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摆正方形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小棒、小组合作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1、表内除法的含义 课
2、件出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要求:同学们先摆一摆,再想一想,你是怎样摆的,把摆的过程写成算式。 出示课件:62=3(盘) 提问:谁来说说算式的意义?6个草莓,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3份。2、感知有余数的除法及含义 课件出示7个草莓,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几份呢? 学生摆,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剩下一个,多了一个。把刚才的过程用一个算式如何表示?教师板书算式:72=3(盘)1(个)对比刚才两题,有什么异同?都平均分,一个有剩余,一个无剩余。3、揭示课题并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二)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课件出示:用小棒摆正方形,4根摆一个,请同学用手中准备好的小棒一个个
3、摆独立的正方形。(注:课前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8-11根小棒且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量不同,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每个小组4个同学合作用手中的小棒摆正方形由A学填写学习单并进行汇报。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写算式。教师行间指导。2、组织交流出示(按顺序),由每组A同学汇报,全班交流。根 数 摆 法 算 式8 84=2(个)9 1 94=2(个).1(根)10 11 104=2(个)2(根)11 111 114=2(个)3(根)12 124=3(个)3、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提问:仔细观察以上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引导讨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说说为什么?小结:大家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余数比除数小教师
4、板书:余数小于除数4、及时巩固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如果摆呢?组学生讨论可能会剩几根?有几种情况?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呢?说说想法。(三)巩固练习1、教材中做一做课件出示题目,请一位同学板演,全班同学在书上练习。2、判断对错465=8.6()638=7.7()637=8.7()3、右面的算式中余数最大是几?8.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的1题(六)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在录播室上的,学生纪律很好,听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特别是学生分组活动很有效,同学们七手八脚的摆正方形,小组长填学习单,忙的不亦乐乎,汇报时说的也很完整,达到了合作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