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衢州市2010年4月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理科综合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试卷Ⅱ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10页,30小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Na 23 Cu 64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选项。选对的得6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耐盐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还不能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
B.可通过农杆菌的感染以实现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C.含耐盐基因的水稻细胞可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
D.可用较高浓度的盐水浇灌来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2.接种过甲型H1Nl流感疫苗的人,当甲流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
A.接种的甲型HlNl流感疫苗可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
B.记忆细胞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毒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C.巨噬细胞呑噬甲型HlNl流感病毒
D.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甲型HlNl流感病毒结合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同步
B.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作为原料的水不足
C.实验第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第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4.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
B.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后1/2的大肠杆菌有放射性
C.可以用3H标记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
D.可以用3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来说明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细胞
5.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足够强的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a、b、c、d和e处 B.a、b和c
C.b、c、d和e D.c、d和e处
6.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 ——→ ② ——→ ③—→④
脱分化 再分化
A.④植上人造种皮可获得人工种子
B.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如果①为花药,则培养成的④是单倍体
D.②→③的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7.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大会,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下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B.大力开发氢能源
C.不使用含碳能源,使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9g Na2O2固体中所含的离子数为0.15NA ,所含的共价键数为0.05NA
B.14 g C2H4和C3H6的混合物中,所含H原子数为3NA
C.PCl3、NO2、BF3、HClO这些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结构
D.电解精炼铜时,当阳极质量减少3.2 g铜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个
9.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维生素,维生素B6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C.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D.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火柴头的水浸取液少许,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火柴头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B.制备阿司匹林时,有少量的副产物(聚合物),可用水来提纯阿司匹林
C.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受溴灼伤的处理方法:先用酒精或甘油洗伤口,再用水洗
D.在层析操作时,要让滤纸上的试样点接触展开剂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
B.氢氧化铜沉淀溶解在浓氨水中: Cu2++4NH3·H2O=Cu(NH3)42++4H2O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 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Fe(NO3)3溶液加入过量的HI溶液 2Fe3++2I-=2Fe2++I2
1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其中的一种元素E的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下列有关A、B、C、D、E五种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E
A.A与B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
B.E的氢化物的沸点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C.D在过量的B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DB2
D.C、B、A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小
13.向某NaOH溶液中通人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人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且(2)中有OA<AB, (3)中有OA=AB,(4)中有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CO2的溶解)
A.图(1) M中:c(Na+)>c(HCO3-)>c(OH-)>c(H2CO3)>c(CO32-)
B.(2)图显示M中一定有:c(NaHCO3)>c(Na2CO3)
C.图(3) M中:c(Na+)=c(HCO3-)+2c(CO32-)+c(OH-)-c(H +)
D.(4)图显示M中溶质是NaOH和Na2CO3
14.2009年10月6日,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发明“光导纤维”而获得诺贝尔奖,高锟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纤通讯的新纪元打开了大门。如图所示,甲、乙两束单色光合在一起同时从光导纤维的左端面垂直射入,其中乙单色光先射出右端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右端面
甲、乙
左端面
A.甲光的频率高于乙光的频率
B.甲光的折射率比乙光的折射率小
C.甲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于乙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D.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大于乙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x
x0
O
N
S
N
S
15.两根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系在天花板上,下端各系两质量均为m的相同的条形磁铁,如图所示。两条形磁铁相互吸引在一起以O点为平衡位置作上下振动,振动过程中两条形磁铁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当条形磁铁运动到离O点正下方相距x0处时,两条形磁铁之间静摩擦力的大小为
A.mg B.0 C.mg+kx D.mg+kx/2
16.如图甲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20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该列波中的质点P的振动图线,由甲、乙两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以及传播方向分别是
A.v=25cm/s,向左传播 B.v=50cm/s,向左传播
C.v=25cm/s,向右传播 D.v=50cm/s,向右传播
y
t/s
0
2
3
1
乙
y
x/cm
0
100
150
P
50
甲
P
θ
17.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小球从匀强电场中某点P静止释放,带电小球的运动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关于电场强度E的大小、小球的电势能E1和机械能E2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E=mgtanθ/q,则E1可能增加,E2一定增加
B.若E>mgsinθ/q,则E1、E2一定减少
C.若E=mgsinθ/q,则E1 、E2一定不变
D.若mgsinθ/q <E< mgtanθ/q,则E1一定减少,E2一定增加
二、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选项,选全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8.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用紫外光照射锌板使其表面的电子逸出
B.白炽灯通电后发热发光
C.天然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射出能使气体分子电离的射线
D.铀238俘获了慢中子后发生裂变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撞月轨道
月亮女神
月球
控制点
圆轨道
19.继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我国“嫦娥一号”卫星精准撞击月球后,日本“月亮女神号”探月卫星于2009年6月11日凌晨2点25分,再次成功撞击月球。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实现登月梦想过程中的又一重大事件。如图所示是“月亮女神号”卫星撞月的模拟图,卫星在控制点开始进入撞月轨道。假定卫星进入撞月轨道之前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运动的半径为R,运动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题给的信息可求出月球的质量
B.由题给的信息可求出月球对“月亮女神号”卫星的引力
C.“月亮女神号” 卫星在控制点应减速
D.“月亮女神号” 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1.2km/s
a
R
L
m
B
b
20.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导轨竖直放置,间距为L,底端接阻值为R的电阻,将质量为m的金属棒悬挂在一根固定的轻弹簧的下端,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所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如图所示,除电阻R外,其余电阻不计,现将金属棒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A.释放瞬间金属棒的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g大小
B.金属棒向下运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b
C.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它所受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B2L2v/R
D.在金属棒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总热量小于金属棒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第Ⅱ卷
甲
打点计时器
·
·
纸带
小车
橡皮筋
铁钉
21.Ⅰ.(8分)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让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然后用完全相同的橡皮筋二条、三条……合并在一起分别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且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求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1)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对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正好运动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2)为了使小车运动中所受的合外力正好等于橡皮筋对它的弹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 ;
(3)如图乙是按正确操作分别是一条、二条、三条、四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在实验中打出的部分纸带,请补全下表中的空格。
乙
1.50
1.60
2.00
2.00
2.00
2.00
2.00
第1次
单位cm
2.10
2.70
2.83
第2次
单位cm
2.83
2.83
2.83
2.60
3.20
3.46
第3次
单位cm
3.46
3.46
3.46
3.50
3.80
3.95
第4次
单位cm
4.00
4.00
4.00
次数
1
2
3
4
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W
2W
3W
4W
小车速度v(m/s)
1.00
1.42
1.73
▲
v2(m2/s2)
1.00
2.02
2.99
▲
从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Ⅱ.(12分)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中,实验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A.小电珠(2.5V,1.2W)
B.电流表(量程:0~0.6A,阻值为1Ω) C.电压表(量程:0~3V,阻值未知)
D.滑动变阻器R1(0~10Ω,额定电流2A) E.滑动变阻器R2(0~5Ω,额定电流0.5A)
F.电源(E=3V,内阻不计) G.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
(1)要求小电珠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并能消除由于电表内阻造成的系统误差,请在如图甲所示的虚线框(虚线框图在答题卷中)内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在电路图中标出滑动变阻器的字母)
I/A
0.10
0.20
0.30
0.35
0.40
U/V
0.17
0.40
0.90
1.30
1.85
RL/Ω
▲
▲
▲
▲
▲
(2)按照正确的电路图,测得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I是电流表的示数,U是电压表的示数,RL是小电珠的阻值。请补全表格中的空格。
(3)请在如图乙所示方格纸(方格纸图在答题卷中)中画出小电珠的阻值RL随它两端的电压UL变化的图象。
22.(16分)
M
h
L
v0
m
F
如图所示,一上表面光滑的木箱宽L=1 m、高h=3.2 m、质量M=8 kg。木箱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16N作用下,以v0=3m/s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在木箱上表面的左端滑上一质量m=2 kg,速度也为3m/s的光滑小铁块(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小铁块刚着地时与木箱右端的距离x;
(2)若其它条件均不变,木箱宽L/至少为多长,小铁块刚着地时与木箱右端的距离最远。
θ
A
B
C
23.(19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放在倾角为θ、长为L的固定绝缘斜面上,A、B、C均可视为质点,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与B靠在一起, C靠在固定挡板上,A和B之间、C和挡板之间彼此绝缘。其中A不带电,B、C带有等量的同种电荷q.开始时三个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且A、B与斜面间都恰好无摩擦力作用。现给A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外力F,使A沿斜面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一直运动到斜面顶端。物块A沿斜面运动的全过程中,外力F先是变力后为恒力。已知m=2.5kg,q=5×10-5C,θ=53°,μ=1/3, a=2m/s2,L=3m,sin53°=4/5,cos53°=3/5。静电常数k=9×109Nm2/C2,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 。求:
(1)未施加外力F时物块B、C间的距离;
(2)F的最大值;
(3)F在恒力阶段对A做的功。
O
x
y
M
N
S
O′
正面
反面
24.(23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O处有一放射源S,放射源S在xOy平面内均匀发射速度大小相等的正电粒子,位于y轴的右侧垂直于x轴有一长度为L的很薄的荧光屏MN,荧光屏正反两侧均涂有荧光粉,MN与x轴交于O/点。已知三角形MNO为正三角形,放射源S射出的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大小为v,不计粒子的重力。
(1)若只在y轴右侧加一平行于x轴的匀强电场,要使y轴右侧射出的所有粒子都能打到荧光屏MN上,试求电场强度的最小值Emin及打到荧光屏M点时粒子的动能。
(2)若在xOy平面内只加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要使粒子能打到荧光屏MN的反面O/点,试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Bmax。
(3)若在xOy平面内只加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与(2)中所求Bmax相同。试求粒子打在荧光屏MN正面O/点所需的时间t1和打在荧光屏MN反面O/点所需的时间t2之比。
25. (16分)下列16种物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
己知:(a) W、P、N、X、F是单质,其中F是金属单质,其它均是化合物。
(b) A是金黄色矿物。M是浅绿色的晶体。K与Y均是10电子分子。
(c)B与C两种化合物均由同主族的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
(d)W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
(e)反应②、③、④分别是工业制K、D、F的重要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制M的重要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2) 写出M的化学式 ▲ 。要从M的溶液中得到M晶体,其操作方法是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M是离子晶体。 ②稳定性:K<Y ③构成X、P、W、N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④K气体易液化是由于液态K分子间存在氢键
(4) 仿照过氧化钠的电子式写出A的电子式 ▲ ,
(5) 写出实验室制K的化学方程式: ▲
(6)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7) H的酸性溶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写出其变质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 。
(8己知
△H=-272.0KJ·mol-1
△H=-1675.7KJ·mol-1
写出Al的单质和F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
26.(12分)铬元素在溶液中主要以Cr3+、Cr2O72-、CrO42-离子存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不同的用途,但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危害。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下列与铬有关的问题。
(1)工业酸性废水中含Cr2O72-离子会造成铬污染,排放前先将Cr2O72-还原成Cr3+,并转化成Cr(OH)3除去,工业上采用的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NaCl,以铁为电极进行电解,同时鼓入空气。结果溶液的PH值不断升高,溶液由酸性转变为碱性。在以上处理过程中,写出其阳极电极反应式: ▲ ,Cr2O72-转化为毒性较低的Cr3+的离子方程式为: ▲ 。
0.02
0.01
0.005
mol·L-1
t(min)
t
Na2CrO4
Na2Cr2O7
H2SO4
0
(2)在室温下,向0.02mol·L-1的Na2CrO4溶液中滴加0.01mol·L-1稀硫酸,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红色的Na2Cr2O7,在此转化过程中,各物质浓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 。
请根椐图中数据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
(3)Ag2CrO4为砖红色沉淀,以2~3滴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溶液滴定含Cl-的溶液,可测定溶液中的c(Cl-)。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9.0×10-12和1.56×10-10。滴定过程中首先析出沉淀为 ▲ ,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 。
该沉淀滴定要控制K2CrO4的浓度和溶液的PH值,其PH范围应在6.5~10.5,若PH<6.5实验结果偏高。请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为什么结果会偏高。 ▲ 。
27.(15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某学生据此提出问题:钠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请你与他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1) 提出假设:钠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物可能是Na2O、C、Na2CO3、CO。
(2) 查阅资料:《无机化学》中写道: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固体钯:CO+PdCl2+H2O = CO2+Pd↓+2HCl
(3) 实验探究:
①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 。
②在各装置中加入合适的试剂,A是_ ▲ ,B是 ▲ ,C是 ▲ 。取放钠要先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再除去表面的氧化层,然后切取约黄豆大小放入硬质玻璃管。
③打开分液漏斗,让稀盐酸滴入平底烧瓶,通入CO2,待出现什么现象时开始点燃酒精灯?
▲ 。
④钠在加热时能剧烈燃烧,燃烧结束后,硬质玻璃管中有黑色、白色固体生成,C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据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 。
⑤白色固体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继续探究: ▲ 。结论:白色固体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⑥根据以上探究,写出钠与CO2在加热时所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
⑦某同学认为该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提出改进方案:_▲ 。
28.(15分)PET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其结构简式为:
现以煤的干馏产品A与F为原料制备PET,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烃,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6%,其蒸气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3.66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M分子里所有原子共平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反应类型:④_▲ ⑤ ▲
(2)指出反应①的反应条件: ▲
(3)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 ▲ ;N: ▲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
反应③ ▲
反应⑤ ▲
(5)P的一种同系物X分子式为C3H8O2,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出现三种信号峰,其峰的强度之比为2︰1︰1。则X的结构简式为 ▲ 。
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E
(1)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填字母),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 ,图中表示相同生理过程的有 ▲ (填标号)。
(2)若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中使用了农药DDT,则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DDT浓度最高的是 ▲ ,该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为减少环境污染,治理害虫的最佳方法是采用 ▲ 防治技术,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田间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 ▲
(3)若该生态系统出现在地震后形成的土石堆上,则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 。
Ⅱ.(10分)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得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材料用具:同种的大小形状相同的新鲜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蒸馏水、记时器等。
(1)实验步骤:
① ▲
……
(2)结果预测: ▲ 。
(3)结论: ▲ 。
30.(18分)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控制正常与甲病这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正常与乙病这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已知两种病中至少有一种为伴X染色体的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Ⅱ
□ ○ ○ □
□ ● □ ○ ■
□○ 男女正常
■● 男女患乙病
男患甲病
Ⅰ1 2 3 4
1 2 3 ? 4 5 6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 ▲ 染色体上,属于 ▲ (显性、隐性)遗传病。
(2)II2的基因型是 ▲ ;I1产生的精子基因组成为 ▲ ;
若II3和II4婚配,预测他们所生小孩患病的几率是 ▲ ,如果他们已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的患病几率是 ▲ 。
(3)若II3和II4婚配,生了一个患有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小孩,请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并预测相应情况下是否会患甲病。 ▲ 。
衢州市2010年4月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卷评分标准
试卷Ⅰ
一、有17小题,每小题6分,共102分。每小题6分。
1.A 2.D 3.D 4.C 5.B 6.A 7.C 8.A 9.B 10.C
11.C 12.B 13.B 14.A 15.B 16.B 17.C
二、有3小题,共18分,选全的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分。
18.CD 19.AC 20.ACD
试卷Ⅱ
21.共20分Ⅰ.8分Ⅱ.12分
Ⅰ.(1)B;(2)平衡摩擦力;(3)
次数
1
2
3
4
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W
2W
3W
4W
小车速度v(m/s)
1.00
1.42
1.73
2.00
v2(m2/s2)
1.00
2.02
2.99
4.00
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⑴ 2分;⑵ 2分;⑶每个空格各1分,得出结论 2分。
R1
V
A
Ⅱ.(1) (2)
I/A
0.10
0.20
0.30
0.35
0.40
U/V
0.17
0.40
0.90
1.30
1.85
RL/Ω
0.70
1.00
2.00
2.71
3.63
0
0.30
0.60
0.90
1.20
1.50
UL/V
RL/Ω
1.00
2.00
3.00
4.00
5.00
(3)
(1)电路图正确得6分,其中安培内法正确得2分,滑动变阻器连接正确得2分;滑动变阻器选择正确得2分。
(2)3分,每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3)3分,
22.共16分(1)9分(2)7分
(1)未放小铁块,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1 则F=f1……① f1=μMg
放上小铁块,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f2,此时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f2-F=Ma……②
由①②式得a=0.5m/s2
设小铁块经过t1从木箱右端滑落,有……③
此时,木箱的速度v1 ,则 v1=v0-a t1……④
随后,木箱在F作用下以速度v1作匀速运动,小铁块以初速度v0作平抛运动,下落时间为t2有
……⑤ ……⑥
结合③④⑤⑥式得 x=0.8m
(2)小铁块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平抛运动时下落时间也不变,因此,小铁块刚滑落时,要求木箱速度刚好为零,此后木箱就停止了运动,小铁块的落地点距木箱右端最远。
设小铁块在木箱上运动时间为t3,有0=v0-a t3……⑦ ……⑧
结合⑦⑧ L/=9m
①式1分,②式2分,③式2分,④、⑤、⑥式各1分,答案正确1分。
分析及⑦式4分,⑧式2分,答案正确1分
23.共19分(1)5分(2)6分(3)8分
(1)对A、B整体,设BC之间的距离为L1,有
…… ① 得
代入数据得
①式3分,答案正确2分
(2)当A、B之间的压力不为零时,以AB整体分析,AB以相同的加速运动,有
对A:
当r增大,F增大,库仑力减少,外力要不断增大以维持加速度不变。当N=0时,Fmax最大。后外力F变为恒力,设外力的刚好为Fmax时, B、C之间的距离为L2 。对A有:…… ②]
解得:
代入数据得
②式4分,答案正确2分
(3)在A、B刚分离时刻,对B有
…… ③
对A、B分离后,恒力F对A做功 WF=F(L-L2)……④
由④⑤代入数据得:
③式④式各3分,答案正确2分
24.共23分(1)8分(2)8分(3)7分
(1)所加电场场强的最小值Em对应着沿y轴正方向射出的带电粒子正好打在荧光屏的端点M这一临界状态。对该临界态的粒子有:
…… ① …… ② 其中t为该粒子运动的时间
解得:
对此时从S射出打到能打到荧光屏上的任一粒子,设它达到屏时的动能为Ek,由动能定理有:…… ③ 解得:
①式1分②式2分③式3分,电场强度和动能求解正确各得1分
O
x
y
M
N
S
O′
C1
C2
θ
(2)由题意,所加磁场的最大磁感应强度Bmax要求来自S的粒子恰好经过荧光屏下端点N后打到O′,如图所示(圆心在C1)。从图中的几何关系得,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满足:
R=…… ④
对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由洛仑兹力提供 向心力有 …… ⑤
由④⑤式得:
④式5分⑤式2分答案正确1分
(3)打在荧光屏正面O/点的圆孤轨迹见图(圆心在C2),根据匀速圆周运动规律有
t1=θ/ω…… ⑥ t2=(2π-θ) /ω……⑦
从图中的几何关系得: θ=2π/3 ……⑧
联立解得:t1: t2=1:2
⑥⑦⑧式各2分答案正确1分
25.(16分)(各2分)
(1)第四周期第Ⅷ族 (2)(NH4)2SO4·FeSO4·6H2O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
(3)①②④ (4)略
(5)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6)Fe2O3+2CO2Fe+3CO2 (7)4Fe2++O2+4H+ =4 Fe3++2H2O
(8) (8)3FeO(s) + 2Al(s) Al2O3(s) + 3Fe(s) D△H =-859.7KJ·mol-1
26.(12分)
(1)Fe-2e-=Fe2+ Cr2O72-+6 Fe2++14H+=6 Fe3++2 Cr3++7 H2O(各2分)
(2)2 CrO42-+2 H+ Cr2O72-+ H2O (2分) 5.0×105;(2分)
(3)AgCl (1分) 加入最后一滴AgNO3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1分)
由于存在2 CrO42-+2 H+ Cr2O72-+ H2O,若小于6.5则该平衡向右移动c(CrO42-)减小,根据Ag2CrO4的KSP,c(CrO42-)减小,则需要的c(Ag+)增大,则测定结果增大。(2分)
27.(15分)
①在C中注入水至浸没导气管口,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酒精灯给平底烧瓶微热时若C中导气管口出现气泡,停止加热时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分)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PdCl2溶液。(各1分)
③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刚变浑浊时。(1分)
④钠与CO2在加热时能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C和CO生成,可能有Na2O或Na2CO3(2分)
⑤取适量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溶于水,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残留固体有Na2CO3生成。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使CO32-完全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检验,若溶液呈碱性,证明残留固体有Na2O生成。(2分)
⑥4Na+CO2 2Na2O+ C 4Na+3CO2 2Na2CO3 + C
Na2O +CO2 Na2CO3 2Na+2CO2 2Na2CO3 + CO
(以上方程式各1分)
⑦在最后的导气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1分)
28.(15分)(1)加成反应 缩聚反应(各1分)
(2)NaOH的水溶液加热(或强碱水溶液加热)(1分)
(3) (各2分)
CH2OH
CH2OH
+O2
催化剂
CHO
CHO
+2H2O
(4)(方程式各2分)
②
③CaC2+2H2O→Ca(OH)2+HC≡CH↑
COOH
COOH
+nHOCH2CH2OH
催化剂
+2nH2O
n
⑤
(5) (2分)
29.(26分)
Ⅰ(1)ABCD 光合作用 ②、③、④
(2)C 生物放大(或生物富集) 生物防治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次生演替
Ⅱ(1)①取同种的大小形状相同的新鲜叶片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甲组、乙组;(2分)
②在甲组叶片上涂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在乙组叶片的相同位置涂等量的蒸馏水;(2分)
③记录甲、乙两组叶片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2分)
(2)甲组叶片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2分)
(3)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2分)
30.(1)X 隐性
(2)BBXaY或BbXaY BXA、bXA、BY、bY 5/12 1/2
(3)II4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XY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小孩不会患甲病;
II3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XX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小孩不会患甲病;
II3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相应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小孩可能患甲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