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物主体性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法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随着主体性教育的确立,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体系也已发生质的变化。在中学生物自主性参与的评价与研究实践中,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主体性原则,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计科学的评价工具。关键词:主体性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性原则评价方法生物教学已不仅仅满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单一渠道,学生们不仅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具备多种技能,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受益终身。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老师教
2、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一、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四要”,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他们的主体进取精神呢?当然有许多方面可以做,例如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变化等,但是在这些方法、手段之上,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应先转变。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培养出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我
3、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四个要”:一要相信学生挖掘学习的潜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不要什么知识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说。例如,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知识之前,我派发了锥形瓶、橡皮塞和培养皿等实验工具给学生,让学生亲自用面包或馒头来培养霉菌,并且自己酿制苹果酒或葡萄酒。学生通过自己看、做、讨论,就知道了酵母菌能进行无氧事实。而且由于是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的,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理解
4、、操作和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发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悦感得到体验。二要平等相待引导学生的辩论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不准开口,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对他以后的终身学习造成制约。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受到限制。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
5、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这时教师就不能作为旁观者任由他们发展下去,而应对他们进行引导、点拨,适时把他们拉回到主题上,导入关键处,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时要充分发挥起来。引导好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流于嬉闹。三要认可预知激发求知的欲望有一些学生,喜欢课前把当天要上的课先了解,然后上课时积极发言,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以传统教学观点看,这是一个让老师又喜又忧的事。喜的是课前学生预习,教学起来轻松些;忧的是有可能打破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一上课,有学生就一二三地全说出来了,精心的准备被打乱。对这种情况,我们现在要以新的眼光去看它。孩子本来就有
6、强烈的好奇心,不知道的,他想去了解,知道的他又想说出来,表现一下。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摒弃以前的观点,正好利用这点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例如,学习裸子植物主要特征的知识时,我展示球果并取出一粒松子质疑:这是种子还是果实?为什么?再如,学习酵母菌的知识之前,我拿出在面包店买回来的一个面包,把它切开以后,学生看到面包上有很多小孔,就提出质疑“这些小孔是怎样形成的?而这种气体是酵母菌分解什么物质时产生的?”这些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四要改变策略将机会留给
7、学生教师在课堂小结上,也应改变策略,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而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式的机械小结。教师可用“通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你所学到的知识”等之类的话,让学生互相补充,弥补不足。练习评判时,也可让学生互相评述,互相讨论,不但使他们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说出其所以然。在学生小结、评述中,教师要时时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这些锻炼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科组在开展“中学生物主体性参与的评价与研究”的课题研究中,除了坚持上述“四要”原则以外,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小组合作,建立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物主体性参与的评价要
8、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成为评价对象。因此我们在课堂中采取主体性课堂的教学模式,四人为一组,约十四组为一班。主体性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下图示):一 二 三定向质疑 引导、探索 反馈运用()()()()()()提出本节目标指导调控引导结论检查反馈提示点拨提供素材教师急急急渴检激需需需望查兴 材指提结鉴 料导示论定明确本节目标交流提出问题认识规律巩固运用相互解决疑问小组合作探讨立探索学生根据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确定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注重知识传递的过程而非结果,不以学生的一次性的考试定终身,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真正体现主体
9、地位,真正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因此,对整个过程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传统教学价值观之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而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主体性教育。随着主体性教育的确立,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体系也已发生质的变化。在中学生物自主性参与的评价与研究实践中,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的原则。要体现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原则评价的标准之一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师生的互动。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变换,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的主动参与即师生互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
10、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主体性原则评价的标准之二是发展性意识。一节课要看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认知的发展、审美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以及学习策略的发展在教学中的体现。主体性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不断地思考,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根据主体性原则,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计科学的评价工具。发展性学生评价,除了应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使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操作评价法、建立学生生物档案等。评价工具是收集评价资料的直接依据和手段,设计评价工具是保证评价工作
11、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一般来看,中学用得最多的通常是评价表。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评价表时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不仅要有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表,而且要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表。()评价表的设计要体现“以质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理念。()评价表的设计要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都体现出来。(一)建立学生生物档案(示格式)。学生生物档案的建立,使学生每次测验都作出比较分析,认识自己个人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在档案中要结合学生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老师评价这一项多采用激励性语言,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真实的关怀,从而得到更大的学习动力。生
12、物档案格式:生物档案班级:学号:生物课高一没有,高二才开,你认为自己跟其他同学相比会()、基础一样、基础较好、低一些第次测验:我的目标是分我考试考了分我做得较好的是:我做得较差的是:通过测验检查得到不足之处,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对你的评价是(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效用。、旧实验表的分析(附表一):旧表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实验情况记录这一项,学生通常只填上“成功”或“失败”,至于成功后有没有更好的改良方法或失败后有没有总结找出原因,学生从来都不假思索,故实验虽然做完了,可是实效性低,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表一
13、洛城中学学生分组实验情况记录表日期周次实验名称仪器及药品实验学生签名实验情况记录星期节次实验前仪器检查实验后仪器检查、制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实验评价量化表(附表二):实验评价量化表虽然形式上还是以打分来评价学生,但是表中评价的项目侧重点是实验分析,这就说我们看重的实验过程而并非实验结果。而且还提出了建议改良方法一项,这有助于发挥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促进改进和发展。通过这样一个着重质量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自主性会得到充分发挥。表二生物实验评价量化表实验名称:洛城中学 级 班姓名 日期: 总分: 实验目的明确一般不明确1085实验步骤熟悉知道不太清楚1085独立操作能力强较强不强1085群体合作精
14、神好一般差1085实验所需时间提前完成按时超时1085实验分析(40)建议改良方法(10)(三)设计学生总评成绩分布表学生总评成绩分布表实验平时期中考期末考30%20%20%30%除了进行常规的测验和考试以外,还举办高二生物竞赛培训活动。这些竞赛活动的成果也列入评价学生的参考标准之一。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教师的教育观如何却是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好主体性教学。参考文献1刘尧著教育评价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 7-23页2侯光义著教育评价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页3周卫勇发展性教学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