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教学论文 北舞渡镇中心小学 陈守亮教学理念的碰撞、课程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带来的新气息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无不向每一位实验教师提出了挑战。建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张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1. 挖掘教材中“快乐教学”的突破口。上好一堂课,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切入点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那么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如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我们曾设计过多种教学导入方案,一是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二是谈话法导入;三是谜语与挂图导入等,但总觉得都不能完美体现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之后,我们选择
2、“看手一画手一夸手”的导入方案,让学生伸出小手感知“胖乎乎”,在画手中板书“胖乎乎”,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在夸手中实现对教学的拓展。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层层推进,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很快进入“乐中学、乐中求发展”的境界。再如自己去吧一课,其切入点在课题。教学时,我们抓住这个突破口,引导学生读题思题,激发学生质疑,“自己去做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一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2. 重视教材中“快乐教学”的语言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那些最典型的语言材料,必须在对教材的深
3、入钻研中才能获得,同时又必须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会收到良好效果。如四季一课,运用了鲜明生动且极具个性的语言,“尖尖、弯弯、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对这些材料的感悟与领会,有助于学生对四季特征的理解,而要获得良好的理解与感悟,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进行读、演、说、评,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演中感悟,在说中理解,在评中升华。3. 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快乐教学”的切入点。语文课堂的活力,在于创造。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且枯糙易混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善于创造,它同样能成为快乐的教学契机,成为开发语文课堂活力的火花。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很难有学习兴趣。我们在充分利用教学插图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增加了实物学具(如两根毛线),教师充分利用两根毛线进行造型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拼音魔术表演,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枯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形、有趣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总之,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