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小学语文和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优化小学语文和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的目的及意 义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 载体,其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作 业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我们曾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语 文、数学作业做过调查,发现学生作业在 质 的方面问题较多,其问题主要表现 为作业数量与质量反差巨大,主要表现为:1 、作业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2 、作业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3、总量过大,质量偏低,统一任务多,
2、自主选择少。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 的兴趣。结果是,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4、渗透不广,将语文、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就着语文练语文,数学 练数学,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5、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 吃不饱 ,有的 受 不了 ,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小学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小学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明显的负面效应。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优化小学语、数作业设 计迫在眉睫!鉴于上述认识, 我们课题组申报了课题优化小学语文和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 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使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
3、动过程,成为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切实减轻学生 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二、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语、数作业设计观念,提高师生 设计作业的能力,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 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优化学习环境,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 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 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控制作业
4、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同一研究领域研究现状,给我们的启发关于如何设计好语文、数学作业这一研究内容,在国内部分学校陆续展开,作 业设计上对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的研究在报刊、网络上有文章发表。这些作业给我们的启发就是:首先要确立以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 视学以致用的作业观,即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而 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作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 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形成学校、 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以作业的完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 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
5、精神、顽强的意志,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所以, 教师应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着眼于小学语文、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努力开发作 业设计的价值。就拿贺兰一小来说,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现已结题,该项研究取得 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 高,学习负担有所减轻。本课题将立足于学校现状和学生实际,以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作 为研究内容,分析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提高语、 数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三、课题研究方法、对象和原则(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 课程理念
6、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效果。2、行动研究法:依据课程标准,用相关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 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学习、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研讨、点评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努力探索优化小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分语文、数学两个设计的作业案例进 行研究。3 、观察比较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精细的、 深入的观察。4、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之前、研究中期、研究后期对作业多 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验证研究的进展和效果。5、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 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
7、报告。(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本校 1-6 年级各班,语文、数学两科的作业设计。(三)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只是让他们被动机械地写,即使作业 再多,也没多大实效。布置作业时必须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业要为学生 服务。2 、实效性原则。要讲求实效,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3、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 差异是一种资源 。教 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4、 趣味性原则。 让学生尝试、 实践趣味性作业, 不仅善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研究策略1、作业设计多样化教师要
8、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 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作业 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总之,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构成整体,既促进听、 说、读、写、算、画的结合,也促进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2、作业设计兴趣化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
9、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 吃 不饱 ,有的学生 吃不了 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 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此外,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 层次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循序渐进提出不同要求。5、作业设计综合化课内外联系。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 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科间融合。把语文、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 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 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