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孝直中学九年级物理12.1 温度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课程标准:3.3.1 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对课标的理解:1、 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 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3、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4、 了解热量概念。教学重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了解热量概念。教学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了解热量概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温度与温度计部分,小组讨论后,找小组代表回答这个部分讲解了那些问题,并说出答案。从
2、中了解自学情况,确定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问题预设: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课本第5页加油站2、体温计如何使用?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而一般的温度计为什么不能?让学生阅读学习检测24页“伴你行”,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习题巩固:学习检测26页A组1、2题要求:学生要能说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问题+知识点+分析,与科学探究的步骤对接,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长期坚持,会帮助学生构建起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修改补充:二、 物体的内能:1、复习提问:操作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复习,互帮互助,共同掌握,提问5、6号同
3、学,以检测复习效果。(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物体具有能量?(3)功和能的联系是什么?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4)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热能、弹性势能?2、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展示引导巩固看课本和学习检测25页。类比1:分子为什么具有动能和势能?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类比2:机械能=动能+势能;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类比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是是什么?物体的动能质量、速度;物体的重力势能质量、高度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温
4、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思考题: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就一定升高吗? 解释: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吸热但温度不变。类比4:物体的内能可能为零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在什么条件下为零?3、 习题巩固:学习检测26页3、4题。修改补充:三、 作业布置:学习检测27页B组1、2、3题第二课时一、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1和探究2以及加油站。2、 复习功的相关知识点公式、单位、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做功锯木头、搓手搓脸4、 解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放在热水中的勺子变热;暖手宝 热对流烧水;暖气片取暖 热辐射晒粮食;烤火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三种方式。解释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联系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过程讲解。5、 习题巩固:学习检测26页6、7题修改补充:二、 热量1、 强调:热量是针对热传递过程而言,离开热传递就谈不上热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因为只要两物体之间有温度差,热传递就能发生,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2、 处理课本26页作业题修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