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理解压强的概念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3、知道压强的国际单位是牛/平方米,又叫帕斯卡。4、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是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2、 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3、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2、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2、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回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压强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比值定义的方法)。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压力:给出教材第55页的图8-1,提出问题:压路机对路面,运动员对跳板、图钉对墙壁有没有力的作用?学生回答:有。提出问题:这些力作用点和方向各如
3、何,怎样用共性语言来描述它们?进行讨论,总结出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它有“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效果。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组织学生用手边的铅笔作教材图8-2的实验,体会“笔尖处比笔尾处疼”,紧接着提出问题:结合这个小实验分析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及受力面积有关”。给出实验器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选择实验效果最好的器材。学生设计时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和点评,确立统一的实验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在压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
4、积的关系。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完成这个简单的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设计实验,理解选用橡皮泥最好,它能够持久的记录深浅的印记。分组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二、压强: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用与速度做类比,用比值定义法给出压强的概念。举出实例,让学生感知压强单位的大小。学生动手计算例题1,感悟到压强计算公式、压强单位的推导过程。应用压强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人对沙滩的压强是多大?指导学生考虑:“人的体重大约是多少?”,“怎样估测鞋底的面积?”,启发学生在白纸上引出鞋印,用画小方格的方法,求鞋底面积。提示学生计算人通过沙滩时对沙滩的压强,只是计算单脚的面积,而对于坦克却注意它是两条履带的面积。分组讨论,用“分割法”求鞋底面积。领悟到用“分割法”求鞋底面积的方法。在讨论基础上,进行计算。三、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提出问题:“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讨论人们是怎样根据实际需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利用压强公式得出答案。在发言过程中体会怎样将物理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1、 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2、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