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80522 上传时间:2025-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语言的积累及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ng 晦hu暗 烧灼zhu 戛ji然而止 B瞋chn视 羁j绊 惬qi意 参cn差不齐 C蓦m然 冗rng杂 粗犷 kung 叱咤ch风云 D亢kng奋 颤chn栗 粲chn然 浑身解ji数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怠慢 缥缈 蓦然 大彻大悟 B 撺掇 颦蹙 徘徊 悲欢离合 C 弄潮 褶裙 惊鸿 尽态极妍 D 弥散 惆怅 静木 息息相通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他,在家里却没有一点大人物的风范,只是充当着一个温柔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的

2、角色。 B 离散了半个多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 C 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以40的比分戛然而止。 D 本次期末考试,他又是倒数第一,真是让人叹为观止。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解决朝鲜无核化问题,是“六方会谈”能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保证。 B 2008年夏季的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举办奥运会的最佳时期。 C 通过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首相小泉受到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D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最大疙瘩,不解决它就不能保证中国政局的稳定。5.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项( ) _,你

3、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B、 C、 D、6. 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戏剧社以“传统戏曲在校园为主题”,随机对校内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1) 根据调查结果(见下表) ,你能得出两个什么结论?(2分)剧种了解(%)经常看(%)能表演(%)川剧 89 2 0京剧 93 4 1黄梅戏 87 1 1越剧 66 1 0 (2) 随着社会的发

4、展,有人断言中国传统戏曲将走向衰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6、 古诗词积累:、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7、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约客表现作者寂寞心情的诗句是:-,-。、论诗表现江山代代出新人的诗句:-,-。、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含有“竹”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课内外均可)二、古文阅读: 口 技 林嗣环(14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

5、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

6、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会宾客大宴 (会: ) 众妙毕备 (毕: ) 宾客意少舒 (舒: )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4、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用一条竖线画出)(2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名其一处也5.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人家四口人的什么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哪三个方面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4分)-6.“ 撤屏视之

7、,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鲁迅的社戏选段,完成8-11题。(14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

8、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

9、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8、阅读第段,仿照示例,填写“我”的变化的心情

10、。(2分) 第段 第段 第段 陶醉 9、 选文第段在文中是一个重要的段落,具体说说它的好处。(3分)-10、阅读选文,选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孩子,概括他的主要性格,并举一例作分析。(3分)人物: 性格: 举例: 11、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1)句中的词语“点、磕”好在哪里?(2分)-(2) 赏析句子。(2分)-(二)阅读端午的红花,完成下列问题。(8分)我会在端午临近的时候想起一种花,这花不漂亮,最后虽着了红装,但那细丝簇拥的头状花序,总会让人想起无爹娘照管的女孩子的发,且它的枝叶狰狞又带着刺,所以相对于牡丹芍药等,它有一个俗气的乡妞式的名字红花。 红花花朵最初是黄色的,倒应了

11、黄毛丫头之说,只是后来才出落成姑娘,披上红嫁衣。红花“灼灼其华”“大红大紫”的时候是在端午。在我们老家,端午有一种习俗,小孩子们要佩戴五色线和香囊。五色线,即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线拧在一起,戴在手腕、脚踝和脖子上,据说是能辟邪去病,到了农历六月六,才能解下来扔到溪水里冲走。我们小时候家里穷,无饰物,所以这个小小的活动项目对女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总想把自己的五色线配得最为绚丽多彩关于这五色线要有哪五色配成,好像当时没有固定的说法。当时我母亲是个教师,对这些小事情向来不多关注,我也便只好和邻家女孩娟子一起去配五色线或缝香囊。我从母亲的针线筐里翻出白线黑线,然后和她一起用青草和红花

12、,分别染成绿线和红线及黄线。摘红花的时候,她往往抢着去,说自己不怕叶刺扎。之后,她就用布满小伤口的手指给我系五色线,很开心的样子。但这些快乐的日子仿佛很短暂,瞬间就流失了。我上初中那年,她辍学了,因为此时她有了继母,她要抱继母为她生下的妹妹和弟弟,还要做饭。之后我们便渐渐远离,我不见了你,你不见了我。倒是假日回家时,母亲说过一些有关她的信息:娟子跟着她爸爸给建筑工地开吊车去了。娟子去广州打工了。娟子上个月回来了,手臂在饭店里被烫伤了,手指都长在了一起。大二那年寒假回家,母亲告诉我:娟子结婚了,对象是王庄(一个和我们村相邻的村子)的,据说是在广州认识的,比她大十多岁。想起去看她的时候,是很多年后

13、一个春节。我回老家路过那个村子,见一位婆婆正在路口翻晒柴草。便走过去问:“婆婆,娟子家怎么走?”婆婆摇了摇头。我又指着不远处的我们的村子对她说:“从小庄嫁过来的。”她恍然醒悟:“哦,你说的是王蛋蛋的妈吧!在外打工,两年都没回来了!孩儿跟着他奶奶呢,住前面”又过了一些年后,端午的习俗变了,我开始入乡随俗地插艾蒿、买粽子、买洁白的栀子花。但我一直觉得这是别人的端午,我的端午,应该是绑五色线、戴香囊的,还有就是和娟子一起手牵着手,去菜园子边上采红花的可是,娟子在哪里?红花又在哪里呢? 1、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2、第二段用了那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分)-3、 赏析第七段,理解

14、但我一直觉得这是别人的端午,我的端午,应该是绑五色线、戴香囊的,还有就是和娟子一起手牵着手,去菜园子边上采红花的可是,娟子在哪里?红花又在哪里呢?的含义。(3分)四、名著阅读,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5分)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

15、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1、 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主题。(3分)-2、 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