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汇编.pdf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7748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汇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汇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汇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好资料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学校: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班级:高一七班小组成员:谭浩1 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2 研究目的意义(1)了解近代

2、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2)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 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更多精品文档

3、学习-好资料调查问卷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一 服饰风俗的的变迁1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 服饰变化的原因:(1)A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B 随着鸦片

4、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脱旧的规定的束缚。(2)内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外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社会习俗的变迁。3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1)男子服饰变化的情况:A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 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B 西装的传入在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C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形成。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

5、,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D 在新中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宁装、干部装流行。E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由单调走向五彩缤纷、款式多样。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2)女子服饰变化的情况:A 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B 触西式服装后,旗袍出现并不断革新。C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连衣裙流行。(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国际接轨。二 饮食风俗的变迁1近代中国菜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川、粤、鲁、淮等各种菜系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

6、的变化。2西餐的传入以及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1)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烹饪技术带入中国。(2)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店出现。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而且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人民生活质量。1987 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

7、桌。粗粮和绿色食品受到欢迎,人们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注重讲究营养。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三 居住建筑风俗的变迁1居住习俗的变化的原因:由于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2居住习俗变化的表现:(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北方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通常中国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2)鸦片战争以后,在沿海城市传统的中国民居中,开始出现了供外国侨民和中国有钱人居住的西式花园洋房。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

8、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如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和西式的花园洋房。(3)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4)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 80 年代开始,党和政府推出安居工程工程政策。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3此外,与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四.出行风俗的变迁1出行习俗是与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2出行习俗的变迁的表现:(1)在传统社会,代步

9、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其共同特点是多用畜力、人力或自然力,速度慢、活动范围小。交通落后,必然造成社会的落后。(2)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五婚丧风俗的变迁1婚姻礼俗的变化:(1)近代婚姻风俗。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在这之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2)建国后,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择偶标准与人们的价值观密切相

10、关。婚礼本身的变化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印记。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2丧葬礼俗的变化。(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西旧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2)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六节日风俗的变迁1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近代的岁时令节从总体上仍然沿袭自古以来的民间形成的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等,但这些节日是依据传统历法而来,属于封建农业文明的产物,且多有传统民间信仰色彩,因此,它有不适应近代工业社会的落后性也是非常明显的。2清末已有改历的呼吁,梁启超于1910 年就撰写改用太阳历法议一文,主张采用太阳历代替阴历。民国政府成立后,断然于1912

11、年 1 月 2 日宣布全国改用阳历,以求与国际上通行历法相一致。改历后,必然引起岁时节日习惯的变化。首先就是一些有意义的新式节日、纪念日相继出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3是受西俗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在城市中普及。这些都为中国的节日时令习俗增添了异彩。七礼仪风俗的变化:1在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的社交礼俗和祭典礼俗,包括称谓、见面礼等仍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

12、“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2然而,开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先是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31912 年民国成立后,又明令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反映出社会礼俗的进步趋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际舞的流行、生日聚会以及同事宴请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际习俗的新变化。八消费风俗的变迁1消费习

13、俗的变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及中国新式商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消费习俗产生巨大冲击,并直接导致了消费习俗的变迁。2变迁的表现:(1)在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不过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 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增加到70 余个,于是洋货消费遍及各阶层,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不少洋货,而且其售价并非贵得惊人。(2)此外,赛马、赛船、网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点心、西式饮料、公园、室内音乐会、电影、电灯、电话、自来水、邮政、电车等西式生活方式无不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

14、。三引起中国百年有哪些原因。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1)由于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2)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3)受到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潮的推动等。四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有哪些。1、经济发展,一些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会影响社会风俗变化;2、传统文化,能深刻影响社会风俗,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3、政治制度,政体变化取决于指导思想变化,影响风俗传承;4、教育渠道,人觉悟高,传统风俗会以新的方式和形式传承;5、军事占领,在异族统治的高压下,传统风俗必然发生变化。五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一、政治领域,科学、民主、法治观念逐步得以树立。(一)从迷信个人到追求真理。通过思想

15、解放,人们逐步摆脱了个人崇拜,从盲从走向理性,树立了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观念。(二)从官本位到以人为本。改革开放后,经过30 年民主政治建设,如今,人们已经习惯独立地思考、判断和决策,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把民主自由作为最重要权利来行使,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三)从人治到法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加快法治建设,人们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成为社会的风尚,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自觉行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按领导要求办事、按经验习俗和道德约束办事彻底转变为依法办事。二、经济领域,开放、竞争、效益观念逐步得以树立。(一)从封闭到开放。改革开放的影响反映到人

16、们的思想观念里就是开放意识日益增强。(二)从计划到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并初步建立。它带给人们最大的变化就是竞争。从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政策环境竞争、再到如今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可以说,竞争的观念如影随形。(三)从低效到高效。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要获利就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时间。同样,个人要增加收入,也须珍惜时间,在既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随着竞争的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三、文化领域,自信、包容、多元观念逐步得以树立。(一)从排斥到包容。改革开放后,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解放,文化自

17、觉意识加强。重新认识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深厚渊源。文化观从泛政治化、排斥否定抵制西方及外来文化,转变为自信、开放、包容,不断接纳西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方文化的先进因子.(二)从一元化到多元化。改革开放后,人们抛弃阶级斗争思维,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开放。随着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多样转变,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服务、和谐观念得以逐步树立。(一)从因循守旧到改革创新。30 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改革创新。从农村改革到国企改制,再到社会管理改革;从制度创新到科技创新,再到

18、学术和思想的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创新的实践也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人们已习惯遇到困难和问题,常规办法不能解决时,会自然从改革体制机制或者创新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二)从偏重管理到注重服务。30 年前,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管理,扮演了生产、监督、控制者的角色。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政府由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转到为公民提供服务,而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和公民享受服务的观念也正在形成。(三)从对立斗争到和谐相处。长期以来,中国资源稀缺,人口众多,贫困落后

19、,受斗争哲学影响,加之以 GDP 论英雄,人与自然处于对立斗争状态,导致自然资源萎缩、生态环境破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与环境相互依赖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环保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萌芽。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崭新理念,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步子不断加快,生态、环保、绿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五、个人生活领域,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义利、择业、消费观得以逐步树立。(一)从“舍利取义”到“义利结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加强对合法个人利益保护,调动保障了人们追求财富积极性和权利。人们重新审视义利关系和财富价值,建立起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

20、法利益的义利统一观。劳动致富、创业致富、科技致富等成为人们的追求和价值取向。(二)从等待分配到自主择业。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增强,加之劳动力市场化的成长,就业渠道多元化,人们的就业观发生了质变,主要体现在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职业选择实惠,职业追求智力,工作注重务实。自主择业、市场就业已经成为主流。(三)从“生存型”到“发展型”。三十年来,我国以年均超过10%增长率发展,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低水平生活观念如今已转变为“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行讲便当、乐讲品位”。发展成为时代最鲜明的主题。(四)从扼

21、杀到张扬。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文化包容的思维使人们对待外来事物、新鲜事物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对个性追求体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张扬个性、追求时尚、讲究实用成为新的时代潮流。六 社会的变迁对我们当代人有何启发。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重大飞跃,中国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大变化。世纪之交,百年话题成了热点和亮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回顾一个世纪来中国社会的变化。社会是文化的载体,俗话说“俗随时变”,历来风俗的变迁总是和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作为民众生

22、活组成部分的风俗文化,适应社会的变迁,变得越来越五彩缤纷,目不暇接。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信仰禁忌哪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俗,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变俗之风不可逆转。就依婚俗而言,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中国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空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23、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居住风俗也是如此。在城市,过去单门独户的居住方式,被现代化的居民小区所取代,人们从一个平面的空间,迁入立体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社区的生活条件虽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真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人际关系疏远了。衣着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曾经是国服的长袍马褂已经是很遥远的记忆,唯有旗袍还出现在礼仪生活之中,连中山服都退出历史舞台时,时装领导了服饰文化的新潮流。流行色彩和款式成为时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风俗文化的变迁。四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从 20 世纪初至 21 世纪初,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一百多年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在人们身边,并不断被我们祖辈,父辈和我们感受着。感受着伟大的祖国从衰弱逐渐走向富强,人们由饥饿贫困走向安居乐业,富足小康。感受着美好的明天。民众创造风俗文化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供人们欣赏和享受。创造和享受是一种美学的追求。愚昧与科学,传统与现代化,在美的法则面前,会自然追求和淘汰,21 世纪的中国风俗文化,将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富有中国传统特色。更多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