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课题 设计与论证报告一、背景与目标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 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 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简称“双减” ) 。从这开始, “双减” 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 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 “减负”是为了“增 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 常的传统教学模式。“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 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
2、核心素养 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 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 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 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 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 绿色质量。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 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 落地的关健之处。“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 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 到主动式的自我认
3、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 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 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知识经济的兴起及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给 教育提出了挑战。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谁就将领 导世界的潮流。而信息技术又改变了学习者的行为方式; 全球化则为终身教育提出了学习的主题,“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又要求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蕴 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 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 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 中心、书本中心)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社会
4、的 需要。为彻落实市年初的初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形成学 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抓手,努力探索实施新课标下素 质化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结合我校语文学科教师队伍结构的实际,努力寻找在课题研究中落实青年教师的培 养工作,达到快速提高我校教师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学校 办学品位的目的,促进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向教学过程全 程优化的方向发展,寻求语文情境教学的最佳途径,从而 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结合我市开展的课堂教 学素质化达标活动,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校内语文学科素 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改革教学方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
5、程,学习者并 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传统教学所给予 的恰恰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是让孩子自己构筑意义, 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在生产 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 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 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 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的过程。2 、改革学习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
6、和探 究,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 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 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在教与学的情境中突显出 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过程。3 、探索普通初级中学实施素质化教学的方式、方法。4、探索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师资队伍建 设的有效途径。5 、怎样在地区性中考改革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6 、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体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7、通过课题的研究,努力解决
7、长期困惑中小学教师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内在的心理表 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 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 理解。建构主义主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软件工具、课件开发平台、多媒体课件以及从 Internet 上获取信 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 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语文教 学实施情境教学,它除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 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外,还可以 模拟创设多媒体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等综合因素
8、,创造 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2、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的兴起,预示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 这个学习化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 是目的;它既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又是为了不断丰富 人生的经验,提升人的境界,从而使人日臻完善。情境教 学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 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本课题研 究过程中将紧紧围绕现有素质教育理论,切实体现学生主 体作用,在课堂教学实验中体现新课程理论和研究性学习 等理论。3、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 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积
9、极 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 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 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情境教学,强调了语文 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语文教学要 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和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唤起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 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三、原则和方法。(一)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的原则1、基础研究和运用研究相结合第一,确立反思性研究意识,重新审视情境教学的理 论研究。在基础研究
10、方面,加强对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的 反思。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要意识情境教学 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情境的概念与分类、情境教学 的概念与分类、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原理、情 境教学的实施原则、情境教学评价、情境教学与教师队伍 专业化、情境教学与生命教育观以及情景教学之间的联系 与区别等理论问题研究中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都 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认识。第二,加强对应用性教学方法的研究。笔者认为应针 对情境教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可以判 别的标准和手段,如具备什么样素质的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如何实现情境教学个体化?什么样的课文教学需要 情境教学?学生如何创设学习情境
11、?在什么时间运用情境 教学效果最好?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去研究。第三,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结合起来。理论研究的 深化必将带来实践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其理论 是否合理,实践研究也需要转化为可供他人思考、操作的 理论,因此,需要将两者相结合。2、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相结合第一,注意将原点辐射和多点聚焦相结合。情境教学 研究由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其他学科辐射,由内而外,扩展 到语文以外学科和整个中小学教育。但是,由其他学科向 情境教学研究渗透,由外而内,多点聚焦,尚有诸多值得 深入思考的余地。第二,将跟踪热点与纵深发展结合起来。情境教学研 究要能坚持动态思维的特点,做到与时俱进。当前,随着
12、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建构, 对教师专业化的呼唤以及对生命教育的回归,出现了诸多 研究热点,为情境教学研究提供了诸多研究命题。但是, 要想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更加厚实,必须加强对其本体的 研究。(二)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的方法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综观情境教学研究, 可以发现主要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一种整体性的、注 重过程的、弹性的、“自然式”和“人性化的”的探究方 法。但是,情境教学实验若在进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另辟 蹊径,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更好。2、历史研究和现状研究相结合 。近三十年来,情境教 学研究主要是立足现状研究,针对教育教学现
13、实提出的问 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观 照,有时总让人感到情境教学研究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容 易让人感到情境教学研究可能会走不必要的重复路,可能 仅沾沾自喜于“新经验”和“新名词”的创造而造成的一 定的学术泡沫。四、概念界定。情境指人活动于其中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 环境,包括客观情境和虚拟情境。客观情境指客观存在的 真实情境,不是经过人为再加工优化的典型环境。在言语 交际过程中,客观情境就是言语交际环境,即语境。虚拟 情境,指在现有的客观情境基础上的、为了某种需要而经 过再加工创设的优化的典型环境或典型场景。而情境教学,一般认为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 的教学目
14、标,从教和学需要出发,师生合作、引入、制造 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客观 情境教学和虚拟情境教学。客观情境教学,指师生引入与 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客观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一 种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语境教学。虚拟情 境教学,指师生制造与创设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虚拟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激发 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 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 内容。它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 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
15、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 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五、实施步骤。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 (年 1 月xx 年 4 月)在分析、总结“十三五”前期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的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理论支撑。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 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验组织机 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 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 法。通过外出参观取经,邀请教研室专家来校指导,举办 理论讲座等形式完成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论证工作。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年 5 月xx 年 10 月)结合全校开展的本课题研究实
16、际,通过公开课、展示 课、评价课等形式,达成情境教学模式的初步建立,邀请 大丰教育学会、教研室对情境教学模式的阶段性作出研究 评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建立子课题组,使实验教师能 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 础上通过各级的研讨活动(包括公开课、评课、实验论文 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 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x 年11 月x 年 12 月初)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该课题研究的认识成果和操作 成果,同时就该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及推广宣传,写出 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并进行成果鉴定。采用统计、 比较等方法进
17、行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对比;学生素质的评估。 邀请专家进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的专项评估。整理课题实 验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取得的经验, 整理编印相应的结题报告和论文集。六、课题的管理。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 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2 、制度保证。学校已经制订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 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激励机制, 重奖科研成果。3、经费保证。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课题组所 有成员通过多投稿自筹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4、技术保证。聘请省特级教师奚志红、市语文学科带 头人余恒祥等同志为课题顾问,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经常 邀请语文学科教学专家来校通过举办理论讲座等形式进行 指导,为提高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学校将推荐课题组成 员定期参加各级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课题组将每月 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交流实验研究情况,部署 课题研究,巩固发展和推广研究成果。5、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规划课题研究与学校 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落实课题研究成员与学校课职务安 排相协调;安排研究任务与学校日常工作相协调;做到学 校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同步发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