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35233 上传时间:2025-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顾名思义,阅就是看书,读就是读书,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看书读书,阅读课就是读书课。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是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法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课堂上没有琅琅的读书声,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偏重语文知识的传授,教师讲得太多,

2、学生练得太少,有指导性地读更少,既是要求学生朗读,也只是单调反复,千篇一律,教师没有很好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读。课堂上,老师讲了不少“正确的废话”,又喜欢听学生说那些“悦耳的假话”。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语文教学不是以理解课文为目的的,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是语言和思维统一、语言和情感和谐交融的过程。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语言的内含是语义,语言的规律是语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借此训练学生的语言。”这就是说,教材

3、无非是个例子,每课书我们都要把它看成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情感陶冶、创新意识培养的载体。一句话,着力点应放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要求我们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故此,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备课要认真,做到“吃透两头,研究教法”。要求我们精心领会课标精神,精心研究教材意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精心安排教学程序。切实把握好“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怎样指导去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充分准备好本节课必需的教具与学具,这些才是我们真正要备好课的重点所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好课是备好课的基础。 二、把握年段训练要求,走读写结合的

4、道路。语文教学历来强调的是:要走读写结合的道路,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怎样体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呢?这就是:一年级侧重练好“四素、连续、并列、总分”四种句子;二年级侧重练好“连续、递进、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因果”六种句群;三年级侧重练好“承接、连续、概括与具体、总分、并列、点面、因果、记述与抒情”八种结构段;四五年级练好“审题命题、捕捉文章中心、文章选材、材料安排和记叙顺序、文章开头与结尾、文章过渡与照应”等六项基本功;六年级侧重综合提高、进行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训练。 三、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学入门

5、的向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设计预习提纲要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点在“读”,着眼点在“思”,重点在“练”。使预习真正成为自学入门的向导。 四、把握好“读”关,练好“读”功,切实指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为了更好的增强阅读效果,我们要根据阅读的性质来确定阅读的形式:1、预习性地读,要以“默读”为主,“轻声试读”为辅。2、思考性地读,要以“默读”为主,“轻声慢读”为辅。3、理解性地读,有时要用“默读”,有时要用“个别朗读”或“表情朗读”。4、欣赏性地

6、读,有时要用各种形式的“表情朗读”,有时还要“高声朗读”。5、练习性地读,有时要用“领读”、“领诵”,有时要用“齐读”,有时则要“自由朗读”或“轻声快读”。6、复习性地读,有时用“默读”,有时要用“自由轻读”。 五、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加强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在思考中读,在读中思考,培养并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六、夯实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和用词造句的能力。语言的训练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课。对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指导和纠正。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努力培养学生

7、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口头语言(听到的声音)和书面语言(看到的文字),使学生具备听说(口头语言)、读写(书面语言)的能力。听,要求听清、听准,会收集信息、会筛选信息、能听出弦外之音;说,要求说规范、简明、准确、连贯、得体;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写,要求写规范,格式正确,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等。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着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超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流畅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怎样才算是学生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呢?1、听(口头语言):听,就是听人家的话。人家说的话,能听得明白,听

8、得懂,不仅懂得人家说的是什么,而且能够体会人家的话里指的是什么。这样才算是具有了初步的听话能力。这里的“话”指的是普通话。2、说(口头语言):说,就是说话。要会说普通话,能够说得让人听得清楚、明白,不仅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而且能够说得中听,包括内在的思想感情,这样才算是具有了初步的说话能力。3、读(书面语言):读,就是阅读人家写的文章。能够看得明白,看得懂,不仅懂得文章的内容有哪些,而且能够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算是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这里的文章,指的是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也包括诗歌在内。4、写(书面语言):写,就是写文章。写出来的文章,哪怕是一张便条,一篇短文,都要让人了解你想表

9、达的意思是什么,而且写得很得体,反映出你内心的思想感情,这样才算是具有了初步的作文能力。 七、减少无效劳动,加大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了使学生学好语文,除了课堂加强训练,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里我向大家提出两点要求:1、要经常地认真地多读课外书。2、要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呢?这是因为:(1)多读课外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太重要了。“开卷有益”嘛,多读总是可以多学到一些知识。希望你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忘记学生的课外阅读。(2)把读写紧密结合起来,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一个人光会读,不会写,那肯定是语文没有学好的表现。在选择课外读物方面,我建议你们注意这样三点:第一

10、,从体裁上说,既要读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的文艺作品,又要读其他知识性读物,各方面内容的书都要读。从内容上讲,各门知识都是一座座知识宝库,孩子们正处在长知识时期,应该走访各座知识宝库。从写法上讲,每本书都有它的特点。在这百花盛开的大花园中,他们应该像那勤劳的小蜜蜂一样,采百花之粉,才能酿出优质的蜂蜜来。第二,从篇幅上说,要薄厚兼顾,长短结合,不要只看大厚本。这对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提倡多看短篇,因为它花时间不多,又比较容易掌握。我认为,不但薄本书要看,要多看,就是各类小报上的短文短诗,都应该用心学习。第三,古今中外读物要结合着读,以读当代作品为主,不要片面认为古典的、翻译的作品都好得不得了,

11、因为国内当代作品对学生的知识和生活更为接近,更便于学习。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这里我简要地给你们介绍几种读书方法:(1)默读默读就是常说的“看书”,是我们一生中最常见的一种读书方法。默读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速度较快,正常的默读速度,可以比朗读快一倍,甚至更多,而且,默读不显疲劳,便于长时间进行。二是可以边读边想,又互不影响,便于大家在一起学习,切实做到一句一句地看,边读边想,读一本,有一本的收获,千万切记读时囫囵吞枣。(2)朗读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读书方法。朗读的过程是把作者文章里的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的过程。经常练习朗读的同学,语文的读写能力一定提高很快。(3)精读精读是一种非常认真

12、的读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读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很大,有人读书不少,但收获不大,主要的原因是他不会精读。精读时,要用默读和朗读交替进行,通过几遍默读,思考它的思想内容、知识结构和写作特点;通过几遍朗读,学习它的精彩语言。当自己认为已经掌握了这篇文章时,应该着手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这里,我还要向大家提出两点要求:(1)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2)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课外阅读开展起来。 八、教给学生复述课文(故事)的方法,采取口头复述与书面复述的形式,对课文(故事)内容进行复述训练,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复述文章练习,在小学阶段常用的种类有四种:1、一般性

13、复述。(这类复述,一是内容要全面,二是要用自己的口语讲)2、改变人称的复述。(这类复述,改变原文人称,把课文情节讲清楚)3、简要复述。(这类复述,就是根据课文段落大意,抓住重点,简要地复述下来)4、创造性复述。(这类复述,要加进自己的想象,要说得比原文更详细) 九、加强片段(扩写、缩写、改写、复述、仿写、仿说、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十、加强背诵训练的落实。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要彻底减少那些机械的、无效的劳动,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读写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积累,是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14、储备过程,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语言的积累,决不仅仅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这点希望大家抓紧抓好。 十一、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做到工具性(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渗透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靠语文传承下来的。语文教学要通过情绪的体验,感受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从而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感。语文是人文学科,它包括对真的探索,美的追求,善的向往,以达到心灵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在把握语文课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收到春风化雨

15、的功效。 十二、组织好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形象的外衣,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要求做到精彩而不庸俗(语言平平常常,没有作用);生动而不夸饰;幽默而不滑稽(油嘴滑舌);清晰而不板滞(呆板);能使课堂生辉。教师的崇高品德令学生仰慕,教师的渊博知识令学生钦佩,教师的流畅语言令学生向往教师语言上的一个停顿,表情上的一次微笑,都能引起学生的惊讶、好奇、思索、兴奋和鼓舞,都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十三、把握常规,注意形象,增加美感,以美育人,切实做到外表与内心的美。课堂上出现的人民教师应该是:在外表方面表现为:仪表(风度显现、着装整洁、朴素大方)的美、教态的美、语言的美、节奏(均匀地、有规律地工作进程)的美、板书的美;在内在方面表现为:理性(从理智上控制行为能力)的美、意境(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的美、机智(脑筋灵活、能随机应变)的美、风格(气度、作风)的美、人格(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美。 十四、处理好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精读课文:教方法、揭规律、教练基本功。略读课文:指方向、明规律、扶练基本功。 十五、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十六、处理好媒体与常规教学的关系。十七、语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十八、取消并杜绝学生手中“教材全解”“黄金教程”之类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