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3.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物态变化.4.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5.尝试对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奇妙现象.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
2、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教学难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突破】从生活现象入手,从感性认识出发,引导学生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并认真观察水的物态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体会,根据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来确定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从而认识物态变化的名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等.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空中生水”的小实验:事先用冰箱的冷冻室冷冻一瓶易拉罐饮料(里
3、面最好结冰),上课时把刚从冰箱取出不久的易拉罐展示给学生,用干燥的毛巾将外壁擦干,学生观察到罐的外壁又出现了水珠.启发学生思考:外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是从哪里来的?教师指出:自然界中也存在类似的水循环的过程.由此引入课题.二、新知探求1.多姿多态的水认识升华和凝华自学课本,讨论交流.(1)什么是升华?请举出一例.(2)什么是凝华?请举出一例.生: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生: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霜、雪的形成.用图541的形式小结,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地球上的水循环(1)课件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图片或视频等资料.(2)结合课本,思
4、考下列问题.地球上的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气层的?(江海湖泊中的水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大气中的水又通过什么途径回到地球?(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降水又回到地球)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地球上有水的地方一直有水,无水的地方一直无水;淡水资源会逐渐枯竭等)(3)总结:用图542的形式小结,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水循环的过程.(4)问题: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那地球上的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5)阅读教材,并让学生列举产生水资源危机的种种原因,如:地球上的水97.2%是海洋咸水,人类实际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0.03%;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
5、,超过了水资源自然更新的速度;生产、生活对水体的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富营养化引发“赤潮”(6)讨论:破坏水资源会带给人类哪些危害?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认识破坏水资源给人们带来的危害.(7)总结: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8)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应如何节约用水.(9)总结:资源危机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
6、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珍惜每一滴水水是生命之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请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类现在面临水资源危机,合理利
7、用水资源的方法很多,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农业喷灌,节约用水;科技处理,海水淡化等.3.来自极地的报告师:继续组织学生看教材P110.你有什么发现?利用教学课件等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南极科学考察”、“冰川”、“赤潮”等科教片或电视片.(1)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水污染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毒物质、污水、石油、热污染、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节约用水徽标: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2)列举家庭生活中用水途径,举出所有可能的节水方法.(3)人类环境宣言与可持续发展人类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
8、漠化、酸雨现象、森林的破坏、物种的消失、垃圾泛滥等,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推向行动.相关法律法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21世纪议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每年的9月16日);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国21世纪议程.三、回顾小结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授课情形,有针对性的找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发言.2.组织学生复习全文,观看书中彩图,并让学生一一解释,之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和观点,全班学生共勉.四、作业设计1.阅读人类环境宣言,要求学生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活动:依据对当地水资源(含地下水)状况和利用情况的事先调查,对水资源污染和滥用提出
9、自己的见解,对水资源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题目可以是:从近日水价上涨3倍说起列举家庭生活中用水途径,举出所有可能的节水方法.2.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很多危害,请你至少说出两条危害.3.布置课后作业:教材中的P110中的自我评价第1、2题.可以用碘演示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水水蒸气水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让学生初步理清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大自然向我们“讲述”的水的物态变化的“故事”.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争论
10、,说出各自的理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有感可发,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但是我们身边的水浪费和污染情况却很严重,让学生树立起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来.通过补充大量的材料,让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形成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倡导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敬畏地球上的水循环,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所创造的“杰作”,关爱水的生态系统,形成爱水、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意识.通过介绍世界及我国缺水及水污染的现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严肃的社
11、会问题,激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中去.通过自然现象或环境问题与物态变化规律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在利用物态变化规律促进生产,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原本在物态变化规律下形成的和谐,使学生感悟物态变化在改变物质世界和促进人类文明中的巨大作用.帮助学生解读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这一事实,意识到人类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危机,从而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从而增强危机感.提高环保意识与法律意识,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板书设计】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环1.多姿多态的水2.地球上的水循环3.来自极地的报告【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属于了解的内容,因此教学是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有些知识学生并没有接触到,因此主要采取向学生介绍的方式.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