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效课堂要由师生共同构建.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935169 上传时间:2025-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要由师生共同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效课堂要由师生共同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生共同构建高效课堂王红莲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就是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养, 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始终坚定一个目标不放松,那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应在每一堂课上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也是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 然而,高效课堂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味强调教的方法与技巧,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高效课堂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 一、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缺少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必然是低效的。充分用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每一秒,是课堂高效的关键。因而,课前准备就十分重要。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既要难易适中,又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还要兼顾差异。编制切实可行的“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学习的抓手。通过导学案的引领,学生才能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这样,课前准备充分了,“导入课题——揭示目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达标反馈”的课堂教学流程才能得到落实和优化,才能保证课堂有足够的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思维积极,达到厚积知识、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的效果。 二、 构建高效课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财富,它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习惯培养的目标与思路,尤其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培养。 1、 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课堂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 课堂学习的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要勾画,要会记学习笔记;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要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等等。 3、 课后巩固的习惯。要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的记住,该理解的理解,然后再做作业。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我们的课堂想要不高效都难。 三、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有恰当的学法指导。 “授人一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先学,按照教学目标,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教的过程中,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就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正所谓:课上师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充分的课前准备相比,教师是“忙在课下,闲在课上”,“闲”出时间与空间给学生,是高明教师的高效之举。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可以随时质疑的情境和氛围,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举个例子,文言文不少学生不爱学习,认为很难且比较枯燥。我们可以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给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四、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五、教师要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例如:我在复习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时,学生自由复习后,我就充分的相信他们,让他们自己出题自己解答,教师总结归纳,落实的非常好。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我们牢牢坚守“为了学生终身发展”这一教育宗旨,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为打造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不断努力,成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