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高考理科综合适应性考试试卷(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1116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53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理科综合适应性考试试卷(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高考理科综合适应性考试试卷(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 + s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1. D 7. B  2. C 8. D  3. B 9. B  4. A 10. C  5. D 11. C  6 . C 12. B  13. C 二、选择题 14. A 15. C 16. A 17. B 18. C 19. BD 20. AD 21. BC 三、非选择题 22. (6 分) (1)②仍为 p0 (1 分) (3)补齐的数据点及作出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 (3 分) V/mL 13 12 11 10 9 263 273 283 293 303 313 323 333 343 353 T/K (4)线性 (2 分) 23. (12 分) (4) 1 2 (2 分) 10∆t (2 分) (2 分) 2(1) (m1 + m2 ) ( s1(4)t(s)5 )2 −(s1(1)2 )2 (s + s + s )(m − m )g 2 3 4 1 2 理科综合评分参考第 1 页(共 7 页) (5) 0.056 (1 分) 0.057 (1 分) 1.8 (2 分) (6)滑轮有摩擦消耗掉一定能量,绳子、纸带动能势能变化没有计入,等等 (2 分,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24. (10 分) (1)设物块 A 的质量为 m1 ,砝码质量为 m2 ,物块 A 在 P 点左边运动时 A 和 B 的 加速度大小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 + m )a 2 1 2 由图(b)可以求出 a = 2.0 m/s2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m = 0.40 kg 1  ① ② ③ (2)设当 A 在 P 点右边运动时 A 和 B 的加速度大小为 a′ ,物块 A 与 P 点右边桌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 g − µm g = (m + m )a′ 2 1 1 2 由图(b)可以求出 a′ = 1.0 m/s2 联立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µ = 0.125  ④ ⑤ ⑥ 评分参考: 第(1)问 5 分,①式3 分,②③式各1 分;第(2)问 5 分,④式3 分,⑤⑥ 式各1分。 25. (14 分) 3 2 初始平衡时, A、 B 两球带电量为 q、 q ,两球间的库仑力大小为 F = k  3q2 2(2l sin9 )2 1 理科综合评分参考第 2 页(共 7 页)  ① 1 式中 k 是静电力常数, l 为一根绝缘细线的长度, 9 =30° 。 1 设小球的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初始平衡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F = mg tan9 ② 1 设初始时小球 C 所带的电荷量为 Q, C 与 A 接触后,二者所带电荷量均为 = q (Q + q) ③ 1 2 C 与 B 接触后,二者所带电荷量均为 = q 2 1 3 (q + q) 2 1 2 再次平衡后,连接小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120° 9= = 60° 2 2 类比①②式的分析可得 q q k 1 2 =mg tan 9 (2l sin 9 )2 2 2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得 Q = −13q 或 Q = 8q 评分参考: ①②③④式各2 分,⑤式1分,⑥式3 分,⑦式2 分。 26. (20 分)  ④ ⑤ ⑥ ⑦ (1) 设Q 的质量为 M,初速度大小为V ,第 1 次碰撞后瞬间 P、 Q 的速度分别为v 、 0 1 V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能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 1 E = MV2 k0 2 0 M=V MV + mv 0 1 1 1 =MV2 2 0 1 1 MV2 + mv2 2 1 2 1  ① ② ③ 1 25 mv2 = mgh 2 1 36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理科综合评分参考第 3 页(共 7 页) M = 5m ⑤ (2)第 2 次碰撞前瞬间 P 的速度大小为v ,方向向左;设碰撞后瞬间 P 、 Q 的速 1 度分别为 v 、 V, P 沿斜面上滑到 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 2 2 C 守恒定律有 MV − mv = MV + mv 1 1 2 2 1 1 1 1 MV2 + mv2 = MV2 + mv2 2 1 2 1 2 2 2 2 1 m=v2 2 2 1 mgh + mv2 2 C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38gh vC = 9  ⑥ ⑦ ⑧ ⑨ (3)设初始时P 离斜面底端 B 的距离为s ,第 1 次碰撞后Q 运动到斜面底端 B 所需 时间为 t, P 运动到斜面底端 B 所需时间为t , P 沿斜面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 在斜 1 面上运动所需总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有 2 s = V t 1 s = v t 1 1 mg sin9 = ma v t = 2 1 2 a 由题意有 t ≥ t + t 1 2 联立上述各式并由题给条件得 s ≥ h 100 27 100 27 即初始时 P 离斜面底端 B 的最小距离为 h 。  ⑩ ⑪ ⑫ ⑬ ⑭ ⑮ 评分参考: 第(1)问 6 分,②③⑤式各2 分; 第 (2) 问 8 分, ⑥⑦⑧⑨式各2 分;第 (3) 问 6 分,⑩⑪⑫⑬⑭⑮式各1分。 理科综合评分参考第 4 页(共 7 页) 27. (14分) (1) 4FeS + 6H O + 3O = 4S + 4Fe(OH) (2 分) 2 2 3 (2) SiO (1 分) 2 (3) H S (1 分) 2 (4) MnCO +=H SO MnSO + CO 个 +H O 3 2 4 4 2 2 MnO + 2Fe 2 + + 4H + = Mn 2 + + 2Fe 3 + + 2H O (每空 2 分, 共 4 分) 2 2 (5) Fe(OH) Cu2+、 Ni2+ (1 分,2 分,共 3 分) 3 (6) 2H O − 4e − = 4H + + O 个 (1 分) 2 2 181 (a ×10−10)3 N (7) (2 分) A 28. (15 分) (1)球形冷凝管 恒压漏斗 液封 (每空 2 分,共 6 分) (2) BCA (2 分) (3)活塞 1 和活塞 2 液面差恒定 (每空 2 分,共 4 分) (4) p(O2 ) ×(V1 − V2 ) × M (3 分) R ×(273 +t) m 29. (14分) (1) 123.5 (2 分) (2)增大 33.3 (1 分, 2 分, 共 3 分) (3) M 加入其他气体,体系总物质的量增加,异丁烷摩尔分数x 减小。加入H ,平 2 衡逆向移动,异丁烷转化率减小,平衡时x 增加。总结果是随着n(H )/n(异丁烷) 增 2 加, x 减小;加入稀有气体 Ar,对于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异丁烷转 化率增加,平衡时 x 减小。因此,相同条件下加入稀有气体,平衡时 x 相对较低。 (1 分,3 分,共 4 分) (4) 1 (CH ) CHCH (g) + O (g) === (CH ) C= CH (g) +H O(g) ∆H = −117.45 kJ ⋅mol− 1 3 2 3 2 2 3 2 2 2 优点:空气中 O 与产物中 H 反应生成 H O ,同时惰性的 N 加入该分子数 2 2 2 2 增加的反应中,二者均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异丁烯产率。 缺点:空气中 O 对异丁烷或异丁烯深度氧化,使得异丁烯产率降低。 2 (2 分, 3 分, 共 5 分) 理科综合评分参考第 5 页(共 7 页) 30. (15 分) (1 分) (1) 2 (2 分) CH3 (2) OH CH3 Cl CCl4, Ph3P Cl CH3 Cl Cl 取代反应 (3) (2 分, 1 分, 共 3 分) CH2Cl2 Cl OH 3 碳碳双键、碳氯键 (4) (5) Cl CH CH3 (每空 2 分, 共 4 分) (1 分) Cl Cl Cl Cl 、 CH2Cl ClH2C (6) 12 (每空 2 分, 共 4 分) 31. (10 分) (1)糖链(1 分) 含有糖链的 A 和 C 均能进入细胞,但无糖链的 B 几乎不能进入细胞(3 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 A 能正常发挥抑制X 细胞活力的作用,但蛋白空间结构被破坏的C 则不能(3 分) 核糖体功能受到抑制,会使X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受阻(3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 酌情给分) 32. (10 分) (1)钾离子外流(2 分) 保持不动(2 分) (2)钠离子内流(2 分) B (2 分) A 和 C (2 分) 33. (10 分) (1)父母本的基因型:♀(S) rfrf,♂(N) RfRf [或答: ♀(S) rfrf, ♂(S) RfRf ] (2 分) 子代基因型: (S) Rfrf,产生的雄配子可育(2 分) (2)得到 A 的亲本:♀(S) rfrf,♂(N) rfrf (2 分) 子代基因型: (S) rfrf,产生的雄配子不育(2 分) 得到 B 的父母本均为(N)rfrf (1 分) 子代基因型: (N) rfrf,产生的雄配子可育(1 分) 理科综合评分参考第 6 页(共 7 页) 34. (12 分) (1)作为还原剂和提供能量(2 分) (2) 实验思路: 将同位素标记的 C18O2 和 H2 18O 分别饲喂植物进行两组实验, ①组 植物提供 H2O 和 C18O2 ,②组植物提供 H2 18O 和 CO2 ,一段时间后检测植物释放氧气的 放射性。(6 分) 预期结果:①组的氧气没有放射性,②组的氧气有放射性。(4 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5. (12 分) (1)已转入含 K 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2 分) 秋水仙素处理(1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单倍体转 K 基因愈伤组织经染色体加倍后,位于染色体上的 K 基因随之加倍 (2 分) (3)过滤(1 分) 赤霉素在高温下容易分解(2 分) (4)花粉细胞具有坚硬的细胞壁(2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破坏细胞膜(2 分) 理科综合评分参考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