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普兴中学 邓明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 通过找寻对小桃树的描写语句,了解一棵小桃树的形象及特点。3. 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的顽强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4.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难点:1. 了解一棵小桃树的形象及特点。2. 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的顽强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3.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齐读题目一棵小桃树。师问:读了这个题目,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请学生回答)师总结:读书之前我们若采用悬测读书法,思考并提出疑问,然
2、后带着这些疑问来读文章,来探究,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二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1. 请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这是怎样的一棵小桃树呢?请勾出作者对小桃树进行评价的词语和对小桃树进行描写的语句,并总结出小桃树的特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2. 请学生回答第一问,学生补充,然后教师总结。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不同的生长阶段:埋在角落发芽长二尺来高长到有院墙高开花遭受风雨)3. 请学生回答第二问,学生补充,然后教师总结。 生长环境: 长在角落可怜 外形: 单薄,弱小,委屈 紧抱 苦涩地笑 可敬 遭遇: 孤独,被嫌弃,冷落 努力支撑 (坚强,
3、顽强) 被摧残 挣扎 抖着 保留欲绽的花苞三 探究文章主题1. 文章除了写小桃树的经历还写了什么呢?学生自主思考,请学生回答。2. 作者简介。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
4、天真了。在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 3. 小桃树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长环境 经历遭遇 现状 坚强不小桃树 角落里 弱小 冷落 风雨保留欲绽的花苞 屈 执 我 偏僻的小山村经历磨难 挫折 安慰追求 着追求 (托物言志)四 拓展延伸1. 学习了本文,你从小桃树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活中要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人生要有自己的梦想,要为自己的梦想不停地奋斗。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 请搜集关于“追求梦想”的名言。第一,有梦想。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是有梦想,有梦想是最开心的。第二,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有梦想的人非常多,但能够坚持的人却非常少。马云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