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色龙教学案例席麻湾中学 高小平教材分析: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学作品单元的课文,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从而使学生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正直、表里如一的品质。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讽刺小说的写作手法特点。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案例描述 片断一:情境设置,感悟人物性格 师:上课伊始,我们先来看一则小品: (“演员”们粉墨登场,精彩的表演赢得满堂的喝彩。) 师:同学们能否给这个小品加个题目? 生: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生:一个变化多端的
2、人。 生:两面人。 生:势利眼的警官。 师:同学们的题目真是多种多样,异彩纷呈。那么,你为什么会用这个题目? 生:因为这写出了那个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本性。 生:我加个“变色龙”的题目。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题目呢? 生: 因为奥楚蔑洛夫就像动物界中的变色龙一样,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会想到这个题目来比喻主人公。 片断二:学生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性格 师:看小品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小狗咬人事件中态度的五次变化 (四人小组合作,分别找出来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揣摩人物心理。) 从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 片断三: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人物 师:生活中和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 生:和坤,就是个两面派的人。 生:红楼梦里的贾雨村,为了攀附权贵,错断案,害了自己恩人的女儿。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抗日战争时期的狗特务、汉奸,为了能够活命、为了不是趋炎附势,甘于卖国吗? 生:慈禧身边的李莲英。 师:那么,你对这类人如何评价? 生:肯定是批判的。 生:我赞同,从词的感情色彩上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这几个词都是贬义词。 片断四:课堂训练(二选一) 续写结尾: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