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论武陵土家民俗文化中的巫文化及其审美功能.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049521 上传时间:2025-0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武陵土家民俗文化中的巫文化及其审美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论武陵土家民俗文化中的巫文化及其审美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论武陵土家民俗文化中的巫文化及其审美功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论武陵土家民俗文化中的巫文化及其审美功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论武陵土家民俗文化中的巫文化及其审美功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武陵土家巫文化民俗的美(提供中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和作者姓名、單位英文拼法)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sorcery culture of WulingTujia Minority regions inhabited by ethnic groups folk custom culture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研究馆员 赵冬菊摘要:巫文化是武陵土家民俗文化的主体,并具有美的特性。土家巫文化民俗的美,是通过心理认同、民俗活动、继承与创新、巫歌巫舞的展示和土家族乐观况达精神的影响等而获得或实现的。加强其研究,对保护和抢救土家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巫文化产

2、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土家 巫文化民俗 美位于湘鄂渝黔接壤地带的武陵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唯一生活在中国内地的少数民族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在土家族的民族民俗文化中,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巫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不但成为其民俗文化的主体,而且也因其诸多的审美特性而成为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在全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加强对武陵土家巫文化民俗之美的研究,对保护和抢救土家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发展土家族地区的巫文化产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巫文化是武陵土家民俗文化的主体 产生于人类童年的巫文化,在土家族的节日、婚姻、丧葬、祭祀、 生产、生活和信仰等各

3、种民俗活动中,均表现出极大的穿透力和影响力,使得巫文化与土家民俗文化交织渗透于一体,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家族的节日民俗中,无一不有巫。过赶年(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称为 “过赶年”)是土家族极其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为了迎接过赶年,土家族早在农历十月就开始忙碌起来。而在忙碌过年的一系列活动中,都始终与巫文化相连。迎新年、杀年猪是土家人家家户户过年必办的大喜事,故,土家人当大事办。杀年猪的时间,必须择吉日;杀猪时,被杀的猪头一定要面向土家族始祖的庙堂向王庙;所杀的猪,要一刀毙命,且流出的猪血要越多越好;杀猪的刀,主人必须用纸钱将粘血的刀口擦拭干净后予以焚化,以祭神。杀年猪的日子,要举行盛

4、宴,土家族称为“吃泡汤”。“吃泡汤”时,有 “鱼在跳,肉在冒(热气)”的俗语,即一定要吃刚杀出来,且猪血还在冒热气的猪肉,土家族叫吃头道菜,头道菜意味大吉大利,不仅让现有一家老小和亲戚朋友来吃,而且吃之前要先上贡饭、贡酒和敬神祭祖,让逝去的祖先回来过年先“吃泡汤”后,大家才开始吃,意在纪念祖先“茹毛饮血”的历史和人神共娱的乐观。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武陵土家族要打扬尘、理阳沟、祭灶神,敬灶王菩萨,以让灶王菩萨去玉皇大帝那里美言自己而给家里带来幸福吉祥和平安,免得来年多灾多难。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大年),土家族全家团圆。这一天,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不准打坏东西,晚上要守岁、祭祖、送亮;大年后,初一要早起

5、早放鞭炮(意味早起早发),初一到初三不扫地、初一到初二不往外泼水,正月忌看见秤、忌刮大风大雨、忌见老鹰等;正月十五闹元宵,要跳摆手舞(祭祀舞蹈)、“赶毛狗精”、祭祖等。除了年节外,土家族的其它节日,如,二月二日祭土地神、三月三祭媒神、四月初八过“牛王节”、六月初六“晒龙袍”(纪念土司王的殉难日)、七月十二过“月半”(亡人节,祭祀祖先)、八月十五“摸秋”、农历九月九日赶“天子会”都没能离开巫。在土家族的婚俗中,充满强烈的神意。青年男女以歌、舞为媒而定情,但必须请“巫师梯玛占卜,祭祀祖先”1。男女相亲看日子,要择黄道吉日,要观察天气以预测未来女方到男方家时是否阴晴雨雪。女孩第一次到男方家“看人户”

6、,男方家要给女孩买一些布料做针线活,并看女孩穿针引线和用线时是否打结,以预测此婚姻是否顺畅成功。在准备结婚和结婚过程中,必须拿“八字”、写“庚书”、“看期”(选吉日)、“报期”、“吃茶”、“哭嫁”、扯脸(又叫开脸)、打“粑粑髻”、穿“露水衣”、坐“十姊妹”、 “踩斗”、“走筛子”、挂“照妖镜”、“拜堂”、“抢床”、“闹房”、“童子撒尿”、“抢糖果”、“敬大孝”、“回神”、回门(回门不能住娘家)等,均无一没有神意。在土家族的丧葬民俗中,可谓巫风烈烈,巫文化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长江西陵峡发现的早期腰坑墓瓮灌内的“鱼”,不仅说明这里有葬“鱼”的习俗,而且更表达了土家人求吉、祈祷、庇佑子孙和人丁兴旺的巫

7、文化意蕴2。后期,巫文化在土家丧葬民俗中也无不盛行。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载:土家先祖巴人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 “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鄂西土家族简史载:南北朝及隋“父母死,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巫)戏。” 存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元末桃山田氏族谱.卷首载:“我始祖落籍桃山,地虽偏僻,风却古朴,如巴里郢腔,即十姊妹与打丧鼓歌等”。说明田氏土家族有打丧鼓的习俗。明巴东县志卷三土俗载:“临葬夜,众客众挤丧次,一人擂大鼓,更互相唱,名曰唱丧鼓,又曰打丧鼓”。清黔阳县志卷十六载:“丧家每夜聚众而讴,鼓歌经唱,彻夜不休,谓之闹丧。” 清同治巴东县志载:“

8、旧俗,殁亡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不等”。清长阳土家诗人彭秋潭在其竹枝词中写道:“谁家开路添新鬼,一夜丧鼓唱到明。”清长乐县志卷十二风俗丧祭载:“家有亲丧,乡临来吊,至夜去旧伴亡,于柩旁击鼓,曰丧鼓,互唱俚歌。” 3都说明土家族在丧葬活动中普遍流行打丧鼓、唱丧歌等巫文化民俗。在土家族的生产民俗中,有逢戊日不动土,清明、立夏日及农历四月八不耕牛,满日(土瘟日)忌播种,忌女人下矿井,以及祭祀土地神、雷神、五谷神、梅山猎神、山神、石神、河神、水神、行业神等巫文化民俗。在土家族的生活民俗中, 平时不准扛锄头、穿蓑衣进屋;人们生病时认为都是鬼在作怪,常举行招魂、驱赶、诅

9、咒、辟邪等巫术仪式,包括请端公送瘟神、用桃枝打鬼,或求山神、树神、石神保佑。修房造屋时,要看风水、方位;建房中,要择吉日和举行一系列的巫术仪式;修建房屋的大梁树必须是偷来的,被偷的主人必须是会骂人的;房屋大梁中央必须绘太极图;房屋上梁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掌管上梁的人,必须是儿女双全、不重婚、家庭幸福和睦、富裕而没有缺妻少子的人;在建房的材料上,必须用杉树(“杉”有“发”的意思);堂屋大门,必须用“八块柴”的杉木板做成;对着大门的后壁墙上,必须做神龛;房屋建好后,堂屋右侧板壁上,必须挂女性生殖崇拜物簸箕,火炕的正上方必须挂一根男性生殖崇拜物“冲担钩”,等等,都包含着浓厚的巫文化民俗。在土家族的

10、信仰民俗中,充溢着神灵和鬼神信仰等内容。早在廪君时代,巴人就“俱事鬼神”。世本、山海经、蛮书等,都有巴人神灵崇拜、鬼神信仰的大量记载。巴人后裔土家族对神灵和鬼神的信仰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土家族看来,人是有灵魂的,人的灵魂常受鬼的支配,人在正常情况下,灵魂和肉体处于协调状态而和谐地相处于一起。但人有生病之时,人为什么生病呢?土家族认为,是因为灵魂被鬼魂勾引走了而使其离开了肉体,人就没有了魂魄,人的身体便出现不适,表现出疾病。于是,要用桃枝、茅草等驱鬼,为病人招魂,并举行相应的驱鬼招魂仪式。而当人死亡后,巫师要为亡人念经、开路,要把他的灵魂送到坟墓的归宿地。人死三天后,要在家门口进门的地方撒一些木炭

11、灰,次晨通过灰里的足迹判断死者灵魂是否升天。这类似于土家族祖先巴人始祖“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的信仰。说明巴人和土家人都信仰鬼神和灵魂。除此以外,土家族还信仰祖先神灵(如,宗祠、神龛等)、白虎图腾、向王天子、火神、豕官神(送财喜的财神)、梯玛、端公、门神(吞口)、猪栏神、社神、生殖神、石神、山神、树神等,表现出多神信仰的特点,周兴茂先生将其称之为“泛神崇拜”4。由上可见,土家民俗中无处不有巫,无时不有巫。巫文化已渗透于土家民俗的各个领域。二、土家巫文化民俗的美土家民俗中的巫文化不仅个性突出,特色鲜明,而且有着美的特性。第一,土家巫文化的内容美土家民俗中的巫文化内容丰富,宗旨明确。表现土家族历史

12、、图腾信仰、祖先崇拜等内容的摆手舞,意在教育人们不要数典忘祖;以对 “八部大王”、“向王天子”、 “彭公爵主”等始祖加以崇拜和“敬家先”等的祭祖仪式, 是对其先人的缅怀和思念;以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祀祖先创业功德、表现土家人狩猎生活的祭祀大典茅古斯,既娱神又娱人;以唱丧歌和打丧鼓等为内容而将丧事当作喜事办、欢欢喜喜送亡人的跳丧,表现了土家人对人的终极关怀和豁达的性格与精神;以辟邪逐疫、赶瘟气、祭祖、送亮为内容的“赶毛狗精”,以驱鬼招魂、桃枝打鬼为内容的驱赶巫术,以许愿酬谢、祭祀、赶鬼驱邪等为内容的梯玛跳神,意在祈福消灾、吉祥平安;以唱摆手歌、跳摆手舞,演茅古斯颂神、娱神及前述的各种春

13、节年俗,是人们祭祀祖先、祈盼风调雨顺等美好愿望的心理表达。以祈求环境优美、家室安康、人畜兴旺的住宅风水习俗,是对地理、地质科学的解读和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应用。以对离别父母的难舍与“不哭不体面,不哭不吉利的“哭嫁”,彰显的是土家人“曲径通幽方显美” 5和“以悲求喜” 6的美学观念。凡此种种,其所传达的向善、向上、求美、求吉、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特质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无一不是他们团结自强、抵御各种灾害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他们忠孝伦理道德、“天人合一”哲学观念和人本主义思想的流露,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艺术境界的最高追求而发出的天籁之音和天籁之美。第二,巫文化的执行者是人间智慧的集大成

14、者土家族的宗教职业者梯玛(又叫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既是土家巫文化的重要执行者,也是土家人中的能人、智者,被称为土家地区的“百科全书”。梯玛在各种仪式中,是主持人、演说家、歌唱家、舞蹈家、诗人。他们将说、唱、歌、舞、乐、诗、书、画和风俗礼仪等集于一身,利用民间工艺、雕塑、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将土家族的阳刚与阴柔之美进行了完美结合。他们既主持祭祀仪式,又边舞边唱神歌(“梯玛神歌”),其神韵、其意境,达到了“神”、“逸”相柔的美学境地,从而将巫文化的美推到极致。梯玛神歌所叙述的土家族渊源历史、生命的价值取向、辨证的哲学思想、孝敬父母的伦理道德,反映出梯玛历史知识的渊博、音乐与文学水平的

15、较高素养和重亲孝道的民俗学意蕴,其传承的文化成为土家文化的瑰宝。梯玛做法式时所使用的凤冠帽子、八幅罗裙、八宝铜铃与法刀、各种面具等,多由梯玛自己制作,他们被称为土家族的民间工艺大师。这些杰出的工艺,是土家族传统工艺的奇葩,传承着土家族的民间技艺,对于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土家族来说,更是研究其历史和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梯玛除主持求神、驱邪、许愿、还愿、祭祀、占卜、超度、赶鬼、求子、求雨等巫术仪式外,还主持土家人的婚丧大事、调节民间各种纠纷、为疾患拿疗治病等,他们因此既是土家文化的创作者、传承者,也是土家社会和谐的调节者、疾患的心理医生。第三,巫文化是土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武陵土家族民间非物

16、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据统计,已上各级名录的就有200多项,其中,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8项。8项中,啰儿调欢快、豁达、乐观、幽默的吉祥祝福,打溜子龙虎斗的虎文化信仰,摆手舞对祖先的祭祀与崇拜,撒叶儿嗬的丧俗,毛古斯舞的“阳秽避邪,禳灾纳吉”,织锦技艺“福禄寿喜”、“富贵双全”图案的祥瑞,秀山花灯祭灯、开财门、送寿月、辞神等的程式,都渗透了巫文化的血脉。 重庆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6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13项为独具特色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正月十五晚上“月下斗锣”对未来的预测,南溪号子对土家历史、地理和民间传说的再现,傩戏的祭祀仪式,阳戏

17、的祭祖、供奉祖师牌位、咒舞求佑、驱鬼逐疫和病愈酬神还愿的系列活动,薅草锣鼓“请神”、 “送神”的内容等,都充溢着巫文化的气息。湖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9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27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围,其中,每一项都有巫。湖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7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7项,其中,梯玛神歌、山歌 、哭嫁歌 、挖土锣鼓歌、咚咚喹 、跳丧舞、过赶年 、舍巴日等,都是巫文化的经典。贵州省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一批9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傩戏等11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巫。在土家族的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均以巫文化为主,如,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唐祭

18、、满堂音、柳子戏,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哭嫁、虎头帽、虎头鞋等,全部都是巫文化。可见,具有认同感、历史感和文化权的土家族巫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第四,巫文化禁忌民俗是土家地区的不成文法典。 在土家族的民间信仰和禁忌等巫文化民俗中,不少包含有民间法律法规即民间习惯法或不成文法的内容,如,对树神、石神、山神等自然神和白虎、蛇、鱼、猫等图腾的崇拜,对吃猫肉、马肉、虎肉等的禁忌,均意味着对树、石、山及动物等大自然的保护所起的法律法规效果,无疑相当于今天的森林法。土家族有“家里宁可停丧,不让成双” 的禁忌,还有不让陌生人在女孩父母面前开女孩玩笑、不准随便进闺女房的门、不准陌生人在火

19、坑边坐媳妇的座位、媳妇和公公不能坐一条凳子、新婚时忌孕妇坐新娘床,禁在孕妇家随意动土、钉门、拆门、移动家具,忌未满40天的产妇进别人家的门,禁孕妇和寡妇参加婚礼,等等,对男女两性的行为规范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忌小孩吃鸡头、猪尾巴、猪蹄、猪鼻子和祭神的菜饭,忌小孩吃第一年结的水果,忌女孩吃鸡翅、鱼卵,等等,有利于小孩孝道亲善美德的培养。忌过赶年时打坏东西、忌挑水、往外泼水,忌正月宰杀禽畜,忌初一初二扫地,忌正月初一至十五剃头,有利于环卫建设。忌踩三脚架、忌坐祖先灵位、忌坐门坎,忌深夜到别人家借钱物(“夜不出财”)、忌将衣裤鞋袜及其脏物放在灶上,忌夜晚吹口哨,忌将撮箕倒挂于堂屋中

20、间,忌在家敲锣打鼓,有利于良好文明素养的培养。这些,对于规范和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维持社会秩序均有积极作用,是土家族的不成文法典,即:土家族自律和他律的习惯法。第五,巫文化是学校校外教育的补充、是人生终身学习的课堂土家族巫文化民俗中,均与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和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不少内容有启迪人、教育人并起到补充学校教育之不足和校外终身学习的作用。土家族对动植物的崇拜与禁忌,是实现生态教育的重要方式。如,敬白虎、猫、蛇,不打家蛇、不打老虎、不打猫,不吃家蛇、不吃老虎、不吃猫;蛇、蛙于七月进屋,不得打杀;每年小暑前,从辰日到丑日,禁宰杀动物和狩猎;清明、立夏、四月八禁止使用耕

21、牛;打猎忌打母性猎物均有利于动物的生长繁衍。忌砍伐村寨后山树、坟(墓)前树、古树,忌砍伐陪伴树(双胞胎中夭折一个后栽的陪伴树,即:陪伴活着的一个同时成长,多为杉树);正月祖坟前后不准动土;大年必给果树喂饭有利于植物的保护和生长,是对人们生态的教育。对向王天子、八部大王等土家族始祖与本族祖先的祭祀,有教育人们不忘祖先、不忘历史的作用。正月初一必起早床,是对人们勤劳的鼓励和教育。土家人与众不同的丧葬习俗跳丧所形成的 “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就来”、“生不记死仇”、“亡者为大”的习俗,体现的是一种团结、互助、豁达、开朗的性格与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教育。土家族忌敬神祭祖时说话、忌大

22、人说话时小孩插嘴、忌不尊重长者、忌遗弃残疾小孩、忌揭人之短、忌喜庆之日说不吉利的话,忌男女在别人家同房、忌同姓婚、忌新生儿出生时父亲不在场、忌老人去世时儿女不在场、忌老人死在床上是对人们文明、礼仪、伦理、道德的教育。“梯玛”(巫师)以其掌握神权的特殊身份而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及在调解中不贪财、不索取、不受贿、不偏不倚,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主持公道,判断是非,起着民间法庭的作用和廉洁自律的教育效果这些,都是学校课堂所学不到的终身学习与教育。三、 土家巫文化民俗美的实现方式土家巫文化民俗具有审美的特性,那么,它的美是如何实现的呢?第一,从心理接纳美 人在认同和接纳中不断成长,物在认同和接纳中不断完

23、善,土家巫文化民俗之所以美,之所以成为土家文化的主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从心理上对巫文化的认同和接纳。 土家哭嫁在土家族特有审美观念和“巫祝文化婚姻” 7的影响下,以悲求喜,以哭嫁的方式来展演土家族的“生命礼仪和重大事项” 8, “以子孙的忧患求祖先神保佑” 9,这是土家族“祭祀用歌哭,则哀告必吉,征伐用歌哭,则哀师必胜”原始图腾心理和民族性格根源的一种内在心理认同和接纳后的外在表露,也是土家人将婚姻的意义上升到祖先与图腾的视野而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对美的赞叹。人的死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极其悲痛的事情,但土家族则将人死归终看作一种喜事,并以其特有的载歌载舞的祭奠方式 “跳丧”陪伴亡人,以喜贺

24、哀,并成为土家族的传统风俗,亦是其心理认同与接纳的结果。还有土家族的其它巫文化民俗的长盛不衰和顽强的生命力,亦因其习得的认同与接纳所产生的感知力、诱惑力而获得的满足与愉悦所致。第二,在民俗活动中彰显美。从前述可知,巫文化已渗透于土家民俗的各个领域,巫文化的美也因此渗透于各种民俗活动的始终。人生礼仪、婚丧嫁娶、生产、生活等民俗活动中,都有巫文化的美。人的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的追求和需要,是一种自然规律,但通过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和生日礼等一系列带有浓厚巫文化民俗活动的洗礼,则给予人生更真、更善、更浪漫、更璀璨、更和谐的旋律,使得人生更美。婚丧嫁娶,天经地义,但通过“哭嫁”和梯玛“跳丧”等反向思

25、维的一系列巫文化民俗活动带给人们的奇思妙想和展示的“秀美与粗犷、险绝与秀绝、悬崖与柔水的强烈反差” 10,使得人们的情更真、意更浓,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更亲密,从而将情感升华为美的音符,爱的乐章。生产中的祭祀、禁忌、信仰,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方式变成了劳动中的进行曲、调节器,进而以本源美的方式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和向往。修房造屋中布局的房屋太极图,展示的是土家人“对称美、曲线美、动感美、天人合一美”11的统一。可见,巫文化的美,在土家族的民俗活动中无所不在。第三,在发展和创新中传承美高尔基说:“人类一天都离不开美”。正是美的滋润、美的呵护、美的创新、美的传承,才使得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

26、生不息、薪火相传。土家族跳丧、哭嫁及各种信仰、禁忌等巫文化民俗的美,也是在发展和创新中传承和完善的。以丧葬为例,土家族将人的死亡看作是人生旅途的转换,并以“艺术形式宣泄自己悲伤的情感” 12。这种将老人的死亡称为“白喜事”和以载歌载舞的跳丧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终极关怀所折射的豁达、达观的人生态度,产生出“悲怆之美”13,正是这种“悲怆之美”,才使得跳丧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而被鲜活地保存和传承下来。同样是跳丧,亦因其合理性、艺术性、伦理性所带来的美感、艺术的灵性和人性的光辉,使得昔日在丧事活动中仅由男人跳的跳丧被艺术家们改编而成了目前家喻户晓的国家健身舞巴山舞。巴山舞的诞生,皆因其原汁原

27、味的土家韵律之美所传承和创新所带来的无限的生命力。第四,在巫歌巫舞中展示美。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巫歌巫舞在土家巫文化民俗中,亦得到完美的表达,进而展示着土家巫文化民俗之美。流行于土家地区的民间仪式音乐从事梯玛法事时演唱的古歌梯玛歌,因其原创性、创新性、民族性、地域性,因其奇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手法,因其抒情与哀婉、轻松与欢快、粗犷与细腻,因其诗、歌、乐、舞巧妙而完美的结合,等等,从而将土家巫文化的美展示得淋漓尽致。土家人用猪头、酒、腊肉、饭等供品祭祀祖宗之后开始起舞的摆手舞,以其恢弘的气势、宏大的场面、粗犷大方的舞姿,刚劲有力的身段,快捷的节奏,而

28、让人们在歌、舞、乐、剧中获得美感和快乐。丧鼓歌以其原生态的特性,将历史典故、民情风俗、闲言趣事,特别是母慈子孝、忠孝节义、祈福求吉等以演唱、歌舞的方法,让亡人在锣鼓的铿锵声、粗犷古朴的歌舞声中享受着浓情的厚礼,这种以情感、以豪放、以悲求喜、以唱跳化悲的个性解放,不但表达了土家人特有的生死观,而且更是原始巫文化美的精髓所在。被称为中国戏曲和舞蹈源头的茅古斯舞,是土家族的巫舞,以其节奏明快、变幻多姿的动作,古朴原始的生殖崇拜遗风,稻草人的原始韵味,以及特有的巫词、巫术、巫咒、巫祀等将其祖先的原始生活图景以戏曲歌舞的形式复原给我们,是一种古朴的美、天籁的美。其它如傩堂戏、阳戏、柳子戏、花灯舞、薅草锣

29、鼓歌等,亦都是在巫文化的歌声与舞声中展示其美的。第五,在土家族乐观况达精神下宣泄美 土家族巫文化的美,还与土家族心胸宽广、坚强刚烈、质朴耿直、豪爽坦诚、幽默风趣,性格开朗大方、遇事乐观豁达的性格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有关。诞生礼、婚礼和寿礼是土家族的重要礼仪活动,体现了土家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葬礼是土家族最隆重的礼仪,他们“人死众人哀,不请自就来”,“生不记死仇,亡者为大”,“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丧鼓送亡人”,将丧事当作喜事办,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是走“顺头路”,因此要载歌载舞地跳粗犷豪迈的“撒尔嗬”(跳丧),甚至唱起“挨姐坐来对姐说,问姐许我不许我?许得我来就许我,许不得我来把话回,免得天

30、上空打雷。”的幽默段子,其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堪称土家山寨的“狂欢节”。这种在大悲中见大喜的巫文化丧葬礼俗,是土家人乐观旷达的生死存亡观和人生哲学。正是在这种性格和精神的宣泄下,使得土家民俗中处处充溢着巫文化的美,巫文化的美也因此在土家乐观况达性格的影响下,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彰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与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不足一样,土家巫文化民俗也有某些不足。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将巫文化的美传承下去,特别是在全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加强对武陵土家民俗巫文化的审美研究,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因此,呼吁对土家地区的巫文化民俗予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发展巫文化产业。注释:1 宋兆麟著人与鬼神之间巫觋第171页,学苑出版社2001年出版。2 杨华著巴文化考古研究第106页,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出版。3 转引自王善才主编考古发现与早期巴人揭秘第32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4周兴茂著土家学概论第324页,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5 6罗利建著探索未知第223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出版。7 8 9蔡元亨图腾音乐:土家族民歌中的歌哭现象,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第41页。10 11罗利建著探索未知第227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出版。12 13罗利建著探索未知第199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出版。1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