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2、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 我国在( )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在( )已使用牛耕,到( )时铁农具广泛应用,牛耕进一步推广。2
2、. (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 战国时期,太守( )在( )修筑的( ),是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4. 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并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水利工程是( )。5.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有,到战国时期,新兴的( )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 )变法效果最显著.6. ( )年,商鞅在( )支持下开始变法。7. 商鞅变法的内容:(1)国家承认( ),允许( )。(2)奖励 (3)建立 8. 商鞅变法的作用:(1)秦国的 得到发展。(2)军队 增强。(3)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 国家9. 我国奴隶社会瓦解于( )时期,封建社会形成于
3、( )时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的矛盾。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 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 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
4、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 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中的三项内容。 (4) 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5) 这次变法的有何作用?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3、都江堰属于 ( ) A.防洪工程 B.灌溉工程 C.水利航运工程 D.防洪灌溉工程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 ( ) 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 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 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 )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免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的徭役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6、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 ) A.在战争中建立军功 B.努力种田织布 C努力开垦荒地 D.经商发财7、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 ) A.商周 B.春秋时 C.战国时期 D.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