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颗小桃树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的感悟。一颗小桃树是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描写一颗小桃树曲折艰辛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的斗争,不懈地追求。全文开头是引文,表达“我”对小桃树的深情,并在对小桃树的同情爱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对自我,对生活的“我”的特殊意义。接着写眼前情景,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与磨难,发一种怜悯,痛心,自责,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作者先写这场春雨雨量大,来得早,下的时间长
2、,连我也不得不深柴门,伫立立窗下了,为小桃树处境的困难做了渲染。接着细致描写了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的情状,“纤纤的生灵”开了第一次花儿就经历了这场阴冷的风雨的摧残。枝条慌乱 ,在风雨里哆嗦,花儿片片落地,瘦了,老了,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这是一个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形象。幼小单薄的小桃树在风雨中飘摇,令人担忧。作者也无奈的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个“头”。作者的怜悯、自责,既照应了开头“常常自个儿忏悔”,又为下文写小桃树的成长“我”的启示做了铺垫。然后写小桃树在逆境中艰难地生长,它自个儿“供”出土,只是“一点嫩绿儿”,“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变立
3、即会短去”。大家笑话它,无人料理它,他却默默的长起来了。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尽管它多次遭劫难,然而小桃树却蓄着“我”的梦,默默地长着。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说明“我”对理想和幸福充满希望。作者将小桃树的生长与“我”的经历联系起来,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以及所经受的挫折和压抑的心情。“我”满怀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的愿望,却在挫折中脾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这暗示“我”的成长也同小桃树一样饱受磨难。最后又回到眼前的情景,生动状写了小桃树在风雨中的挣扎。它“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落,变得赤裸的了”,可是它没有屈服,勇敢地与风雨斗争,“抖着满身的雨水”,在高高的枝儿上保留下一个欲绽的花苞。这花苞“我”眼里“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使“我”内心里得到安慰。从小桃树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明白了希望要与艰难困苦的顽强斗争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重新振作起来,激情满怀地期待小桃树开出灼灼的花,孕育出一个桃儿来。这部分与开头的描写相呼应,赞颂了小桃树坚强不屈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含蓄地揭示出一个生活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