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牙绝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案例分析课文主要内容: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一、发现问题:1、本文是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2、对文章的停顿把握不好。二、提出问题:1、“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为什么绝弦?2、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三、分析问题: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2、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四、解决问题: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
3、况,教师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2、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3、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5、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五、验证解答: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2、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还积累了中华经典诗文。3、体会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