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条件: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过渡时期:1949新中国建立—1956三大改造完成
中 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业、
国 社会主义工 指导:过渡时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社 业化的开端 期总路线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会
主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化
义 时间:1953—1957年
经 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
济 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
建 实施:一五计划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
设 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第92页)
的 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
曲 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折 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 ,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发 农业改造过程:初级社(特征: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到高级社
展 三大改造 手工业过程跟农业大体相似(第92页)
途径: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过程: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工商业 创举:和平赎买
时间:1956年
八大 内容: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第93页)
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经济建设的 表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成就与教训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左倾错误 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核心内容是“调整”—调整工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
纠“左”举措 结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实质;纠正“左”倾错误
时间: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
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体制改革的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农村经济 时间:1978年12月
体制改革 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实行改革开放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意义: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以 改革的实行:农村率先进行改革
经 开始:安徽、四川
济 家庭联产 前提:土地公有制
建 承包责任制 特征:包产到户
设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 乡镇企业的发展: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
中 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心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确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 目标——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五大特区: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0年设立:海南
特区的设立 原因: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离港、澳、台较近
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
对 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国
外 经济的发展
开 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放 经济特区和 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
格 经济开发区 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第99页:注意其从北
局 到南的顺序和所属省份)
的 沿海经济开放区:珠三角、长三角和闽南三角区;1990年开放浦东
形
成 内地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
2001 .11.11.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世贸组织的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中国加入 “入世”历程:关贸总协定创始国 中止 1981年 1986年 2001
世贸组织 “入世”的 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对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意义 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含义:(第x页)
建国初: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 变化情况 1978年前:仍位居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GDP)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
经 影响: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济 目标:2002年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腾 含义: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飞 进程:改革开放前:十分缓慢 改革开放后:大大加快 21世纪以
与 来:高速发展
生 动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企业的突起;进城务工经商人数的增加
活 模式:发展小城镇
巨 城镇化进程 类型: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变 长三角城市群:以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为中心
三大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
大北京城市群:以京(北京)津(天津)为中心
目标: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发展迅速的原因: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中国进入 表现: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上网计算机总数和上网用户总数迅速增加
互联网时代 影响: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
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思想观念: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市场意识、开放观念等影响中国人
时尚中国 服饰方面: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居住方面:居住面积扩大和装修热
语言方面:流行语的变化、词语的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