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蔡集初中讲学稿☆九年级历史 ☆执笔: ☆审核:
课题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课型
新授
时间
第 周-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查理马特改革(采邑改革)、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罗马教廷地位、拜占廷帝国衰亡,培养材料分析、动手制图、求异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引深探究,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教会与神学的伪善,增强民族自豪感
疑难点拨
本课的难点是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也由此出现了行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得到发展,13—14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两个主要贸易区:即地中海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导致了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英国的国会和法国的三级会议逐渐形成,加强了国家的力量,也为文化、科学的发展和冲破教会统治创造了条件。城市兴起后,经营工商业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大学、专业学校和城市文学逐渐产生、发展,学校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他们后来成为反封建、反宗教迷信的先锋。
我是初三( )班( ),我能努力学好历史!
学习材料: 课本p30-37,地图册p10-11
(二 次 备 课)
学 习 笔 记
【基础知识】
一、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
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开始,西欧走出上古时代;
8世纪, 推行 制度改革,封建等级制度形成,史称 改革。
二、罗马天主教廷
1、居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地位
政治上:凌驾 之上,
经济上:占有 ,
思想文化上:控制
三、 西欧城市的复兴
1、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复兴,居民主体是 ,
西欧城市自治斗争的典型是: 起义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年, 攻打君士坦丁堡并占领它,改名为 。16世纪中叶,它成为地跨 帝国。
【课堂学习与探究】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师生共同解疑释惑。 2、师生共同研讨新问题
1、p37思考、讨论
【课堂巩固与提高】
1、 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A、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希腊共和制度 、罗马元首制度
2、 西欧封建社会盛行的采邑制的设立者是
A、矮子丕平 B、查理曼 C、伯里克利 D、查理·马特
3、西欧封建城市的权利掌握在谁的手中
A、国王 B、教会 C、封建主 D、城市居民
4、查理·马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无条件赏赐土地给贵族 B、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
C、实行有条件的分封土地 D、将封地变为世袭领地
5、下面不属于西欧封建社会特点的是
A、 在查理·马特建立的采邑制基础上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B、 各封建主之间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C、工商业城市普遍兴起
D、 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的是男爵
6、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是
①封闭保守②四处征讨③外族蚕食④西方军队东征⑤奥斯曼土耳其的侵略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资料链接与探究】
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后,出现了“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局面。请谈谈对这种现象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的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2、欧洲的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有什么不同?(形成原因不同,中国城市先是政治中心而后才是工商业活动中心,欧洲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大小不同,中国大很多,欧洲的都小)
引深探究(此环节主要是为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深入探究更深层次问题)
整理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并分析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可写在本栏
【课后反思】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的所得、所思、所悟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