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渭南市实验初中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 ( 九 )年级( 化学 )科教案(总第 时)任课教师:田佩授课班级:8。9。10授课时间:审核签名:姜新良教学内容:7.2 物质溶解的量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溶解度曲线图了解有关固体及气体的溶解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3、教学资源1. 教师教学
2、用书2. 多媒体课件3. 三角板。教学整体设计1、突出重点: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2、突破难点: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3、整体思路:(1)导入新课:教师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3分钟) (2)合作探究:问题探究,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化学。(20分钟)(3)拓展总结:通过补充相关资料拓宽学生化学学习视野,拓展化学知识面。(5分钟) (4)目标检测:主要通过习题来检测学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5分钟)(5)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点。(7分钟)。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教学心得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
3、讨论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 某一溶液一旦达到饱和,便无法再多溶解原有的溶质了。(改变条件可多溶解)2、 饱和溶液必定是很浓的溶液。(不一定)3、 在溶液中,物质被溶剂溶解了的量称为溶解量。(设问) 什么叫溶解性?认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1.设疑、启发、思考。2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一探究与活动(讲述)一种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决定溶解性的大小,内因是溶质与溶剂的本性,外因是温度和压强。(探究)1、溶解性可分为哪几个等级?2、用“溶解量”或“溶解性”能定量地比较硝酸钾与氯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吗?谁更易溶解?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学生观察后认真思考总结
4、结论。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 溶解度曲线有哪些涵义?2、 什么叫气体的溶解度?3、 固体的溶解度受那些因素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4、 观察一瓶汽水,未见气泡;打开汽水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为什么?5、 要使汽水冒出更多的气泡,除可采用振荡或搅拌的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的能力三小结1、 固体溶解度的定义。2、 气体溶解度的定义。3、 影响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因素。4、 溶解量、溶解性、溶解度三者的关系。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体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教学心得拓展移迁多媒体投影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目标检测 多媒体投影检测知识掌握情况正式作业 : 习题7.2 第4、5、6题。家庭作业 :本节练习册(第二课时)。教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