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一、概述 2
二、材料要求 2
三、工艺流程 2
四、安装要求 3
1. 墙、梁对拉螺栓的设置 3
2. 墙模板 4
3. 梁模板 5
4. 板模板 5
五、安全和技术要求 6
六、拆模要求 7
七、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8
八、模板支架计算书 9
(一)楼板模板 9
1. 参数信息: 9
2. 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10
3. 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13
4.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14
5. 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轴力): 15
6.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6
7. 结论 16
(二)梁模板 17
1. 参数信息: 17
2. 梁底支撑的计算 17
3. 梁底纵向钢管计算 21
4.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21
5.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22
地下部分梁、板、墙模板支设方案
一、概述
本工程地下一层为剪力墙结构,层高5.25m。内、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梁、板为C30。其中顶板厚度为180mm,外墙厚度为300mm,内墙300~200mm厚不等。由于层高较高,结构的稳定性由为重要,因此,施工时应重视模板系统的支撑体系。
二、材料要求
1. 钢管,A48×3.5mm,其质量应符合《普碳钢技术条件》GB700-88的要求。
2. 扣件,符合GB978-67规定,其机械性能不能低于KT33-8的可锻铸铁要求。如发现扣件有裂缝、气孔、砂眼、变形、滑丝缺陷的不得使用。机械与钢管的贴合面要接触良好。
3. 模板,采用15mm厚九夹板,板面应平整光滑,不得翘曲。
4. 对拉螺栓,采用A12圆钢制作,外墙部位的对拉螺栓应在中间设置40×40mm止水钢片。
5. 木方,规格60×90mm,用于模板竖向背楞。
三、工艺流程
墙支模顺序:支模前检查→钢筋绑扎→加垫块→底部清理→支侧模板→校正模板位置→支撑加固模板→全面检查校正(包括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整体稳定性)。
梁、板支模顺序:搭满堂架子→支模前检查、测量→放置顶撑、木方→铺梁、板底模→绑梁、板钢筋→支梁板侧模→校正模板位置→支撑加固模板→全面检查校正(包括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整体稳定性)。
四、安装要求
1. 墙、梁对拉螺栓的设置
1)对拉螺栓采用A12钢筋现场加工制作,构造如图:
2)对拉螺栓至墙根部400mm处开始设置,外墙处应在膨胀止水条所在位置200mm以上设置。墙体对拉螺栓间距采用450mm×450mm梅花形布置。
3)内墙对拉螺栓部位全部采用塑料套管,以便拆模后对拉螺栓可以取出重复使用。由于外墙有防水要求,不设置套管。
4)高度大于等于500mm且小于等于700 mm的梁居中设置一道规格为A12对拉螺栓,高度大于700mm且小于等于1000 mm的梁采用规格为A12对拉螺栓均匀布置两道,高度大于1000mm的梁采用规格为A12对拉螺栓均匀布置三道,对拉螺栓间距均为500mm。
2. 墙模板
1)墙体用九夹板制作成模板,外侧采用60×90mm木方竖向背楞,考虑到层高较高,所有墙体木方净间距均按200mm进行设置。
2)模板横向采用通长双钢管夹住,钢管至墙底部250mm处开始设置,每450设置一道,5.25m层高需设置不少于10道。
3)为保证墙厚,在墙内按照间距600梅花型布置墙撑铁,撑铁采用Φ16钢筋制作,长度同墙厚,两头平整。并与水平钢筋电焊,确保不位移。
3. 梁模板
本工程多数梁宽在200~300mm之间,梁高在350~1050mm之间,梁最大尺寸为300×1050mm。
1)梁用九夹板制作成模板,外侧采用60×90mm木方竖向背楞,木方间距按200mm均匀设置。
2)梁侧用通长钢管夹紧,高度小于700mm的梁在梁上下两端设置两道;高度大于及等于700mm且小于等于1000 mm的梁在梁上下两端及中部共设置三道;高度大于1000mm的梁在梁上下两端及中部共设置四道。
3)宽度大于300mm的梁底部采用夹具固定,夹具由梁中部开始间距1m均匀设置。
4. 板模板
板用九夹板制作成模板,下用60×90mm木方竖向背楞,木方净间距按300 mm设置。长度超过4m的楼板按设计要求起拱0.2%。
地下室顶板厚180mm,板下钢管间距为0.9m。
五、安全和技术要求
1. 在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以方便拆模及增加模板周转次数,搞高砼的表观质量;
2. 拆模时注意不得硬砸,猛敲对拉片,以免损伤砼墙体;
3. 对于梁高较大的梁,支模板的立杆应加设垫木,下面基层应牢固,横拉杆必须钉牢,第一道距地面200,然后每1.2m设置一道。在浇捣混凝土前和浇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支撑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性,如发现有变形、松动等,要及时修整、加固。
4. 板支撑高度在4米以内时,必须加水平撑,并将支撑之间搭牢;超过4米时,除水平撑外,还须另加剪刀撑。过道处的剪刀撑,应设置在1.8米高度以上,以免碰撞松动;
5. 凡在4米以上高处支模时,必须搭临时跳板。4米以下,可使用高凳或梯子,不许在铺好的梁底板或楼板搁栅上堆积重物和携带重物行走;
6. 拆除模板,须经施工人员检查,确认混凝土已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应自上而下做到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不准一次将顶撑全部拆除。
7. 拆模板时,应采用长铁棒,操作人员应站在侧面,不允许在拆模的正下方行人或采取在同一垂直面下操作。拆下模板,应随时清理运走,不能及时运走时,要集中堆放并将钉子扭弯打平,以防戳脚;
8. 高处拆模板时,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带,并禁止站在模板的横拉杆上操作,拆下的模板应尽量用绳索吊下,不准向下乱扔。如有施工孔洞,应随时盖好或加设围栏,以防踏空跌落。
9. 支模用的木楞要求摆放均匀,模板的拼缝、搭接要严密,不得露棱露角,小孔必须塞严。
六、拆模要求
1. 侧模拆除,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 梁、板底模,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方可拆除。现场在浇筑梁板混凝土中预留同条件自然养护试块留置于施工现场,待预测达到拆模条件时再送至试验室进行试压,试压结果达到拆模条件后填写拆模申请表,方可进行拆模。
底模拆除的砼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米)
达到设计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3.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构件,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号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拆除大跨度梁下支撑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正在浇筑砼的楼层下两层的梁板支撑不得松动、拆除。
七、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 模板定位要拉线通长控制,特别是施工缝处要严防两段错台,施工缝留茬整齐规范。
2. 所有九夹板模板接缝处均加海绵条,严防浇筑混凝土时漏浆。
3. 浇筑混凝土前九夹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刷水质脱模剂。
4. 优选混凝土配和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各组分含量。
5. 混凝土下料时不能直接冲击模板。
6.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用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7. 门窗口模支、拆模过程应设专人负责。
8. 门窗洞口模板在安装中心必须借助结构钢筋多做点可靠定位,防止洞口位移,保证洞口尺寸准确,四角方正不扭曲。
9. 拆模后,进行严格清理;重新调节至理想定型尺寸,以便下次周转。运转及吊装过程中应避免砸撞现象,吊装要合理,防止支撑变形。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
尺寸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较大值
8
八、模板支架计算书
(一)楼板模板
1. 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0.90;纵距(m):0.90;步距(m):1.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1.00;脚手架搭设高度(m):2.62;
采用的钢管(mm):Φ48×3.5 ;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楼板浇筑厚度(m):0.18;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5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3)楼板参数
钢筋级别:二级钢HRB 335(20MnSi);楼板混凝土标号:C30;
每层标准施工天数:5;每平米楼板截面的钢筋面积(mm2):1440.000;
计算楼板的宽度(m):6.00;计算楼板的厚度(m):0.18;
计算楼板的长度(m):6.00;施工平均温度(℃):15.000;
4)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6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90.00;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2. 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6.000×9.000×9.000/6 = 81.00 cm3;
I=6.000×9.000×9.000×9.000/12 = 364.50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25.000×0.300×0.180 = 1.350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0.350×0.300 = 0.105 kN/m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 = (2.500 + 2.500)×0.900×0.300 = 1.350 kN;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 × (q1 + q2) = 1.2×(1.350 + 0.105) = 1.746 kN/m;
集中荷载 p = 1.4×1.350=1.890 kN;
最大弯距 M = Pl/4 + ql2/8 = 1.890×0.900 /4 + 1.746×0.9002/8 = 0.602 kN;
最大支座力 N = P/2 + ql/2 = 1.890/2 +1.746×0.900/2 = 1.731 kN ;
截面应力 σ= M /W = 0.602×106/81000.00 = 7.433 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为 7.433 小于13.0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 = 1.746×0.900/2+1.890/2 = 1.731 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 3 ×1.731×103/(2 ×60.000×90.000) = 0.481 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300 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为 0.481 小于 1.300 满足要求!
4)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q1 + q2 = 1.455 kN/m;
集中荷载 p = 1.350 kN;
最大变形 V= 5×1.455×900.04 /(384×9500.000×3645000.000) +
1350.000×900.03 /( 48×9500.000×3645000.0) = 0.951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 0.951 小于 900.000/250,满足要求!
3. 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 1.746×0.900 + 1.890 = 3.461 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831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1.922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11.307 kN ;
截面应力 σ= 163.572 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 205.000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4.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 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 11.307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5. 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9×2.620 = 0.338 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0.900×0.900 = 0.284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00×0.180×0.900×0.900 = 3.645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267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500+2.500 ) ×0.900×0.900 = 4.050 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 10.790 kN;
6.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10.790 kN;
σ----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8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89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5.08 cm3;
σ--------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000 N/mm2;
Lo----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1)计算
lo = k1uh (1)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公式(1)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55×1.700×1.500 = 2.945 M;
Lo/i = 2945.250 / 15.800 = 186.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207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σ=10790.090/(0.207×489.000) = 106.597 N/mm2;
7. 结论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106.597 小于 [f]= 205.000满足要求!
(二)梁模板
1. 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立柱梁跨度方向间距l(m):0.9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03;
脚手架步距(m):1.50;脚手架搭设高度(m):5.07;
梁两侧立柱间距(m):1.80;承重架支设:1根承重立杆,木方垂直梁截面;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块自重(kN/m2):0.350;梁截面宽度B(m):0.300;
混凝土和钢筋自重(kN/m3):25.000;梁截面高度D(m):0.700;
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00;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6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90.00;
4)其他
采用的钢管类型(mm):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2. 梁底支撑的计算
作用于支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000×0.700×0.900=15.750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50×0.900×(2×0.700+0.300)/ 0.300=1.785 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2.000+2.000)×0.300×0.900=1.080 kN;
2)木方楞的支撑力计算
均布荷载 q = 1.2×15.750+1.2×1.785=21.042 kN/m;
集中荷载 P = 1.4×1.080=1.512 kN;
木方计算简图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木方传递集中力[即支座力]分别为:
N1=1.239 kN;
N2=5.448 kN;
N3=1.239 kN;
木方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木方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6.000×9.000×9.000/6 = 81.00 cm3;
I=6.000×9.000×9.000×9.000/12 = 364.50 cm4;
木方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5.448/0.900=6.053 kN/m;
最大弯距 M =0.1ql2= 0.1×6.053×0.900×0.900= 0.490 kN.m;
截面应力 σ= M / W = 0.490×106/81000.0 = 6.053 N/mm2;
木方的计算强度小于13.0 N/mm2,满足要求!
木方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 = 0.6×6.053×0.900 = 3.269 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 = 3×3268.511/(2×60.000×90.000) = 0.908 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300 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变形 V= 0.677×5.044×900.0004 /(100×9500.000×364.500×103)=0.647 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 900.0/250,满足要求!
3)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连续梁的计算如下
计算简图(kN)
支撑钢管变形图(kN.m)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 = RB=-0.038 kN 中间支座最大反力Rmax=7.819;
最大弯矩 Mmax=0.220 kN.m;
最大变形 Vmax=0.252 mm;
截面应力 σ=0.220×106/5080.0=43.235 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 N/mm2,满足要求!
3. 梁底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4.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7.82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5.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7.819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50×5.070=0.910 kN;
N =7.819+0.910=8.728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σ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o = k1uh (1)
lo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7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0.030 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67×1.700×1.500 = 2.976 m;
Lo/i = 2975.850 / 15.800 = 188.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203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σ=8728.470/(0.203×489.000) = 87.929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87.929 N/mm2 小于 [f] = 205.00满足要求!
立杆计算长度 Lo = h+2a = 1.500+0.030×2 = 1.560 m;
Lo/i = 1560.000 / 15.800 = 99.000 ;
公式(2)的计算结果: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595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σ=8728.470/(0.595×489.000) = 29.999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29.999 N/mm2 小于 [f] = 205.00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o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560 按照表2取值1.004 ;
公式(3)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7×1.004×(1.500+0.030×2) = 1.828 m;
Lo/i = 1827.802 / 15.800 = 116.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76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σ=8728.470/(0.476×489.000) = 37.499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37.499 N/mm2 小于 [f] = 205.00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 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