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NEW SPORTSSMART CAMPUS SPORTS智慧校园体育终身体育培养理念的大学高年级体育课程设置探究文/马腾 大学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年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然而多数大学现行体育课程设置方案却没有在大学高年级开设体育课,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在大学高年级阶段体质健康状况下降。本文对大学生高年级进行体育教育的问题加以探讨,探究高校高年级学生持续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提出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程、授课形式及教学管理方法的构想。旨在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终身体育教育,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在高校
2、体育教育方面提供一些参考。终身体育;高年级;体育课程基金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2022 年立项课题”“五育并举”视域下大学体育四年不断线育人体系建设研究(MS2022273);北京服装学院 2022 年重点教改课题(ZDJG-2208)。作者简介:马腾(1971.01-)男,汉族,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单位:北京服装学院。1 张新萍,尚瑞花,武东海.完善人格培养动商高校“四年一贯制”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16.1 目的针对当前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方案以及大学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大学
3、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及其相应的模式。以实现高校体育的培养目标。2 方法2.1 文献资料法经过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资料查阅,获得了较多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北京高校相关的场馆设施状况,参照人均场馆面积标准,为大学高年级实施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行参考依据。2.2 访谈法对部分高年级目前坚持参与体育选修课的学生和高校体育教育专家就大学高年级开展体育课的看法进行访谈,以获取学生及教师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设想。3“终身体育”概念的界定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定位“终身体育”旨在通过重新审视体育的价值,以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文化水平和平均寿命方面的需求,并确保身心健康。终身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肌肉锻炼,更是一
4、种文化修养,它与个人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追求、社会交往以及道德品质密切相关,是一种深刻的生活状态。终生体育的概念源自对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视,并且能够为人们带来长远的好处。这种活动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内在需求,还能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运动,并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全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大学体育课程旨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他们提供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兼具有:提升学生体育认知与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能体质与身心健康;塑造学生健康人
5、格与坚毅品格等多重任务1。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改善的过程。通过系统的实践指导,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技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通过运用现有的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当前高校和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77NEW SPORTS4 研究结论与建议4.1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当前,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政策仅针对大学的初级阶段要求开设体育课,但到了高年级,体育课程变成了选修课,只有极少数学生会真正选择这门课程。许多大学的高年级和研究生已经放弃了体育课,他们的体育活动仅限于在课外时间主动参与。以北京服装学院2
6、018、2019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为例,2018级学生第三学年总合格率为81.6%,低于第二学年的85.1%,高于第一学年的80.3%;2019级学生第三学年总合格率为82.5%,低于第二学年的86.7%,高于第一学年的81.8%。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均与总合格率表现相同,低于第二学年高于第一学年。可以看出: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和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大学高年级学生无法继续接受体育教育和自我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导致他们因间断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而出现体质和健康水平严重下降的趋势。经对北京农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10所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表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
7、。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发现,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改进学校的体育协同育人机制,一些高校正在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期达成更好的效果。例如:“4+2+2”是清华大学的体育课程设置形式,它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每个学期均设有两门必修课、两门限选课以及两门任选课,旨在通过提供体育课程和任选课,帮助学生提升身心健康水平。课程贯穿本科14年级的全过程。在大一年级,体育课是必修课程,每学期1学分,每学期安排16周,每周2学时,旨在通过体育锻炼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大二年级,体育专项课在每学期16周内进行,每周2学时,每学期1个学分。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络进行课程选
8、择。在大三年级,体育课程不再受限制,每学期安排16周,每周2个学时,不需要学生获得学分,只需要学生达到合格标准即可。在大四的体育课上,安排16周的课程,每周2学时的时间,且不设学分。出于学生即将毕业,面临着工作与学习双重压力的考虑,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出勤率只要高于1/4就算通过。中山大学为全校本科生提供4个学分的体育必修课程,以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在大一和大二的4个学期里,全面开设体育必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大一每学期18周,每周2个课时,总共72个学时,可获得2个学分;而在大二的春秋两个学期,开设9周的体育课程,一学年总共36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大三和大四的
9、学生在春秋学期各开设9周的体育课,共计36个学时,获得1个学分。旨在通过三个不同的模块,即课堂授课、课余活动以及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考核,以期望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东南大学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开设体育必修课,包括基础课程和选修课。在大三和大四年级,开设必修的课外体育活动,每个班级有60名学生,由固定的教师提供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供体育必修课,其中大一、大三年级安排体育基础课和体育选项课,每学期32学时;大二、大四年级内容以体质健康测试为主,每学期10学时。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一、二年级的体育必修课程,每个学期的学习时长为2832学时。在三四年级,80%以上的
10、高校并没有开设体育必修课程,学生们主要通过选修体育课程和进行课外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由于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学生在大一和大二的前半年达到了最佳的身体素质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身体素质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显然,在积极提倡“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的今天,如何引导大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高校体育教育、高校管理者及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4.2 大学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的意义、路径及建议4.2.1 在大学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程的意义就高校体育教育而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大学高年级开设体育课,加强体育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都能坚持终身体育锻炼,扭转大
11、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下降的趋势,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现代社会的挑战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体育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努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挑战。经过这些努力,我们期望他们能够在知识、技能、素养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2.2 大学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的路径及建议为了全面实现高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组织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以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教育。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高校高年级学生有必要开设身体素质训练课,巩固提高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充分体现出体育在高校中
12、的地位,进一步体现出体育教育的法定性和强制性。在教学过程中,课时安排、个性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可以反映出高年级学生的独特性。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大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活动等情况,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对他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固的基础。78NEW SPORTSSMART CAMPUS SPORTS智慧校园体育(1)高年级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通过体育课程,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身心素质的人才。为了让学生们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努力培养他们获得良好身体素质的能力,这也是高校体育课程不断发展的核心宗旨。大学高年级体育课程首先应持续
13、推进心理健康发展目标,这是体育课在情感方面重要发展目标,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方面,包括:意志品质、自尊自信、性格开朗、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和自律能力等方面;第二是发展体育理论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掌握运用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能力。学生对体育掌握的程度、运动技能水平,是体育理论知识认知发展目标的具体表现;第三是提升身体健康发展目标,这是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学生端正锻炼身体的态度、提升坚持锻炼的效果的有效途径2。(2)高年级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在大三和大四分别设置体育学分。大三在春季学期、大四在秋季学期安排一定(16或24)课时的体育课,课程形式可以是基于阳光长跑和体质
14、健康测试的灵活组合形式,将长跑锻炼、体质健康锻炼辅导及测试、其他体育活动等课内外相结合。成绩构成由体测成绩占50%+阳光长跑成绩占30%+以及课外体育实践成绩占20%组成。上课时段可安排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形式采取课余时间完成规定的长跑任务,并集中进行体质健康锻炼辅导与测试。课余长跑在距离与频次上突出强制性,教师通过现代电子技术及现场监督的形式加以监管。在集体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以传授身体素质练习方法、技术动作辅导及纠错为主要任务,以实现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的教学目标,学生则在课程中通过提升体能和巩固运动技巧来实现学习目标。同时体育教师协助院系在课外组织引导三、四年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
15、趣积极参加不同体育社团、不同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文化活动。通过参与体育竞赛、训练和比赛等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还能够在体育课上发挥出色的表现,从而使体育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体育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更优质的教育效果。通过结合鼓励和强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效地、系统地进行身体锻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在高年级,可安排24学时的体育理论课程,以期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体育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介绍奥林匹克知识和多种体育项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体育传统,并学会如何有效地锻炼身体和保持身心健康。这将有助
16、于拓展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面,并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体育保健课兼顾了学生中特殊人群的需求,是体质健康教育内容的充实。体质健康教育应具备全面性和科学性,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了每个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与机会。体育保健课作为身患疾病的学生的必修课程,可以采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同堂教学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疾病或残疾情况,将其分组成不同的班级。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进行指导教学。(3)高年级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选用。长期以来,高年级体育教学尚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一直选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高年级体育教学大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确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计
17、划。可按开课师资及场地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爱好来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确定相应的教材。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制定指导性教学大纲和教材,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高年级体育教育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持续的体育锻炼机会,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接受未来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战。(4)高年级体育课的资源配置要求。首先是合理核算教学工作量,科学制定政策制度,调动师资资源,为高年级体育教学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其次是科学开放学校场、馆、池设施,充足保障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与竞赛的
18、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设施和器材的有效使用,严格遵守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第三是加强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为简单、快捷和高效的教学资源,并构建灵活、共享、优质的教学空间。努力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线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方法与线下体育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升体育教学的交互效能,并将传统教学资源与新型平台资源深度融合3。5 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高校高年级学生持续开设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课程内容及其管理策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四年不断线”全面的大学体育课程方案。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教育,高校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持续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以实现高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并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2 陈崇平,高梅.大学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和终身体育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05):111-1123 陈建华,张天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实践探索J.体育文献通报,2012,20(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