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章 供热管线的布置在集中供暖系统中,供热管网的 投资约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且随供热半径的增大和热负荷的增加,管网的 投资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管网的选择很重要。1第一节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原则:考虑热负荷,热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荷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而确定。一 技术上可靠在城市居住区供热管道通常布置于街道及绿化带的工程管路区内,特殊情况下,供热管道布置于人行道和车行道下。道路下面的管道应平行于道路的中心线。穿越厂区的城市供热管道布置于易于检修和维护的地方。为减小地下管道的腐蚀,管道应避免通过靠近电流源(电车线,电力电缆),涝洼地和污染区。不应把供热管道布置于路边的路沟,土堤和地盘下沉时形成的凹沟内。2二 经济上合理主干线力求短直,主干线尽量走热负荷集中区。管线上的阀门,补偿器和管道附件(如放气,放水,疏水等装置)的合理布置,因为涉及到检查井的位置 和数量,尽量减少。3三 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协调供热管线少穿越主要交通线。平形于道路中心线尽量覆设在车行 道以外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沿一侧布置。4第 二节 供热管道的敷设布置供热管道敷设分为地上和地下敷设两大类。地上敷设是在地面上独立的或支架上。又称为架空敷设。地下敷设分地沟和直埋。地沟敷设是管道敷设在地沟内;直埋敷设管道直接埋设在土壤里。5一 架空敷设架空敷设多用于城市边沿,无居住建筑的地区和工业厂区。架空敷设不受地下水腐蚀,寿命长,管道坡度易于保证,所需的放水,排气设备少,可充分利用方形补偿器,且土方量少,管理方便。按支撑高度分:低支架敷设,中支架敷设,和高支架敷设。61低支架敷设管道保温结构距地面的净高不小于0。3米防雨,雪侵蚀。72、中支架敷设管道保温结构底部距地面净高为2.54.0米83。高支架敷设管道保温结构底部距地面净高为4.56.0米。支架分刚性支架,柔性支架和铰接支架。刚性支架的特点:支架柱脚与基础嵌固连接。柔性支架的特点:支架柱脚与基础嵌固连接,但柱身沿管道轴向柔度较大,顶变位可以适应管道的热位移。铰接支架的特点:支架柱脚与基础沿管道轴向为铰接。9二 地下敷设地下敷设不影响市容和交通,是城镇集中工热管道广泛采用的敷设形式。(一)地沟敷设地沟是地下敷设管道的围护构筑物。地沟 的作用是承受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并防止水的侵入。地沟分砌筑,装配和整体等形式。砌筑地沟采用砖,石或大型砌筑墙体,配合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装配地沟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现场装配,施工速度较快。整体地沟用钢筋混凝土现场灌筑,防水性能较好。地沟的横截面为距形或拱形。根据地沟人行通道的设置分: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101:通行地沟通行地沟是人在地沟内直立通行的地沟,管道分单侧布置和双侧布置。通行地沟的高度不低于1.8M,宽度不小于0.6M,并应允许地沟最大直径的管道通过通道。地沟内管道为蒸气管道时,每隔200M宜设宜一个安装孔,以便检修更换管道。沟内设有照明设施,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备,沟内温度不超过40通行地沟内管道管径比较大。管道数目比较多,但造价高。112:半通行地沟半通行低沟内,高度为1.21.4M宽度不小于0.5M的人行通道。操作人员可以在半通行低沟内检查管道和修理工作。但更换管道时需开挖地面。当无条件采用通行低沟时,可采用半通行低沟。以缩小利于管道的维修。和判断故障发生点。缩小大修的开挖范围。123:不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的横截面较小,只需保证管道安装的必要尺寸。造价低,城镇管道敷设的主要行式。但管道检修时须开挖地面。13(二)无沟(直埋)敷设管道直接敷设于土壤中。在热水供热管网中,无沟敷设广泛使用。形式为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三者紧密粘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形式。预制保温管(管中管)供热管道的保温层,多采用硬质聚氨脂泡漠塑料作为保温材料。它是由多元醇和异氢酸两种液体发泡固化形成的,硬质聚氨脂泡漠塑料的密度小.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吸水性小机械强度高,但热温度不够。预制保温管可现场制作。在制作时,两端留有200MM长的裸露钢管,便于现场管线的焊接,最后在接口处保温。施工安装时底部先铺设约100150MM厚的18MM粗的沙砾夯实,管导周围填砂砾,填砂高度约100200MM,后填原土并夯实。目前四周也填无杂物净土的施工方式。14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