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书包》第一课时
课题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重难
点
教学
准备
课时
5.3 小书包
本课由 6 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等学生 常用的学习用具,被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
懂,不仅展示了 “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
书写字的好伙伴, 陪伴着他 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保护这些“小伙伴〞,
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
生字,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
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本设计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参与, 用联想、 比拟、 拆分、 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提高识字效率。
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设表达的时机, 让学生享受“学语文、 用语文〞的乐趣。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 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
人旁、 竹字头 3 个偏旁。会写“早、书〞等 5 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保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ppt、生字词卡片等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 个生字和包字头、
单人旁、 竹字头 3 个偏旁。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保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教师出谜语: “大肚皮,知识库,放学具,收书本, 天天跟我上学去。 〞
2.2.揭示谜底,板书课题:书包。
3.学生拼读书包的音节,识记生词“书包〞。
〔1〕识字音提示: “书〞是翘舌音,发“包〞音时嘴巴要张大。
〔2〕认识“书〞。
A 、拼读,强调翘舌音。
创境
B、怎么记住书字: 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记住它, 可以把 “书〞字分成
三局部: 由横折、 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 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
自学
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引思
教师小结:我们用编口诀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板书编口诀〕
入情
c、找一找“书〞藏在哪里? ppt 出示有“书〞字的图片。
d、链接生活:说说平时还在哪里见过“书〞字
提示:书店、书房、书吧、等。
〔3〕认识“包〞。
a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包字。借助字卡识记生字“包〞。
b、出示图片 , 图字对照 ,相机学习“包字头〞。半包围结构,“勹〞是
包字头。你可以记住这个字呢?
c、丰富积累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包。
预设:“装着书的包,叫做—— 〞 “书包。〞
“那装钱的包,叫什么?〞教师取出一个钱包。
装菜的包叫—— ,装肉的包叫 —— ,这个住人的包很特别,它不叫人
包。这是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人住的房子,它叫蒙古包。咱们班孩子有
去看过的吗?以后叫爸爸妈妈带你去看看。
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让他们说出图片上的事物。
d、 教师带着学生读一读“书包、 钱包、 菜包、 肉包、 蒙古包〞这些词语。
你还知道哪些包?包子、豆沙包、沙包等。
教师小结:我们用组一组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板书组一组〕
4.齐读课题。板书小,完成课题板书。
一、借助词串, 自主识字。
过渡:这些文具你认识吗?它们的家在哪里呢?我们来看一看。
1.教师演示图片——把铅笔等全部“装〞进书包。 〔学生形象记忆: “书
包〞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 〕学生读“文具的家是书包〞。
2. “小书包里到底有什么呢?请听老师课文。〞
互动
3. 出示词串图片,学生自学词串。
交流
〔1〕圈生字。
深思
师: 学习生字的第一步就是要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板书圈生字〕
激情
师: 请大家先看看这些课文后蓝色线内的生字,这些生字都是我们要学
会认读的。
师: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铅笔,左手扶书,和老师一起一边读一边把这
些生字用圆圈圈出来,注意不要圈拼音哦,这样更美观些。 〔实物投影
仪演示,师生共同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圈的时候要按照顺序一个
一个地圈,这样才不会漏掉。
〔2〕记音形。
A、师:我们已经学完了汉语拼音,这些生字的读音就可以自己拼拼音来
记住了,它的样子也可以自己想方法来记住。相信你们一定能行。这就
是我们学习生字的第二步记音形。 〔板书记音形〕。
B、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我是自学小能手: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最后想一想用
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C、 教师读自学提示后问: 现在老师要你们自己拼读这些生字, 记住它的
的读音和样子,你行吗? 开始自己学习!我们这节课先学这些词串。
〔学生自学,教师发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边发卡片边说:要
是你已经会认了,就拿着老师发的卡片和同桌互相考一考,说说你是用
什么方法记住它的样子的。〕
二、交流互动,学习识字方法。
过渡:书和包我们刚刚已经学过了,现在来看看其他几个生字。
1. 出示“尺〞。
A 、读好翘舌音和三声。
B、 出示尺子的实物, 告诉学生尺是古时候使用的一种长度单位, 十寸为
一尺。这就是古时候的“尺〞字。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教师提示这
个字可以用数一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它。板书数一数〕
C、你还读过哪些用“尺〞的词呢?
D 、出示直尺、卷尺、软尺等图片,学生读词语。
E、读好:尺子。强调子轻声,尺重一些,连起来读,不拖音。〔板书:
读好词语〕
2. 出示:作业本。
a、指名读,强调作〞是平舌音, “业〞是整体认读音节, “本〞是前鼻音。
b、出示三种本子:田格本、拼音本,请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学生说说
还有什么本子?预设:写字本、数学本.....
c 教师小结:“这些本子都可以叫做——作业本。〞
d、开火车拼读“作业本。〞
e 、朗读“作〞, 认识单人旁, 学生跟读单人旁。告诉学生单人旁的字
一般都和人有关。
F、你说说还有哪些字是带有这个偏旁的,……
认读带有单人旁的“你、他、们〞,
g、 ppt 出示业字字演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业〞字?
h、学“本〞。范写,讲解:“先写一个木,第一笔,短横,在横中线的
上边;第二笔,垂露竖,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短横藏里面。中竖
笔直,撇捺舒展。最后短横,左右不碰。〞
i、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预设: 木字加一横。。 教师小结:我们经常会采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生
字。 〔板书加一加〕
j 、你能用“本〞组哪些词。
K 、读好“作业本〞。范读,教读。开火车读。 “作〞重一些,“作业〞
连读,“本〞轻一些,三声读到位。
3. 出示“笔袋〞。
〔1〕认识“笔〞
a、 ppt 出示笔袋,“笔袋〞可以装什么?
b 、看图认识各种笔:铅笔、毛笔、蜡笔、钢笔。
c 、认识生字“笔〞和竹字头。
师:来看看这个笔字分成了几个局部?上面这个偏旁叫竹字头,因为古
代的笔杆都是用竹子做的。带竹子头的字一般都和竹子有关。
下面是个什么字? 那我们可以刚刚学的哪个方法来记住它呢?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 笔:竹字头+ 毛 。
4.认识“转笔刀〞
a、 ppt 出示,从图到甲骨文到字,刀的字形与字义,一目了然。
b 、看图认识各种刀:菜刀、小刀、水果刀、剪刀。
c、让学生展开联想,说说自己记住这个生字的好方法。
三、朗读词串。
1.带拼音开火车读。强调词语要连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一、指导书写“本〞字。
扩展
测评
1.强调书写姿势:头要正,身要直,肩要平,足要安。
2.师:我们写字时要注意一看二描三写四比。现在先看老师写,哪些笔
画很关键?
融思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表情
提示:5 画,独体字。横要写得平直,竖与竖中线重合,要写端正,撇捺
要舒展,最后一笔短横不碰到撇和捺。
3.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4.展示评价。
橡皮
笔袋
小书包
尺子 作业本
铅笔 转笔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