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说和做课型主备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1、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人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
2、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2、简介闻一多学生介绍查阅的材料。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新诗集鸿祝(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谈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
3、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诗: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二)初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1、疏通字词,把生字词划下来。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文先生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明确: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以为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三) 研读课文1、 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
4、成就卓越的段落。教师:提起闻一多先生,我们头脑当中首先显现出来的是他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的镜头。但事实上,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学者、诗人。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哪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第一部分)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语句划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不懂的可以标注出来。)师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知道(要注意朗读和艺术手法的指导)。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
5、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1925年,闻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渐防危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可见,闻一多先生是想从探索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闻一多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言和行终生实践着这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闻一多先生那种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指导朗读学生齐
6、读(如果朗读不到位,可以请各别同学范读)。教师重点指导朗读闻一多的几句话: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造句:按以下形式说说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形象的理解。前一个空填写对人物的评价(用以个词语),后一个空要举例证明。闻一多先生,他,你看。师生交流。 第二课时一、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即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
7、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2、精炼含蓄比如一格“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饮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地美德:“做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使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使“
8、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敬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由未尽的“他惜寸阴、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
9、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语句便的不平常了。4、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息”“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二、拓展延伸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陶渊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三、布置作业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体会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深刻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