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41351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物质的密度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2.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教学突破】运用物理学科特点,通过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

2、生得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进而介绍用比值定义法描述物质的这一物理特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密度的概念.对于密度单位,要从密度的公式推导出相应的单位,便于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复合单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刀、大木块、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天平一台,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铁块三个,量筒,刻度尺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投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用的赛车是用轻质材料制成的,这样可使赛车轻巧灵活;电影中的房屋倒塌压在演员身上,也不会对演员造成伤害.让

3、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用一种很轻的特殊材料制成的.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汽车赛车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材料?教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如铁块、木块、铜、铝、棉花、泡沫等,生活中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铁比棉花重”等,这种说法科学吗?通过讨论一部分学生仍坚持认为铁比木重.教师出示小刀和大木块,问:哪个质量大?学生一致回答:木块比小刀质量大.教师:小刀是铁制的,木块是木制的,显然与我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相矛盾,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认识密度(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交流,可能的观点有

4、: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类似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比较两物体质量的大小不能只看是什么材料,还要考虑它们体积的大小;比较两物体质量的大小不能只看体积大小,还要考虑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师引导学生使问题细化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何?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何?(2)学生猜想根据上面的讨论,让学生猜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发表各自的观点.此时学生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有的学生可能会在此基础上想到: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3)实验探究:1cm3的物体质量的含义教师引导:为了验证上面的猜想,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时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你准备选取哪

5、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物质多些好还是少些好?实验中应当选择哪些测量工具?实验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数据?学生讨论与交流:选择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分别进行比较,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使实验具有普遍性减少偶然的错误,选取的物体应多一些.要有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测量体积的工具刻度尺和量筒(量杯).实验需要分别测出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同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设计记录表格,进行比较.(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提供的实验材料不只局限于课本中几种,可多提供一些身边的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实验空间,有助于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每一小组测量一个

6、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把实验数据汇总填入表格中.引导学生认识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并强调学生将铁块、石块等物质放入量筒的方法,以免学生弄破玻璃仪器造成伤害.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各小组同学分工要明确,操作时严格执行仪器的使用规则,读取数据要仔细,力争使每一小组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过程:一部分小组,取形状规则、体积不同的两个铁块,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另一部分小组,取形状规则、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分别用天平和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把测量数据填入下列表格(见教材第117页).(5)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

7、来,通过实物投影或黑板展示给所有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可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按照表格记录数据,并计算出每组数据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教师提出:针对表格中的数据,将你们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对“1cm3物体的质量”的意义提出看法.各组相互交流,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各实验小组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想想实验测量过程是否存在错误或误差,探讨如何改正错误,减少误差.2.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1)密度的定义教师:从前面的探索研究“1cm3物体的质量”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c

8、m3某种物质的质量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是十分有意义的物理量,因此有必要给它取个名字.物理学中就把它定义为密度.物理学中,把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深入分析: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用两个量的比值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这里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定义密度,表示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用这种方法定义密度我们第一次遇到,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2)密度公式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得出密度公式:,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9、(3)介绍密度的单位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就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千克(kg),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有时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用立方厘米(cm3),用符号表示密度单位就是g/cm3.教师板演kg/m3和g/cm3的换算关系:1kg/m311103g/cm3,1g/cm31103kg/m3.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为了应用方便,科学家们测定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让学生认识教材第118页密度表,并讨论有哪些收获.收获参考:(1)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大

10、于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注意干松木的密度).(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密度可能不同.(冰与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但是密度不同)(3)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也有可能相同.(冰与蜡、牛奶与海水、煤油与酒精)3.密度的应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在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或发现新物质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1)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如金首饰是不是由纯黄金制成的,通过测密度就可以鉴别.(2)可以根据密度不同来选择材料,如前面提到的自行车比赛中的赛车,是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成的,而汽车底盘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制成,增加汽车的抓地力与稳定性.(3)通过测定密度,可能发现某些新的物质.由密度公式变形得,mV,

11、V.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第118页例题并认识教材图625中不同密度物质的应用.学生讨论:密度知识还有哪些应用?回扣开头: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汽车赛车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材料?三、反思总结,布置作业1.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2.作业:教材第119页“自我评价”第1、2、3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奥运会自行车比赛的赛车与家中的自行车不同,并认识到电影道具由于轻而不会伤害人,就好比魔术揭秘一样,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兴趣.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的回答前后自相矛盾,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

12、下面提出问题作好铺垫.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质量不但与物体的种类有关.还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将学生众多的问题归类、细化,使下面的探究活动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对本环节,提出几个问题是很有针对性的,作为讨论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师生一起明确各个问题的答案,确定实验方案.在交流反馈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作扩展和深入研究,让学生弄明白每一步设计的目的和思路.学生实验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有关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巡回指导,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是采用了比值法,

13、并且分析各组数据时注意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小小的影响,要告诉学生误差在实验时是允许的,但是一定要遵守实验事实.介绍用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的是物质具有的一种特性,加深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看起来简单,但是教师最好让学生根据密度的公式认识到,我们知道哪些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哪些物理量,所计算的物理量对我们有哪些用处.如果我们为了知道某个物理量,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等.通过例题的处理,要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密度知识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答的能力.本节课的探究是一个要素多、过程长的全程科学探究.尽管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但是学生在探究过

14、程中仍然很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回顾时不仅要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措施,而且要总结做得好的经验和体会.【板书设计】第二节物质的密度1.认识密度(1)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mV.(3)单位:kg/m3,g/cm3,1g/cm31103kg/m3.3.密度的应用(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2)可以根据密度来选择材料.(3)可以发现新物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探究的基础上构建密度的概念.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与这两个教学环节有关:(1)引入时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及教师的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2)在提出问题这个探究环节中,在师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把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一步细化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何?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何?以这两个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目的明确、思路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