩通过实践习得这一技巧。在家多年的学习,将使她能够胜任家庭主妇的工作。女孩子会因为会做家务和性格好而在村里闻名,而不只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这也会直接决定她婚姻的好坏。对于男

40、孩,父亲会渐渐从母亲那里接手教导工作。在一个农民的家里,无论父亲是否希望他的儿子成为农民,年纪小的儿子都要帮助年长的儿子干农活。渐渐的,男孩学会了使用农具,也了解到植物和庄稼的习性,还能辨别不同土壤的肥力。如果父亲希望他的儿子成为商人或手艺人,就会送他去上学。无论年纪大小,学习 2 到 4 年,让他识字、学会简单的算数和打算盘。在学校学习结束时,父亲会向亲朋好友打听,有没有经商的或作坊主愿意收他儿子做学徒。学徒生涯是艰难的。如果一个男孩聪明善良,他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娴熟的手艺人。在平郊村,好几个人有着这种经历。男性间的劳动分工早于女性。实际上可以说,在这个村子里,女性的劳动分工还没有开始

41、。平郊村有一所低、高年级都有的小学。它占据了延年寺建筑的一部分。这件事很有趣,可以视为村民庙宇崇拜转变的标志。学校教育是世俗的,而寺庙应该是神圣的。但也需要指出,这与宗教敬拜的世俗化并非一回事。d目前,学校有三名教师;一个是校长,他一直住在平郊村。第二个是学校从别处请来的教书先生,他睡在寺庙的一个房间里,和校长的家人一块吃饭。第三个是校长兄弟的女儿。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记录的学生人数从30人到90人不等。许多学生来自平郊村以外的村庄。因此,建在平郊村的这所小学,服务于更广的地域范围。学校的维护不是一个地方问题,但平郊村的村民比他村的村民更加上心。北平市教育局为这个学校提供财政补贴,本村和外村的

42、学生则维持其运转。学生之间、学生和校长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学生中很多是校长的亲戚。a “形成于比较稳定时期的民风(folkways)和德型(mores)进入到一个变革期。未能正确认识其关联性,会导致变革的困难。比较静态社会和动态社会,其区别特征有:经验、命运和历史必然性,过去和未来,老人和青年,权威、法律、道德、德型、时尚、礼仪、人性的压抑、个性化,种姓和阶层,情感和仪式,艺术、宗教,激进分子和保守派,乃至整个文化。”W.F.Ogburn,“Stationary and Changing Societies,”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XL

43、II,No.1,1936,p.16.b 张绪生调研的就是平郊村的教育问题。在石堉壬的调研中,同样涉及了平郊村儿童的性教育问题。参见张绪生:平郊村学龄儿童所受的教育,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8 年;石堉壬:一个农村的性生活,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1 年。译注c 玛格丽特 米德开创的初民教育的人类学研究在这方面非常有启发性。参阅Growing Up in New Guinea,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imitive Education,New York,1930;also 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

44、imitive Societies,New York,1936.d 需要说明的是,另一个表明延年寺功能世俗化的标志是,一个零售商店占用了其前殿。起初,村民们是反对的,但后来就接受了。学校校长占有这个零售商店很大的资本份额。34民间文化论坛2023 年第 3 期与城里学校一样,平郊村小学的课程和课本都极不理想。学校考勤并不严格,教学效率低下。集体大声朗读是语言和公民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当父母将孩子送到学校,他们想着老师会好好传授孩子知识和训练孩子性格。他们可能希望改变孩子的职业,但他们一定不愿改变村庄的习俗和制度。不管老人们是否愿意,这所学校一定在渐渐地将年轻一代引入更大的世界文化中。他们阅读

45、的课本没有任何关于他们自己村庄习俗的内容。他们不得不阅读具有外国人性格特点的人生故事。虽然非正式教育试图维持和传承文化,但学校教育可能会使年轻一代放弃他们父母的行为方式。另一个事实可以补充说明。一位三十多岁的学校老师是村里很有能力的领导者。他在村里村外都很活跃。每当官员给村民带来麻烦,无论这个官员是不是中国人,他都会帮助村民与之进行谈判。在家的时候,他更倾向于保留传统的方式,而在外时,他就会带领村民们采取新的活动方式。他是一个边缘人(marginalman),但他拥有完整的人格。a社会交往村民社会关系的亲疏因人而异。有些人比较健谈,有些人却不善交际。村里有社会接触和交流的圈子。有些交往是自发的

46、,有些则不是。领导人自然是社会导向和公共关注的焦点,但他们可能既有追随者,也有反对者。一些追随者更靠近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他的几乎不在社会交往圈内。b经过仔细观察,以下因素特别重要。最显著的因素是性别和年龄。上一节已经提到,性别是区分与结合的因素。一个成年男性和一个成年女性在街上碰到时,彼此间不会有太多交流。在公共场合,夫妻也不会有太多交流。两性之间的交流虽然没有禁忌,但男女双方都很腼腆。因此,男女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在平郊村,没有正式的年龄组别,但相对于孩童,成年人更寡言少语。小孩们独处时非常健谈,而在大人面前时,他们就非常安静,也不爱说话。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也难以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人类学家非常

47、重视亲属关系,将之视为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因素。c在平郊村,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是H家族。他们的房子聚集于一个街区,占据了村庄的中心地带。d所有H家族的人都是三个兄弟的后代,但这三个兄弟父亲的名字已经被遗忘。这三兄弟以下,一共有六代人。前三代中,只有一个人现在还活着。写这篇文章时,他已八十多岁。第四代人有一半还健在,第五代人仍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a 有关边缘人的概念,参见 R.E.Park,“Human Migration and the Marginal Man,”in E.W.Burgess(ed.),Personality and the Social Group,Chicago,1929,p

48、p.64-77;also Everett Stonequist,The Marginal Man,New York,1937.b 莫雷诺对社会偏好与社会群体有非常有趣且极具启发性的研究。参见 J.L.Moreno,Who Shall Survive?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Monography Series No.58,Washington,1934.c “没有什么比亲属称谓方式更能洞悉社会组织的亲密本质了”Notes and Queries on Anthropology,fifth edition,London,1929,p.66.“亲属关系意味着在一个社会中

49、个体间的关系系统,它一方面通过生育繁殖来确认生物结合,另一方面能够确认两个人性关系中包含的社会结合的合法性。从社会的角度看,婚姻和生儿育女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二者是亲属关系链中的两种类型。”Raymond Firth,We,The Tikopia:A Sociological Study of Kinship in Primitive Polynesia,London,1936,p.117.d 有关平郊村的区位结构的论文正在写作中。相关研究参见虞权:平郊村的住宅设备与家庭生活,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41 年;刘秀宏:前八家村之徐姓家族,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19

50、47 年。译注35村小学校长属于第五代人,保长属于第四代,这两个人是H家族的领袖人物。他们的关系很好。可是,不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里,校长都要服从他的远房叔叔,即这位保长。至于族里的其他人,他们明面上将彼此视为同族人,但在自己的家里他们就不这样说了。有些人甚至会在外族人面前控诉他的其他家族成员不是同族人,而将我们的调查员视为其朋友。中国常见的认干亲(co-relation)同样存在于平郊村。我们经常听村民说某某是某某的干爹或干儿子。所有的亲属名词在前面加上了“干”之后进行使用。干亲之间有着权利和义务。a干亲之间既无血缘关系,也没有姻亲关系。经由某种正式的仪式,两个人或两个家庭就可以成为干亲。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