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省教师在全国第十三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中再创佳绩2017年11月8日至10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十三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2位选手齐聚一堂,会议分两个场地,各展示16节课,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代表参加了活动。旨在以课堂为载体,交流思想,共同成长。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何月丰老师代表浙江执教了认识比一课,很好地展示了我省近几年课堂改革的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南海体育馆场地的一等奖第一名。认识比一课,由于涉及的内容多,取舍困难,就一直被公认为是小学数学概念
2、教学的难点。那么,何老师是如何突破这个难点的呢?课堂上,何老师从学生的“前概念”入手,紧紧围绕“体育场上的比分”究竟是不是数学上的“比”?“比”究竟用在什么地方?等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己辨析和解释,逐步理清“比分”与教学中的比的区别,真实地展现了学生学习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因为借班上课,何老师还特意做了每一位学生的姓名签,课堂上无论是个别回答还是互动交流,老师都叫着学生的名字,且姓名签做成红蓝两面,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学生翻出另一种颜色朝教师,以获得发言机会。正因为从框架到细节处处体现了学生立场,课堂上呈现出温暖、灵动而真实的画面,获得了专家和同行的认可。课的准备过程也折射着教师的成长过
3、程,用何老师自己的话说:磨课,更磨人。磨课,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磨人,则是教师的成长。在3个月的准备过程中,何月丰老师自己则经历了从迷茫、焦虑、清晰、兴奋的心路历程。也凝聚了浙江小学数学研究团队的智慧和心血,因为这节课得到了特级教师俞正强、朱国荣和顾志能等的指导,也借鉴了义乌龚哲荣老师的经验,同时,还得到了省外一些专家的倾心点拨和引领。事实上,何月丰老师的课秉承了浙江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反映了我省以“改课”推进课改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倡导并践行:基于“学生立场”,深入研究学生的起点,真心暴露学生的疑点;立足单元视角,重新分割课时内容,定位每一课时教学的核心内容;编制有结构的学习材料,给予学生学
4、习的空间与时间,追求扎实而灵动的课堂。一直以来,我们在“基于学生经验,对接学生学习逻辑”的理念引领下,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课为抓手,从筛选材料、搭建框架到打磨细节,通过对一系列经典课例的研究和改进,目的只是想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确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这样的改革实践放在两年一届的全国观摩课比赛中,无疑是一次大胆而冒险的尝试。用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的话说:“虽然这样的课有可能上好,也有可能上砸,但只要方向正确,对学生有益的就值得尝试,我们宁要枝节横生的活力课堂,不要四平八稳的教师表演。要坚信:给学生一点空间,学生将会给你撑起整个天空。”我们就这样慢慢地从一节课到一类课的研究,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成长,就这样携手走在课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