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UNDREDSCHOOLSINARTS155艺术百家2 0 2 3 年第3 期总第1 9 2 期文章编号:1 0 0 3-9 1 0 4(2 0 2 3 0 3-0 1 5 5-0 6助推“三大体系”建设谋划艺术学科发展一“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综述徐智本(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 1 0 0 0 5)中图分类号:JO文献标识码:A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Three Systems and Pla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Discipline:A Summary of the“Seminar on the Developm
2、ent of Chinese Art in the New EraXU Zhi-ben(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Art,Nanjing,Jiangsu 210005)2023年4 月2 2 日至2 4 日,“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潘敏到会致辞。来自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近百人齐聚一堂,共谋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
3、大计。卢映川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对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出明确部署,为艺术学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艺术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学“三大体系”,是党和国家对文化艺术战线提出的重大使命和时代课题。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余年,广大艺术院校、科研单位和文化艺术研究工作者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研究领域全面拓展、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在艺术学“三大
4、体系”建设、艺术学科管理和研究、促进文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卢映川强调,面对新使命和新挑战,要着眼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大力加强艺术学理论和实践研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积极服务经济建设、民族复兴,持续推进艺术学“三大体系”建构;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贴发展实践需要,为促进艺术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作用,不断激发增强科研活力。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陶诚强调,在新形势下做好艺*作者简介:徐智本(1 9 8 5 一),男,汉,山东临清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艺
5、术百家杂志社编辑。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美学。HUNDREDSCHOOLSINARTS156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综述徐智本助推“三大体系 建设谋划艺术学科发展术科研工作,要准确把握艺术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及应用对策研究,持续发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引领作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作为中心任务,围绕“三大体系”建设,系统总结规律,认真梳理问题,明确发展路径,建立评价标准,切实担负起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时代使命。研讨会发布了艺术基础理论、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文化艺术综合等8 个学科的十年发展报告,邀请7 位全国艺术科
6、学规划优秀项目负责人作典型发言,上海戏剧学院在会上发出了“关于加快建设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倡议书”。在研讨会交流讨论环节,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四组围绕“三大体系”建设、新时代艺术学科发展等问题发表见解。这四组分别是“艺术基础理论、文化艺术综合”“戏剧、影视”“舞蹈、音乐”“艺术设计、美术”第一组专家学者分别就艺术学的学科定位、艺术基础理论研究创新、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建构路径,以及艺术文化综合研究的使命、公共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等问题展开交流研讨。1.艺术学的学科定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从现代艺术学制度与中国古典“文心”论传统相交融的角度阐释了“通向美感文心的中国艺术学科”。首先,借助于
7、来自西方的现代艺术学制度的镜鉴作用,重新激活和挖掘中国本土的源远流长和资源丰厚的艺术学传统遗产,例如“游于艺”“诗学”“诗文评”“诗教”“文心”等思想和理论,并探寻将其同已经有所中国化的现代艺术学制度实现相互融通的可能性。其次,在现代艺术学制度上重溯古典“文心”论传统,建构起具有“文心”论品格的中国艺术学科。最后,当前中国艺术学科发展面临的可能的任务之一,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下让以“美的艺术”为基石的现代艺术学制度、体制或体验与古典“文心”论传统之间实现当代融通。这种让现代艺术学制度与古典“文心”论传统相交融的状态,正是“美感文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对“三大体系”视野下“艺术科学”的学理定
8、位与时代价值作出分析判断。他指出应合理地将“艺术”纳人现当代学术研究与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改变游离于“科学”之外的“艺术”学科形象。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提出“艺术科学”,而不仅仅是“艺术学科”的概念,就是要在当下的“新文科”语境中凸显艺术学科的重要价值和清晰的学科身份。2.艺术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在建构艺术学“三大体系”的进程中需要传承好、发扬好中国古代文艺研究的优秀传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廷信指出,古代中国的文艺研究是围绕“人”而思考的,即使是对文艺作品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对“人”的存在和价值的思考基础上来进行的:古代中国的文艺研究是一种典型的人文主义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研究把文艺放在与天地并行的宇宙
9、空间中来思考,把人与文艺之间的关系作为文艺的本质问题来思考,把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作为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来思考:这种思考对象和方式形成了古代中国文艺研究的优秀传统。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夏波认为,积极推动中国艺术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基本理论创新。“三大体系”基本理论建设需要遵循现代化、中国化原则,认识“三大体系”建设的丰厚理论土壤和深刻内涵;遵循基本理论研究规律,实行多样化的课题资助及管理评价方式,应该根据个人化的研究特点来进行资助、管理、评价,方才更具有针对性。3.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构建路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列举中国美术学、中国戏曲学“三大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而指出新时
10、代中国艺术的“三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专家学者“跳出”某一学科、方向,以更加宏观的文化视野、更加自信的文化自觉更加客观审慎地对待每一个学科、每一门艺术;在综合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成果、总结不足,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求,着力构建中国艺术的“三大体系”。针对新时代艺术学发展的路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李小牧结合自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经验指出,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需要秉承唯实唯先理念,深人调查研究。新时代背景下,艺术学研究要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强调内容上、方法上的聚合与凝练,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
11、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有助于拓宽治学研究的HUNDREDSCHOOLSINARTS157艺术百家2 0 2 3 年第3 期总第1 9 2 期视野。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夏燕靖指出,发挥艺术学研究在人文学科中的作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发挥艺术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强调理论创新引领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重视艺术学科推广普及工作,加强艺术学科认知体系建构。要系统总结艺术学十年发展经验,在基础理论、交叉理论、应用理论三个方面构建学科体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黄宗贤认为,加强中国传统艺术重要理论范畴的当代性阐释与转换是
12、一个巨大的难题,有效转换的成果不多见。这就需要我们面对社会发展现实和艺术发展现实,创新艺术研究与书写的范式,同时处理好艺术理论与整体艺术史、主旋律与多样性的关系。4.学术使命、文化研究这一板块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化艺术综合研究的时代使命、公共文化、文化产业课题研究等问题展开研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蔚强调,文化艺术综合研究的时代使命在于解读实践、推动发展。其对“文化艺术综合”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第一,围绕文化和旅游部的重要工作实践,推进、拓展理论研究,包括文化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研究,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传播力研究,大运河、长城、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文
13、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数字经济时代下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等。第二,加强学科建设,构建立足于“三大体系”的中国文化艺术综合研究学科,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文化产业学、艺术管理学等。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以“公共文化与艺术学理论研究”为题表示,艺术学理论研究在推进跨学科研究进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的研究力度,创造艺术学理论研究新的增长极。前瞻性地开展与文化强国相适应的公共文化艺术场馆建设与服务研究,是艺术学理论研究更好发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支撑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艺术学门类有必要建立公共文化管理专业,构建面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已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艺术管理专业相辅相成,实
14、现学科体系对我国文化艺术主要领域的全覆盖针对文化产业领域课题研究,南京大学教授顾江建议:课题研究应响应国家大政方针和总体战略,应聚焦有意义的问题,积极推进课题调研和成果转换工作,应健全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相统一的考核机制,应结合人才体系和学科建设,做到学以致用,应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和延续性;课题申报机制应与时俱进,关注近十年国家社科基金的学科分布、立项项目、研究重点的动态变化。针对艺术学的应用政策对策研究,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杨舟贤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与解释研究相比,要更重视阐释研究;二是与基础化、通用化研究相比,要更重视中国化、时代化研究;三是与普遍研究相比,要更重视分类研究;四是与外部性研
15、究相比,要更重视内部性研究。三第二组专家学者研讨的话题集中在新时代戏剧戏曲的研究与学科建设,以及中国电影知识体系、中国电影民族表演体系及影视研究等方面1.戏剧戏曲研究与学科建设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认为新时代戏曲研究的基本转向和变化最明显地发生在戏曲研究中基本的学术取向和方法论,尤其是文献的发掘层面。现代形态的戏曲研究持续仅有一百多年时间,但是将戏曲文献的发掘与整理放在核心位置的现象,却是新时代才逐渐显现的,这是新时代戏曲研究最重要的特点。这里所体现的是戏曲研究逐渐从“义理之学”向“史料之学”的回归趋势。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就“新时代戏曲学现状及发展”作出宏观思考:整体上看,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16、仍然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且成果最为突出;国家非遗保护项目实施带来戏曲研究、戏曲观念的重要转折;戏曲整体研究和人工智能研究两者的结合有其必要性和前景;国际视野下的戏曲比较研究,需要通过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开展国际性的戏曲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建立戏曲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等手段,以更好地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针对戏剧戏曲文献提出了“梨园文献”的概念,倡议戏剧研究要从演剧的立场出发,跟舞台、演员、表演发生关系,主要包括文、音、图、像、档等方面,这样就能彰显戏曲的鲜活多元;因为艺术文献自有特色,所以要多从艺术学的角度考虑,而不能使之与文学、历史等学科的文献混为一谈;要以文献为基础,但
17、还要关注演剧的生态和场域,提出“演出史”这一课题概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探讨了构建“戏曲曲HUNDRED SCHOOLS IN ARTS158徐智本助推“亲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综述三大体系 建设谋划艺术学科发展艺学”“三大体系”的方略。首先要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研究方法,探索戏曲曲艺的发展规律,认识其艺术特征,总结其成功的创作经验;然后用这些理论成果指导戏曲、曲艺业界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创作出反映新时代并服务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在世界戏剧曲艺界,需要传播戏曲曲艺的理论、介绍经典作品、推广创演方法、吸引外国学者将戏曲曲艺作为
18、研究对象,提炼戏曲曲艺标识性的概念、术语并使之成为世界戏剧曲艺理论界、业界的通用语汇,被国际学术界接受,以不断扩大戏曲曲艺在国际表演艺术领域的影响力。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吕双燕对新时代中国戏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路径发表见解:构建具有完整性、民族性、现代性的中国戏剧学“三大体系”,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向度;打通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建立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学术视野与学术体系;深人研究作品,特别是要关注戏剧艺术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范畴规律等;坚持以艺术创作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基础。2.中国电影的体系建设与学术研究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以“主体性与知识论领域里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为题指出,在
19、中国电影及其知识体系建构的主体性、整体观和具体化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主体性问题。学界需要在知识论/电影知识论的前提下,超越一般知识层面的电影哲学与电影认知论,在对传统知识观和当代知识论的反思与重建过程中,秉持体用相兼、道器并重与知行合一的思维方式与中国文化兼收并蓄、兼怀万物的兼性智慧,结合海峡两岸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本土经验和生动实践,通过跨时空、跨文化和跨模态的中外比较与创造生发,从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与创新机制、评价机制五个层面展开中国电影及其知识体系建设,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增益中国电影中国性的信念强度,确证中国电影及其知识体系的主体性。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厉震林阐述了
20、“中国电影民族表演体系”的内涵。首先,中国电影民族表演体系既有主动性,也有被动性,主动性是基于中国电影表演的本土性要求,中国人演中国的故事,自然要有中国的表演气派;被动性是由于没有一套现成的科学而有效的中国本土电影表演方法,只能借助于外国的表演理论及其方法。主动和被动交织,在矛盾中发展。其次,电影史上已有丰沛的中国表演智慧和思想,许多表演大家都有重要表演观念表述,这既是一种表演美学的本土传承,也是构建中国民族电影表演体系的历史文献。最后,它由实践而来、有作品呈现并以理论得以阐释,已初步具备凝聚一种表演体系的条件,显示中国电影本土表演的价值观、精神等级、风度气质以及国别特色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认为
21、,新时代影视艺术研究的基本走向表现为:影视理论研究突出了“中国”特性,以“中国”为主体对象的转向彰显了研究者明确的本土立场与主体自觉;中国电影学派、共同体美学、电影工业美学三种理论倡导,被理论界高度关注并引发深度阐发。影史研究注重梳理中国影视早期发展历史,力图从尘封的历史文献中发掘凸显中国主体性的影视理论,更好地构建中国影视艺术的学术体系。同时指出影视理论与评论研究、学科专业建设、以国家重大影视科研项目为主导的影视艺术研究的成果与特色等进展情况。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兴国把艺术学研究(影视部分)放置在新时代大背景下,赋予“影视艺术学”新的属性和定位,就中国当代影视批评、新时代人工智能对影视艺术的影
22、响及伦理问题、新时代影视技术和艺术融合体研究等问题展开讨论。四第三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了舞蹈学、音乐学的“三大体系”构建、学术发展、研究方法等问题,为推动中国舞蹈、音乐理论本土化,建设中国特色的舞蹈学、音乐学提供建议1.舞蹈学的“三大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于平提出舞蹈学“三大体系”构建应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即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中国舞蹈学现状、舞蹈学学科体系建构与社会发展、舞蹈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舞蹈学“三大体系”构建继承性与原创性、舞蹈学研究的协同应对与集成创新、舞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舞蹈学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舞蹈学历史文化形态研究与艺术创造形态研究、舞蹈学基础理论研究
23、与应用对策研究、舞蹈学学域扩张与学理构建的关系。江西省文联原专职副主席、研究员余达喜研究员指出,当下学科体系研究观点不够集中,讨论也比较分散,理论体系还不够清晰,有些学科体系的构想是从教育机构设置出发的学科体系设计,而并非舞蹈研究的本体知识的体HUNDREDSCHOOLSINARTS159艺术百家2 0 2 3 年第3 期总第1 9 2 期系建构。他指出在舞蹈学学科体系的历史构建中,把跨学科理论贯穿始终有利于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海英思考了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背景下岭南舞蹈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素琴的“新时代十年舞蹈学研究方法论综述”围绕舞种和实践专业展开应用
24、理论的方法探索、舞蹈史学和舞蹈文化研究方法的探索、舞蹈学研究方法论的交叉尝试与本体方法论建构、舞蹈学研究方法论的“中国学派”建构四个方面考察新时代十年舞蹈学研究。学科建设视角下的研究将继续成为重点,将在贴近本体中走向职业化、系统化,从而推进舞蹈实践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理化。学界对中国舞蹈史、形态和文化的关注也将为中国学派的舞蹈学研究和三大体系”建构打下基础。针对与此相关的传统舞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我们将继续展开跨学科探讨。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周大明认为新时代为舞蹈研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从知识增量和理论创新的角度来看,“新时代舞蹈学研究”的发展表现为如下方面:非遗保护
25、成为全民共识,民族民间舞蹈研究得到大幅提升,中国古典舞研究扎实稳健,舞蹈学学科体系研究再次被提上议程。2.音乐学的“三大体系”建设与音乐学术发展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回望中国音乐学的萌芽、发展、建构历程,学界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共识,成为未来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化建构的重要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宏锋指出,首先,在“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理念贯穿下,中国音乐理论研究秉承民族音乐实践和自身数千年来优良传统,已形成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并初具规模的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型学科体系”和“应用型学科体系”。其次,从中国音乐理论学术体系建设看,其体系化建构是以学科发展
26、为基础而展开的。最后,话语体系建设应立足各分支学科学术发展前沿,从中提炼出反映学科现状的一系列术语、概念、范畴、命题、论断等,以此作为建构中国音乐整体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贾达群指出,音乐(作曲)理论音乐“三大体系”建设需要了解当今国际学界本学科学术发展相关情况,客观地认清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千年传统文化与百年现代文明的关系;需要重视理论研究自身的学理性、学术性、自洽性,将其与学科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联系起来,纯粹的实用主义是无法构建起“三大体系”的。浙江音乐学院院长、教授王瑞指出,中国音乐史学科不仅要研究学科理论和学术问题,还应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历史的立场,从大文化、大
27、艺术、大历史的视角重新解读和书写中国古代音乐史,并推动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阐释,推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重新书写与建构。进一步加强艺术学基础研究,重视基础理论构建,有组织开展科研,是解决艺术学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前提,是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基础,是推动中国艺术学学科创新和艺术创新的必由之路。针对音乐研究和学术问题,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教授杨燕迪聚焦“中国音乐学术发展”,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一,音乐学的研究整体图景比较碎、比较散,体系化建构显得不足,并且相互之间共享问题和思想也显得不足,音乐学界针对“三大体系”的整体理论思考没有形成气候和潮流。第二,音乐学界似乎对整个音乐创
28、作、表演和接受等重要实践环节的基础理论研究地不够、不足,这就有碍于理解音乐文化、音乐艺术、音乐生活的整体格局,有碍于在学理上透彻论述和认识音乐对于社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重大实践命题或理论问题。第三,音乐学的内部学科交流和外部学科交流均显得不足,需要贯彻“新文科”思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宋谨思考中国音乐研究十年发展及自主体系建设的问题,以及学科体系中学科及教科书缺项,音乐学中国化、主体性等基础问题。五第四组“设计”板块的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于新时代设计学的“三大体系”建设这一问题上;“美术”板块的专家学者则强调美术学、美术理论的民族特色与自主建设。1.设计学的“三大体系”建设苏州大学教授李超德明确
29、了设计学研究需要秉持的四个原则:从设计本身具有的多重属性科学认识设计学;从设计学和设计学科的认识视角看研究内容;从哲社研究主要任务层面把握设计学研究内涵;从“三大体系”建设的高度认识设计学研究。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张凌浩回应了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科建设的两个关键问题。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一是要扎HUNDREDSCHOOLSINARTS160“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 综述徐智本助推“三大体系 建设谋划艺术学科发展实深人推进艺术设计与美术等交叉学科体系及学科领域的建设;二是要立足时代场域,服务实践需求,培育艺术设计与美术新兴分支学科;三是要加强对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
30、当代总结与传承发展;四是要注重对新兴艺术设计与美术实践领域中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五是要根植本土,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彰显中国价值哲学的艺术设计与美术话语体系;六是要面向世界,加强针对全球问题的中国思考,争取并扩大中国艺术学科的国际话语权。如何更好发挥艺术设计与美术学科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助力艺术实践活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一是面向文化实践的重大、重点问题,以问题意识引领艺术设计与美术研究;二是以现实性、中国性、融合性研究助推文化艺术创新实践;三是通过跨文化的艺术设计与美术研究及实践有力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表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间指出,作为交叉学科的“设计学”应该成为未来设计学的主
31、流,而作为专业学位的“设计”则会慢慢退化成传统经典设计;设计话语体系主要不在高校,而在产业领域;大设计观里的设计学还涉及建筑、建筑学以及景观、环境艺术;要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手工艺、超设计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东华大学教授下向阳思考了数智化背景下新时代艺术设计“三大体系”建设。一是需要明确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和内涵;二是正确认识新时代艺术设计学术体系所面临一系列新场景、新工具、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在产学研互动和国内外交流中展现和提升新时代艺术设计的话语体系。北京大学研究员祝帅强调:“三大体系”仅针对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必须旗帜鲜明提出并建设“中国设计学”;“三大体系”是我们开展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脚手
32、架,必须且有可能“速成”;交叉学科设计学中,只有从属于艺术学的那一部分才属于中国当代艺术体系;关于“三大体系”的评价,需要有第三方学科及其方法作为评价主体。2.美术学、美术理论的民族特色与自主建设清华大学教授陈池瑜以“建构当代形态和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理论和美术理论”为题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艺术原理、美术理论和批评理论的创新研究,在继承中国古代艺术品评理论和2 0 世纪中国艺术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艺术理论、美术理论和批评理论的科研立项工作,较快地推进具有当代形态和民族特征的中国艺术理论、美术理论和批评理论的建构。同时我们要十分密切关注国内外当代艺术创作新的形式语言、新的材料和新的风格,
33、以及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潮,发现新的理论问题,开展艺术批评活动,回应创作中的重大问题,促进艺术创作向前发展,提出新的批评理论观点,建立新的艺术价值评判标准,构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话语体系,打破西方社会艺术理论和批评理论中心论,倡导艺术理论和批评理论的多元格局,向世界贡献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当代艺术理论、美术理论和批评理论的中国范式、中国体系和中国思想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编审尚辉作了“探索中国式现代美术学三大体系 自主建设发展的新路”的报告。对中国式现代美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与探索,仍须回到中国式现代美术的转型与实践中予以萃取和升华。中国式现代美术转型的鲜明特征无疑是建立
34、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方法,其学术体系应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文艺理论为灵魂,由此形成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创作方法兼及意象、写实、表象与抽象等多种表现方法的并存。这种学术体系所体现的创作方法,既在于以人民大众和现代人的社会价值实现为表现对象,也在于以满足人民大众和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审美需求为表现方法。百年现代美术探索已为中国式现代美术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积累了丰厚的实践案例,这正是美术学构建并完善“三大体系”之基础。一个具有主体意识自觉的民族,也一定会在这百年探索经验中提炼出中国式现代美术学自主发展的体系与道路。这次会议集中回顾研讨了艺术学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学科管理现状,发布了艺术学各学科十年发展报告,是对艺术学升为门类十余年来工作、成绩和问题的总结。同时,会议倡议加快推进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将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提倡的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理念延伸到艺术学领域。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共谋艺术学科未来发展,充分体现了艺术学人的学术自觉和使命担当。这次会议对于推进中国艺术学科“三大体系”建设,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艺术学,对于艺术学各学科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意义。(责任编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