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10月23日小学语文五年级研修活动活动主题:五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学策略的研究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说课稿四条小学 程岩记得崔峦老师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曾说: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
2、、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一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体现在“尽责任”;儿子对父亲爱体现在“无比信赖”,从而体会父亲与儿
3、子的了不起。3. 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爱”的真正含义,体会父亲与孩子的了不起。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幻灯片、外延资料、音频资料。解读: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一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体现在“尽责任”;儿子对父亲爱体现在“无比信赖”,从而体会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反复在文中出现,这句话对于父子来说都很重要。平时生活中,父亲对儿子说起这句话可能更多的是:鼓励、安慰、承诺,无数次的小事积淀成儿子对父亲无比的信任。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废墟上的父亲和废墟下的儿子人虽然
4、境遇不同,但两个人不约而同想起这句话。父亲想到的是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他把这句承诺变成了见到儿子的信念,变成了寻找儿子的行动,变成了支持自己行动的动力。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到: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研读512自然段“父亲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到自己的儿子”时,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着重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想法。 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时候,老师首先通过师生对读,创设文本情景,将学生带入课文中去,带到废墟上,带到文中人物的情感中去。学生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好心人、消防队员、警察安慰他、劝阻他,最后换来的是叹息着离去。学
5、生在角色转化中,获取感受,体验情感。其次:读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享“发现与感受”。面对着不同的人的劝慰、阻拦,父亲的语言简单、要求唯一那就是我的儿子在等着我,请你们帮助我。第三: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老师从旁辅以相应的指导,读出画面,读出情感。在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作者没有写父亲是如何挖掘的,挖的过程中有哪些动作,在挖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仅仅只有一个字“挖”。相反,用细腻
6、的笔触写了父亲的外貌。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时候,学生随着数字的延展,让学生感悟到在这漫长的近两天一夜的时间里,父亲不休不眠、不吃不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在寻找着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句承诺变成了见到儿子的信念,变成了寻找儿子的行动,变成了支持自己行动的动力。 其次,学生透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展开想象,想象父亲是如何兑现承诺和儿子永远在一起。所谓“曲径通幽”、“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以人物的外貌描写为依据,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用自己的体验去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点”。这个环节中,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围绕“在这漫长的近两天一夜的时间里,父亲到底是怎么挖的?”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其中既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培养了想象力。其三,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所以又叫正面描写。虽然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去过多地讲语法,但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习得法,为下文的仿写做好准备。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下面就由黄小的田冉老师授课,请各位老师听后提出宝贵的建议,供我们下一步进一步针对研究专题进行研讨。3