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渭南市实验初中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 ( 九 )年级( 化学 )科教案(总第 时)任课教师:田佩授课班级:8、9。10授课时间:审核签名:姜新良教学内容:7.2 物质溶解的量(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知道溶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资源1. 教师教学用书2. 多媒体课件3. 仪器及药品
2、:烧杯、药匙、铁架台、酒精灯、硝酸钾、氯酸钾、水。教学整体设计1、突出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突破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3、整体思路:(1)导入新课:教师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3分钟) (2)合作探究:问题探究,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化学。(20分钟)(3)拓展总结:通过补充相关资料拓宽学生化学学习视野,拓展化学知识面。(5分钟) (4)目标检测:主要通过习题来检测学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5分钟)(5)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点。(7分钟)。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教学心得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
3、、 溶液的定义。2、 室温时,把10克食盐投入盛有1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有6.7克食盐固体沉没在杯底部,此时所得的食盐溶液是多少克?(设问)在一定温度下,在15克水中,溶质能无限量的溶解吗?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1.设疑、启发、思考。2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一探究与活动实验7-7室温下,在各盛有15ml水的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3g硝酸钾和氯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搅拌,观察溶解情况。让学生观察实验,并填写教材中的空白。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学生观察后认真思考总结结论。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二探究活动1、 哪种固体完全溶解?哪种固体没有完全溶解?2、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
4、溶液?(设问)某一溶液达到饱和后,能变为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怎样才能达到饱和?实验7-8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讨论:我们在描述某一溶液是否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溶剂”中?学生【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填写教材有关空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的能力三小结1、 饱和溶液的定义。2、 不饱和溶液的定义。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途径。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教学心得拓展移迁多媒体投影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目标检测 多媒体投影检测知识掌握情况正式作业 : 习题7.2 第1、2题。家庭作业 :本节练习册(第一课时)教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