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2、初步培养综合归纳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两汉时期经济方面取得的许多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两汉经济发展的表现【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 西汉时期,下令治理黄河并亲临治河现场,使黄河下游有八十多年没有发生过大水灾的皇帝是( )。2. 东汉明帝时令水利专家( )主持修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没有改道。3. 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
2、( ),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4. 牛耕普遍使用( )的耕作方法,西汉时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 ),西汉时,( )在北方普遍种植。5. 汉代能织出精美的纺织品及花纹,是由于已经使用了( )。在长沙( )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纺织品,其中的一件( ),薄如蝉翼,是稀世珍宝。6. 汉代的( )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东汉的南阳太守( )发明了( ),利用水力( ),提高了冶炼质量,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7. 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什么朝代( )8.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9. 西汉的都城( )和东汉的都城( ),规模宏大,人称(
3、),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材料二: P74 上右图 (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工具?由谁发明的?(2)材料一所说的用力少指的是用什么作动力?(3)这项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重要的地位?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P75左图(1)这是汉代哪个城市的平面图?(2)图中的西市和东市指的什么区?(3)你知道为什么“市”在城市的边缘吗?(4)与
4、这个城市并列成为汉代东西二京的是哪个城市 ? (5)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请你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城市治理的意见。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西汉_时治理黄河 水利 东汉明帝时_治理黄河 农业的进步 耕犁:安装了_(二牛抬杠耕作方法) 农具 耧车:_工具 丝织: 使用_机,丝织品精美 手工业的进步 冶铁:南阳太守_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_ _权和_权收归中央 经济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统一铸_钱 商业的繁荣: 繁荣的东西二京,即两汉的_和_四、达标检测:完成基础训练【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