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2、交流对“夜莺”和“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
2、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1、交流预习中的发现,提出不懂的问题。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3、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三、精读品悟过渡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学生依次交流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和读书体会。1、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1
3、)通过理解“沉寂”,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总结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2)通过“寂静”、“宁静”、“沉寂”的互换,感悟三个词语在表达“静”的意境上各有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总结读书方法换词。 设计意图:把“宁静、寂静、沉寂”三个意思相近 ,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朗读感悟,深化了学生对沉寂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三个词语的把握。 2、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2)学生朗读,全体齐读。3、通过双关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1)朗读带有双关语的句子,交流读书体会。(2)了解修辞手法双关语。(3)快速浏览
4、课文,找出其他带有双关语的句子。(4)男女生分读三个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加深对句子的体会、理解,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4、通过连续地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1)学生交流体会。(2)通过这些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通过朗读再现“小夜莺”的活泼和机智勇敢。5、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动作描写,扩写小夜莺发现敌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对连续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进行描写,从
5、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通过“好像”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总结读书方法抓关键词。 7、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胆量? 体会“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8、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还有更多的小夜莺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勇敢战斗着。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