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蔡宇航【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34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 师:这个房间的小主人叫贝贝,他特别不爱整理房间,可是明天,他的好朋友就要去他家里做客,于是他把房间里放得不整齐的物品
2、都收集起来了。【PPT凌乱的房间】 2.师:你能帮贝贝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吗?【PPT主题图】【讨论;板书:认识图形】二新授(1)揭示概念1.师:其实啊,形状相同的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家想不想知道?【PPT总结】“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不易滚动“正方体”:四四方方的,不易滚动“圆柱”:长长的,易滚动“球”:圆的,易滚动(2) 摸一摸1.【学生自由摸物体,谈感受】 生1: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面,不易滚动 生2: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有6个面,不易滚动 生3: 圆柱上下两个面试圆圆的,易滚动 生4:球是圆圆的,易滚动(3) 举一举 1.师:大家说出了它们的名字,但是能不能将物体和
3、名字对上号呢?【师举物体生说名字;师说名字生举物体】(4) 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1.长方形和长方体师:同学们看,老师左手上拿的是?【长方体】这只手上拿的是?【长方形】师:长方形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呢? 长方形:1个面,平面图形 长方体:6个面,立体图形 2.正方形和正方体师:同学们看,老师左手上拿的是?【正方体】这只手上拿的是?【正方形】师:正方形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呢? 正方形:1个面,平面图形 正方体:6个面,立体图形3. 圆和球师:同学们看,老师左手上拿的是?【圆】这只手上拿的是?【球】师:圆和球有什么区别呢? 圆:平面图形 球:立体图形(5) 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它们
4、分别是?【生说出答案】像我们今天学习的4种物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想一想,哪些东西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4种物体形状相同呢? 生1:教室是长方体 生2:冰箱是长方体 生3:粉笔是圆柱 【PPT板书】三 巩固练习 连一连【把相同的物体连接起来,PPT】四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4个新朋友,它们分别是?【生说答案】板书: 认识物体 长方体:有6个面平平的面,不易滚动 正方体:有6个大小一样的面,不易滚动 圆柱:上下两个面圆圆的,易滚动 球:圆圆的,易滚动 三、检察反馈,初入情境 1.课件出示生字和生词,同学们先放声自己读、指名读、或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师进行相应纠正。
5、2.讲解字词【包括字音、字形、多音字、近反义词等方面】 3.师:接下来,谁来告诉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没有同学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四、预留问题,布置作业1.文章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的“了不起”?2.文章多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第二课时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看到“地震”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12名) 2.师:是的,大地震就更可怕了,我们快来看看【播放地震相关片段】 师:1989年,美国洛杉矶就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当时,在一位父亲和他年仅7岁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
6、。让我们继续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二、 初读感知,自主探究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开始吧【教师下位巡视】 师:想好了的同学就可以举手说,谁愿意来给大家说说?(12名)2.师:这样的一件事儿【在黑板上板书“父子”】 师:你们通过这件事儿,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呢?【引导学生说出“了不起”,板书“了不起”】3.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亲“了不起”,他为什么能这样“了不起”?默读第2、3段,画出重点词句,读一读,批一批。画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二、品读感悟,深入情景 1.师:愿意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吗
7、?谁先来说说?2、3段(1名) 师:谁能把这种_的心情读出来?【焦急】(1名) 师:谁还有没有不同的感受呢?(1名) 2.师:大家请看到第5自然段,同样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又是怎么做的呢?咱们对比着来读读吧!谁来读读其他孩子的父母的做法?【一位学生读其他孩子的父母的做法,一位学生读阿曼达的父亲的做法】 师:谁来谈谈你的感受?(1名) 3.师:为什么这句话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大家都来读读【用PPT展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啊?【称职、责任心强】(2名) 师:这是一位多了不起的父亲啊,就因为他深爱着儿子,所以在平时就给了儿子一个郑重的承诺,那就是?【引导学
8、生读出PPT上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就是这句话,使悲痛欲绝的父亲坚定地站起来【板书“坚定”】这正是他与其他的父母不同的地方。 4.师:那咱们都来看看父亲都听到了哪些劝阻,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看到第5、6、7、8段,谁来读好心人的话?谁来读救火队长的话?谁来读警察的话?那我们一起来读父亲又是怎么做的【第五段第三行起,第八段止】 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1名) 5.这里随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呢?我们快来看看【播放相关片段】6.师:为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父亲还要坚持挖呢?【儿子在等我;对儿子的承诺】(12名)7.师: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PPT上的“不论
9、.”】 谁来说说?【给了他信心;儿子在等他】(3名) 8.师:正因为父亲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所以他不顾他人的劝阻,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挖下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段话【PPT展示课后练习第三题第二句话】(同学谈感受) 9.师:我从你们的发言感受到父亲的困难越来越大,但救儿子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引导学生读出“坚定”一词】 把我们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之中,谁来读读?【PPT展示“十二小时”】(2名) 10.师:这么长时间了,父亲变成什么样了?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PPT展示并播放音乐】(2名) 11.师:到处是血迹,同学们,书上并没有说父亲是怎么挖的,可是,看看他现在这幅样子,我们不难想象,在这几十个小时
10、里,面对着钢筋水泥,面对着巨大的石块儿,父亲是怎么挖的啊?能想象着说说吗?谁先来说说?(大约3名) 师:就像你们说的,父亲就是这样,他忘掉了白天黑夜,忘掉了疼痛饥饿,坚持不懈地挖着啊,那我们再来读读吧【“他满脸灰尘.”】(齐读)12. 师:深厚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到第三十八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读出来【学生读孩子的声音】 师: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同样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522段,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开始。【学生自由朗读】 师:有没有同学先来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的?【15段】(1名) 13.师:当父亲在废墟上夜以继日地挖着的时候,同学们
11、,你们可曾想到,这一群孩子在废墟下也经历了漫长的38小时啊!他们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谁来说说?(2名) 师:是啊,同样只有七岁的阿曼达告诉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出来【PPT展示】 师:同学们,“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还是这句话,从一个儿子的嘴中说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父亲的话给了儿子勇气】(1名) 师: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读(1名) 师:谁再来谈谈你的感受?(1名) 14.师:就是这句镇定的承诺,深深的印在了阿曼达的脑中,所以他忘掉了黑暗,忘掉了恐惧,并且还能去鼓励同学们,甚至他忘掉了自己只有七岁啊【划线部分语速稍慢】 师:大家还从哪儿感受到他的了不起?【引导学生读出第22段】 师
12、:第一个孩子出来了,他不是阿曼达,第二个孩子出来了,他还不是阿曼达,你想问问阿曼达什么呢?【划线处由学生读出来】 师:那谁来帮阿曼达来回答他的问题?(一问一答,共两组) 【板书“坚信”】 师: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阿曼达还能做到先人后己,你感受到了他的了不起【由学生读出】15.师:令我们感动的时刻到了。谁来读读文章的结尾?(1名) 师:谁再来读读,把那种幸福读出来(1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幸福吧【齐读结尾】 16.师: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PPT展示图片,播放音乐】 17.师:同学们,这就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啊,你觉得创造这种奇迹的力量是一种什么的力量?一起说【和爱有关即可】 是啊,这就是爱的力量【板书“爱”】 同学们,父亲深爱着儿子,所以在灾难来临时,他有了战胜它的勇气,因为他常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因为儿子深爱着父亲,所以在灾难来临时,他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他记住了父亲的话,那就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划线处由学生读出】三、课后作业1.回家后为自己的父亲洗脚,看看他们的脚和你的脚有什么区别?写出你的感受2.拥抱你的父亲三分钟,写出你的感受四、板书设计 父 子 坚 坚 定 信 了不起地 震 中 的 父 与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